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张继龙蔡晓群摘要:现阶段,独立学院存在人才培养功能定位含糊、教学要求偏低、对学生自我认识的辅导不足,以及在定位上缺乏前瞻性和持续性等问题。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和学生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民办机制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定位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客观要求独立学院是在上世纪90年代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2007年4月,经教育部核准的独立学院为318所,在校生146.70万人,承担了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名副其实的重要办学力量。独立学院一般被界定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2008年,独立学院的官方概念被确定为“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发展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育,也经历了“自上而下”的规范,尤其它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人们对于独立学院的一个重要观察点。因为,教育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即使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要保证质量①。对于独立学院而言,能否在大众化的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能否和公办高校尤其是其母体高校一样形成品牌和竞争力,关键在于教育质量上。教育质量是指“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②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指出:“独立学院对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并以独立学院名称具印。独立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③这意味着独立学院获得了学位授予权,同时也意味着独立学院真正到了主要依靠自己而“独立”发展的时候了。只有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而科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通过人才培养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结果。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④由此不难看出,国家对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主要为地方和区域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具体而言,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功能定位、区域定位和专业定位三个方面。首先,从功能上看,现阶段独立学院基本定位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各行各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行业特色型人才。这种人才主要不是“学问家”,而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员⑤。其次,从区域看,独立学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尤其是依托地方综合性大学所设立的独立学院,一定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好输送人才的作用。再次,从专业看,独立学院要依托母体高校专业优势,开设母体高校的强势专业,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设社会需求量大、有自己学院特色的专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一些独立学院纷纷与国外大学采取合作办学的形式联合培养本科生。如果独立学院采取新的形式来发展自己,当它的校园文化、办学特色、师资队伍、学校品牌等资源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独立学院这一新的办学模式就会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与母体高校及其他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学费偏高,但是,只要独立学院办出自己的特色,能让学生得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在独立学院接受高等教育。这要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通过竞争机制和资助机制使一大批优秀的独立学院脱颖而出。有远见的高校领导者,应抢抓机遇,夯实基础,使独立学院凭借优异的质量和鲜明的特色在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三、现阶段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存在的问题1.应用型本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概念混淆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相对于学术性本科教育而言的,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其任务是把知识转化到产品和劳动中去,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这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量能将成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开发应用型人才、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而职业技术教育是指“进行科学、技术学科理论和相关技能学习的技术教育以及着重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学习的职业教育”⑥。独立学院提供一些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并不等于独立学院就是职业技术学校。错误地把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理解成职业技术教育,会使独立学院丧失原有的大学传统,而且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规格,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发展。2.“因材施教”被误解为降低教学要求客观地说,独立学院的招生一般安排在本科第三批进行录取,与所依托母校及一些公办本科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学生的入学成绩比较低。所以,在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符合独立学院发展规律的,也是必须的。如果按照所依托母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进行,反而不利于培养多样性和多规格的合格人才。但是,一些教师以“因材施教”为幌子,擅自降低独立学院的教学要求。一些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都没有贯彻在教学中。由于独立学院还处于发展初期,母体学校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师资力量,很多教师在母高校和独立学院讲授同一课程、使用同样的教材和同样的课件。当出现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这些教师往往采取了减少内容、降低要求的办法,使得学科内部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受到了影响,造成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出现因缺乏相关基础而导致的理解困惑,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而在降低理论水平的同时,不少独立学院的实践操作环节也没有得到加强。这样,学生既没有学到理论知识,又没有得到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完全背离了“因材施教”的初衷,从而间接地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3.缺乏对学生自我认识的辅导所谓自我认识,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的一个因素,是人们对自己显示的自我形象是否如意、自己的理想自我是否合适可行、理想自我在多大程度上已经实现、理想自我该如何实现等所作的评估。在独立学院中,学生的自我认识有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盲目自大,一种是自我否定。这两种评价都是不科学的,会影响到对自己的“定位”。当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惑、对自己的评价不科学时,教师如缺乏对学生的及时指导,会导致学生原有的潜力得不到发掘,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虽然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不是由学生来决定的,但是学生作为独立学院的主体,如果他们不能从内心上认同,就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就失去了意义。4.定位时缺乏前瞻性和持续性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仅有几年办学历史,目前适合其发展的各种体制、制度、法律的建设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在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上前瞻性和持续性普遍不够。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对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以及快速培养社会适应人才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同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些专业或者一种人才短期之内需求很大,而当学生毕业时,这类人才又不是社会大量需求的;还有一些专业过去曾经“热门”过,虽然现在需求量不大,可很多专家推测将来肯定还会“热”,但因为独立学院是由学生和家长支付昂贵的学费上学的,学校必须本着对考生和家长负责的态度,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因此,通常不会开设这专业。这样,在一个学院内,自成一体的专业文化就被割断,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科体系的发展壮大。另外,许多独立学院在办学定位上没有明确的方向性,缺乏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一些独立学院虽然对其办学作了规划,但大多都是短期规划,没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不利于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四、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对策建议1.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新时期,独立学院要发挥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尤其要承担好服务社会的职能,培养社会需求量大的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有“销路”。独立学院,尤其是依托地方高校为母体的独立学院,要承担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正确认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社会急需的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员。2.发挥民办机制优势,开设品牌专业及课程独立学院要发挥民办机制的灵活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要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特征和市场生产经营活动发展态势的研究,设置社会所需的专业,特别是设置与所在大学有明显区别的品牌专业。例如,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了目前全国较少的皮革与皮具设计专业,而且把办学层次定位为本科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皮革、皮具设计大赛。该专业开设伊始,就很受社会欢迎。实践证明,开设品牌专业、确立自己的优势,是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发展的内在要求。3.内外兼顾、双管齐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母体的优质教育资源为独立学院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证,但是母体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仍然是以校本部为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与本部差异不大,没有充分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以,独立学院必须在依托母体高校师资办学的同时,注重组建独立的师资队伍,做到双管齐下、内外兼顾,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样既可以借助母体资源减少因培养独立师资周期长、成本高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可以针对独立学院办学的实际组建一支精干的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独立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独立学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学生管理队伍。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⑦这分别从教学和管理上对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完善教师聘用和管理制度,依法落实和保障教师的相关待遇。要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为每个教师的充分自由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4.把握学生特点,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与母体高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虽然他们在知识结构以及自控能力不及母体高校学生,但是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的定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保证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增设实践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应采用整齐划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独立学院实行“因材施教”,还要求有一批具有因材施教思想和掌握正确因材施教方法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高水准地掌握实用技能。很多高校以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学,此举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企业可以从实习的学生中挑选出适合本企业的人才。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产物,它的办学历史比较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进行定位,不断推进独立学院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1]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6-10.[2][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4,227.[3][7]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R].2008-02-22.[4]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R].2003-04-23.[5]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