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进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也是我县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为了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根据《中共进贤县委关于制定进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要求,特制定本纲要,作为今后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设蓝图、行动纲领和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第一部分“十一五”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章“十五”期间主要成就迈入新世纪,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新的“瓶颈”,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取得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各项事业繁荣进步的显著成就。“十五”主要经济指标计划提前1—2年完成,社会各项指标任务均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进贤的伟大实践有了良好开端。——经济总量显著扩张。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0.44亿元,是2000年34.55亿元的2.05倍,年均递增15.5%,比“九五”提高了2.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810元增至10580元,净增5770元,年均递增217.1%。实现区域财政收入2.55亿元,是2000年1.22亿元的2.09倍,年均递增1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1.6亿元,是2000年7300万元的2.19倍,年均递增17.0%。——产业结构趋向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30.28∶44.67∶25.05优化为2005年的21.5∶49.9∶28.6。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分别上升了5.23及3.55个百分点。——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十五”期间,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滨湖园林城市目标,刷新观念,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一城两区、一港两岸的城市新格局正在形成。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5.78倍,年均递增50.5%。“十五”期间,我县加大了对县城美化、亮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县城市容市貌大为改观。沿江路改造、街心花园、站前广场等一批园林式场所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我县城市形象;民和商城、星光名庭、东方商城、圳业太阳城、香江商业中心、帝亚·世豪等建设大大改变了我县商贸格局和商住品位;滨湖大道延伸、铁路及车站南迁、工业园区、县城新区等建设,大大拉开了县城总体框架;幼儿园建设、一中高中扩招、二中搬迁、县城中小学校改扩建等项目的实施,大大完善了我县教育事业;县疾控中心建设、县医院改扩建及县城医院医疗设备的添置,大大改善了我县医疗卫生条件;第二水泥厂、县毛巾厂等一批地处县城中心的工业企业搬迁,大大优化了我县生态环境。——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期间,我县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许多造福于民的重大项目:31、总投资2.7亿多元的移民建镇工作,惠及11个乡镇、45个村委会、144个自然村,移民9047户,搬迁3万多人,其中国家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5亿多元;2、总投资1.4亿元的鄱湖二期抚东大堤等加固工程,通过项目的实施可防20年一遇的大水侵袭;3、农村公路改造已累计投资3.1亿元,其中省、市、县补助投资1.9亿元,硬化公路总里程达1241公里,使全县人民都为之受益;4、总投资达9855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共新建、改造高低压线路5385.5公里,惠及全县数十万农户和县城居民;5、县“双低”油菜基地建设,总投资1千多万元,改造一百多座机电站房、设备和山塘水库。在加大众多投入和建设的同时,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李渡、文港、温圳、民和等小城镇被列为国家、省级重点镇,一批文明小康示范村雏形先后涌现。——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十五”期间,我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医疗器械、文化用品、烟花鞭炮、钢架结构、食品加工、食用菌类、特种水产等特色支柱产业蓬勃发展,催生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大资金投入,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打出了企业品牌,树立了企业形象。——商贸流通发展迅速。“十五”期间,按照南昌市“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的工作要求,我县充分依托区位、交通优势的有利条件,加快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步伐。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94亿元,是“九五”期末的2.03倍,年均递增15.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000年的20.33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52.8亿元,同比增长159.0%。——对外开放成就喜人。抓住沿海地区加快产业转移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难得机遇,“十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8697万美元,利用内资42.6亿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15.0、10.9倍,年均分别递增77.6%、58.6%;出口创汇1772.4万美元,年均递增65.7%,开放型经济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四十四家入园企业开工建设或正式投产,工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以及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2005年达3712元,较2000年增加1412元,是2000年的1.6倍,年均递增10.0%。——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十五”期间,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投入逐年增加,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2004年被列入国家首批“科技工作试点县”。“两基”得到全面巩固,全民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受教育年限由“九五”期末的7.5年提高到现在的9年。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县现有民办中小学校24所,在校生数达1.4万余人。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县加大了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共投入资金4046万元,改造危房面积达11.8万平方米。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县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5家二级图书馆”、文港镇2003年被全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华夏笔都”、2004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之乡”荣誉称号,李渡元代酒坊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文物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广播电视覆盖率稳步提高,分别达到99%和98.5%,电视发射和转播站13座,有线电视节目终端用户达2.52万户。在成功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实力和水平迅速增强,在全市较早建立起覆盖全县的疾防信息网络。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2005年末总人口为76.01万人,“十五”期间年均出生率为13‰,死亡率为5‰,自然增长率为8‰。就业、再就业和社保工作成效明显,扩大安置渠道,2005年劳务输出达4.8万余人,每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达5千余人;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养老金发放率实现100%,初步形成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项目齐全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对象人均实际补助达62元,惠及1万多人。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6.8%,林木覆盖率达17.5%。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胜利,“十五”期间共落实各类扶贫资金1549万元,开展扶贫项目433个,共有3000多户1.3万人实现脱贫。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全面实行领导干部公示制、试用制以及公开选拔制度。进一步加大了违纪案件的查处,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加大宗教事务管理,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保持了全县政治社会的稳定。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新的加强。第二章“十一五”发展环境6“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和谐崛起”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之所以是“黄金发展期”,从外部环境看,国内产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转移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给我县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南昌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实践,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我县自身看,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前景广阔,结构升级与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潜力巨大,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大有空间。此外,“十五”时期我县战胜历史罕见的夏秋连旱等自然灾害,克服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开创“十一五”宏伟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都是我县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所以是“矛盾凸显期”,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较低,继续保持跳跃式发展压力加大;二是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园区受土地政策的制约加大;三是城市化水平较低,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财政压力加大;四是金融融资渠道不畅,对生产投入的影响加大;五是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等。总之,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真抓实干的作风是进贤加快发展的组织保障;七十六万进贤人民不甘落后,人心思进,是振兴进贤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意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找准突破口,充分有效挖掘我县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就一定能实现经济在7新世纪的腾飞,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第二部分“十一五”发展思路和目标第三章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好中求快、实中求新、和中求进为发展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提高工业化效益,扩大农业现代化水平,创新城镇化品位,推进经济外向化步伐,统筹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进贤。第四章发展思路围绕“产业特色县、工业优强县、生态绿色县、和谐文明县”战略定位,我县“十一五”发展思路是:实现一个目标,做优“两业一带”,推进“三化”步伐,坚持四项互动,提升七大产业,实施“六六”工程,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构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平台,把进贤建设成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滨湖园林城、特色工贸城,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相互协调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一个目标:实现“富民强县”。8两业一带:一是特色制造业。不断加大对地方特色制造业的扶持力度,突出做大医疗器械、文化用品产业,继续做优烟花鞭炮、李渡酒业,重点做强和培育钢架结构集群增效。二是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传统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食用菌菇、特色水产,引导特色种养、加工及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继续唱响螃蟹品牌。三是以军山湖为主的绿色休闲旅游带。充分利用军山湖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大石脑等两岸秀丽风光,依托昌万公路,面向南昌市,通过招商引资等融资渠道,加大湖区及沿岸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居住、水上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三化”步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项互动:特色产业与特色区块互动,新村建设与新城开发互动,对外开放与本土创业互动,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互动。七大产业:做强做优医疗器械、文化用品、烟花鞭炮、李渡酒业、钢架结构、河蟹产业、食用菌菇七大产业。“六六”工程:66个重大建设工程(见附表)。第五章指导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原则。“十一五”期间,发展仍然是主旋律,是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才有基础,解决各种矛盾才有条件,带领群众致富才有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做9到速度与效益、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人口、环境协调发展。二是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原则。“十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