新教育领导观与学校领导艺术浅见在《管理心理学》中,“领导”一词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作名词,是指“管理者”。即负责某个群体的人;作动词,是指管理、影响人们行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或者说,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这里论述的“学校领导”既是指动词意义上的领导(管理),即如何管理学校、学校如何管理,又指名词意义上的领导,即学校的负责人。领导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有一个好的领导,便有一个好的学校。从理论上讲管理是一门科学,从实践上讲管理是一门艺术。我们常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个管理者的成功:管理有方;也常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个管理者的失败:管理无方。无方只能说明这个领导在做事,混日子而已。有方则代表这个领导把事当作“事”来做,是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人。把事当事来做,从审美的角度来讲,就属领导艺术的范畴。一、以人为本的待人艺术马洛斯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人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的需求。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如何来对待人的不同需要呢?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研究人的需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主动了解和掌握教职工的个性和愿望,并想办法满足他们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从管理的角度看,教职工是被动的,但从工作的角度看,他们又是主动的。所以对待工作,他们即可以选择积极配合,也可以选择消极懈怠。一旦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其个性和能力的得到释放,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迸发而出,使个人的需要同学校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接近,达到任何学校和谐共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取得双赢的效果。感悟怎样使学校管理者的意图被全体教师接受,并根据学校的要求去做是很难的。历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似乎总是存在着沟通上的阻碍,不大可能完全消除其间的隔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有些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有关系。怎样真正了解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确实值得认真思考研究。人是最重要的,而作为教师很多工作又不能完全根据一些硬性的指标来衡量。所谓教师的工作是要靠良心的这是如此。而如何使教师真正能为学校的工作出谋划策,凝聚力量,恐怕作为学校领导者就得从了解和满足教师的需求开始做起。而教师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时也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还有个人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一点年轻老师似乎居多。因此在分析教师的需求时,应综合年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因素。二、量才适用的用人艺术人权是平等的,但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承认这种差别,有助于学校区别不同的人才并把其安排到合适个岗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也有助于学校根据职位队能力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潜力。由于人的主观条件的不同,如兴趣、特长、性格、经历、环境等,人的才能表现出类别和层次的差异。这些差异看似不和谐,但若合理得组合在一起,做到优势互补、人尽其才,就能奏出动人心魄的交响曲。作为一校之长期作用不在于自己才能超拔,鹤立鸡群,而在于善于将不同才能的人放在学校所需要的最恰当的位置,发挥他们的才智,为自己所用。能力不同,所发挥的作用当然也不同。职位越高队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反之则越小。因此,应道在向下属授权时一定要记住“爵以功授,职以能授”的古训。量才使用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调查显示,用人不当是造成学校管理运行不畅的重要原因。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一定就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有些学校的领导屈于习惯势力的压力而委高职于不是和管理岗位的教师,造成能力和职位的失衡,增加了学校管理的负担。感悟学校的整个管理体系,从校长到中层领导到一般教师,包括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如何能做到政令畅通、协调一致,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这些岗位上是否有合适的人选。作为领导者要考虑两点,怎样在每一个位置上放上一个合适的人,二是怎样让每一个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位置。就如一间屋子,如果一有东西放进来就随处一扔,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杂乱而拥堵。而如果能合理有序地安排好每一样物品的位置,充分节省空间效果就会大大改观。怎样团结所有人员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是必须要做的。三、左右逢源的协调艺术当领导总要和上下左右打交道。善于协调的领导,其下级总是劲头十足,同级总是乐于配合,上级总是大力支持。不善协调的领导,下级总感到无用武之地,同级离心离德,上级感到头痛。所以,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协调根据其目的任务的不同,可分为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内部协调按其工作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同级关系协调、上下级关系协调、干群关系的协调。内部关系协调做得好,一方面可以互通信息保证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政令传达的畅通性;另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增强感情办证目标实现的可行性,使学校内部机制正常和谐地运转。外部协调按照其工作范围也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上级部门的协调、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兄弟学校的协调。外部协调做得好,一方面可以沟通信息宣传学校形象,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联络感情,取得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内部协调偏重于内部成员的沟通理解,达到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的目的。外部协调侧重于外部关系的疏通合作,达到改善公共关系的目的。有人认为学校不需要公共关系,这种观念与时代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学校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可能脱离市场经济的环境独立生存。办学之难的现实在公共关系方面对学校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感悟想要领导管理好一所学校关键的因素在人。即使学校再小所面对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要领导老师开展教学研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老师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要考虑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要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老师的福利待遇、要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考虑学校的特色建设、做好日常管理,还有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各种工作,检查评比、上报材料等,这一切无一不是在于人打交道。要使学校的工作运转正常,首先需要协调的是内部关系。人员、课程的安排、上下级之间管理关系的理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等等。如果领导者的思想不明确,或没有被充分地理解,不能使学校工作立刻进入正轨。如果教师之间出现摩擦也势必影响工作的进程。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见),其次要善于表达,协调,还要有及时地检查督导。外部关系是学校工作的助推器,处理不好也可能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如何协调很重要的在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魅力),包括人品、能力等各方面,还有要充满自信,这一点包括在处理内部关系是也是非常重要的。综上所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只有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组建科学和谐的领导班子,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坚持以人为本,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校成员积极性,才能真正把学校管理好,领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