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的“红点”---分子在不断运动叙州区五友路学校陶敏学情分析教学过程0说课程序23451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由宏观知识转向微观知识的开端,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衔接后面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分子在不断运动”这一性质通过化学实验,将其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以增进学生的理解。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微观世界有个初步的理论了解,比如“分子很小”,“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基本上处于物理学科的层次,对于化学角度还缺少抽象思维意识,难以想象出具体的微观粒子形象。此外,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对于简单的实验可以进行相应的现象描述,并根据已学的知识做出简单的解释。知识与技能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过程与方法用实验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想象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并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光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三、教法分析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方法:(1)创设问题情景法(2)演示实验法(3)讲授法(4)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四、学法指导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和分析法、归纳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由于九学生还是化学的初学者,在实验探究时教师应注意以下指导:1.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2.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记录。3.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得出结论,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五、教学过程环节1回归教材环节2探究解疑环节3梳理归纳环节3梳理归纳环节4课后作业教学过程酚酞溶液A滴5~6滴酚酞20mL水滴浓氨水一、教材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浓氨水B环节1回归教材1.将浓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烧杯中,教室里会弥漫难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仅污染空气也不利于师生健康。2.原实验药品用烧杯盛放,用量较大,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氨分子的扩散过程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3.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教室后排的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浓氨水B酚酞溶液A环节2探究解疑1.实验用品主要有:试管、试管架、烧杯、滤纸条、浓氨水、酚酞试液、橡皮塞、棉花、镊子、细口瓶原实验的改进及创新2.实验原理及装置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实验装置图:实验原理:实验过程1.在一张滤纸条上滴几滴酚酞溶液,把滤纸条放入试管中。2.在试管口塞一团有氨水的棉花,塞上塞子。3.观察现象。实验现象:从管口到管底依次变红。实验结论:浓氨水中氨分子不断运动,使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1.本实验改进和创新:(1)用封闭的试管代替大烧杯(2)用滴有酚酞试液的白色滤纸条替代盛装酚酞的小烧杯(3)用氨水处理过的棉花团替代盛装氨水的小烧杯环节3梳理归纳2.实验改进自我评价:(1)实验操作简单方便,耗时少,现象很明显。(2)创造一个密封环境,无氨味挥发出来,努力做到环保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原则。(3)浓氨水处理棉花,所用浓氨水更少,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经济性原则。氨水可以重复利用,节约了药品。(4)利用“前进的红点”实验更加形象直观,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氨分子存在并在不断运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实验更加趣味化,引发探究欲望,突出知识重难点。(5)该实验装置便于移动,可以让教室全体学生都观察到实验现象。3.实验不足之处(1)将棉花团转移到试管中,也会有少量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但是相对于教材上更环保一些。(2)运用的实验仪器如果能够选材于实际生活中,同学们将会有更大的浓厚的兴趣。环节4课后作业布置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看看还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改进这个实验(提示学生可以用碳酸饮料瓶等分子在不断运动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后总结化学学习的方法及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