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311税务审计流程解析2•税务审计是利用规范的审计流程、专业的审计技术和工具,对纳税人申报纳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管理性手段。31.是一种管理性手段;2.是一个工具箱;3.是一套规范性的流程;4.重程序、重证据、重底稿。4•实施的对象-具备较为健全的财务核算系统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省局列名大企业。•一般可对纳税人最近三个纳税年度的申报纳税信息进行多税种综合性审计,有特殊情况的,可延长至五年。对纳税人的特定事项,税务机关可实施专项审计。•税务审计工作流程包括税务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案头分析、现场实施、审计终结等四个阶段。5一•建立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大企业税务审计。通过对大企业风险的评价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领域,集中审计资源,实施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二•提高大企业纳税遵从度。通过税务审计,对大企业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指引,规范大企业内部管理,防范税收风险。三•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随着大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中,税务审计必须运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提高税务审计的整体水平。四•实现审计电子档案化管理。将记录整个审计过程的所有文档资料进行电子档案化管理,作为大企业的数据资料库之一以便备查。大企业税务风险审计主要内容6•监管前移-税务管理机关参与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式提前介入企业纳税管理环节,实现税务管理环节的前移;•以审促建-辅导企业提前防范税务风险,变发现型控制为预防型控制;重在引导企业自我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自我遵从;•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的企业性质、制度基础、风险理念和管理风格等方面差异,对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进行分类,分步骤、有重点地实施;•系统支撑-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对大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和纳税遵从进行评估。逐步建立数据集中化。整体目标7基本步骤:纳税人信息收集纳税申报信息收集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评价问卷设计详细财务数据分析编制计划及程序审计抽样分科目审计结论科目查核底稿总体审计结论分税种审计结论遵循性测试审计抽样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基本财务数据分析▲▲▲▲▲▲▲▲▲▲▲发放审计通知书▲确定审计对象▲8税务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1案头分析2现场实施33审计终结449税务审计对象原则上为大企业管理部门确认的高风险企业和合作遵从意愿不强的企业。重点考虑如下因素:(1)税收遵从行为较差的企业(2)经营业绩与纳税情况与同类企业相比较差的企业(3)可能存在投机性税收筹划的重大交易,如重大的兼并、收购或出售的企业(4)因新税法的实行而出现较大风险的企业(5)跨国交易水平及其产生的税务结果,与履行的功能、使用的资产和承担的风险明显不相符的企业(6)出于税收目的对交易的分类与经济实质明显不符的企业(7)从其他管理部门、政府、机构获取的或公布的信息涉及税收风险较大的企业税务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10税务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1案头分析2现场实施33审计终结44风险环境调查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税务审计工作流程风险环境调查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实地抽样分析审计结果确认发放税务审计通知书发放税务和信息环境问卷发放各项分析表13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是纳税人识别、集合、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财务会计数据和纳税数据的系统。•对纳税人会计制度及内部制度控制测试与评价作为一个审计方法,其着眼点不是会计数据本身,而是产生这些会计数据的机制,据此判断其产生的财务会计数据及纳税数据的可靠性及正确性。14会计系统会计制度+内部控制=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是生成会计数据及纳税数据的系统原始交易数据会计帐户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会计信息生成方向�证�表�帐表帐证税务审计方向15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基本假设:有效的会计系统,理应产生可靠正确的会计数据或纳税数据。如果审计人员确信纳税人的会计系统设计科学并有效执行,则可在相当程度上相信其生成的会计或纳税数据可靠及正确。大企业税务风险环境标准问卷-税务部分企业基本经营信息(15个提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环境(27个提问)企业的采购、生产以及销售模式(12个提问)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情况(9个提问)企业运营情况(57个提问)信息系统在业务中的应用(4个提问)计算机环境的复杂程度(13个提问)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的重要程度(5个提问)大企业税务风险环境标准调查问卷-信息技术部分17对纳税人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估初步评估的项目主要包括:●哪些会计处理项目或事项,使用的会计原则与税务原则有差异最终会导致税务调整;●哪些业务环节由于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没有设置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会导致税务审计人员认为不足于信赖,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差错的类型;●哪些会计处理程序及内部控制程序可以考虑信赖并进行遵行性测试,对其实施遵行性测试是否合适、值得。税务审计工作流程风险环境调查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实地抽样分析审计结果确认•评价内控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分析并记录可能的税务风险、重大涉税事项以及有待进一步确认的问题,填列“问卷分析备注栏”分析评价•初步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并完成《重点审计项目》的“问卷分析结论”工作底稿。风险揭示风险环境调查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税务审计工作流程数据采集风险环境调查分析数据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实地抽样分析审计结果确认•企业基本信息采集企业基本资料复印件基本信息表格(企业填写)营业执照批准证书组织结构图股权架构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审计报告所得税汇算清缴通知书等企业基本信息表资产负债分析表损益分析表财务指标分析表企业所所得税分析表增值税分析表出口申报情况表税务审计工作流程数据采集风险环境调查分析数据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实地抽样分析审计结果确认•数据分析工具的数据采集年度会计分录明细最近三年科目余额表客户信息表账龄表固定资产列表无形资产列表工资信息表领料出库单采购订单采购入库单采购发票产品出库单销售订单销售清单(销售发票)产品单月成本生产部门产量清单注:上述每种数据都有数据采集模板,路径:数据准备-数据采集模板利用数据采集模板把相关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将数据转换成文本格式,再导入数据分析工具执行数据分析风险环境调查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税务审计工作流程数据分析风险环境调查分析数据采集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实地抽样分析审计结果确认数据分析工具转换成文本文件格式,上传至数据库数据准备数据验证数据分析生成分析报告风险点揭示验证数据完整性、正确性、验证数据分析点的可执行性生成数据校验报告数据分析工具定义21项数据分析点自动执行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格式化初步确定重点审计项目24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指通过研究和比较数据间的关系,对财务或纳税资料所做的确定性检查。是对相关的数据、趋势和比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的程序。•这些数据可能是会计方面的,也可能是非会计方面的;可能来源于客户组织机构内部,也可能来源于客户外部。•着眼点:数据间的关系•核心:数据间比较•理论基础:在正常的情况下,数据间必然存在关系。25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根据审计工作要求,主要对税收法规及税收征管风险、财务比率、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投入产出比率、销售费用、销售收入、成本对比、增值税税负对比、制造费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项目按特性进行了结构或趋势分析。通过分析,为现场审计确定线索。26(1)分析性复核的主要方法比较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27比较法将审计项目金额与既定标准(期望值)相比较,以获得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比较法可比较绝对数,也可比较相对数,可将某几个时期的产值、产量、成本、利润、税金等进行纵向比较,也可将生产同种产品而条件相当的不同单位的绝对数进行横向比较。如:对成本费用利润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用率等都可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28趋势分析法根据纳税人连续若干期的审计项目数额进行比较,以求出其金额和百分比增减变化方向和幅度,确定审计项目数额变动趋势及其是否变动异常。着眼于变化方向和幅度验证。如:销售的产品与库存的产品间的数量关系如果在一定期间里产品的总产量增加了,而销售下降了,那么存货数量应该是增加的。如果销售总数增加了,而产量保持不变的水平,则存货应该下降。销售收入与运输费用(成本)如果销售急速上升,则运输成本也会上升29结构分析法通过小项审计项目占大项审计项目百分比的分析,确定审计项目总体内部结构变动情况。着眼于内部项目结构验证。如:销货收入内部的结构(按产品类型)分析30比率分析法对审计项目中彼此相关的一项目与另一项目相比所得的值(比率)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审查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否异常。着眼于比例关系验证。如:毛利率的比较成本利润率的比较税负率的比较31(2)分析性复核的基本步骤☆确定分析性复核的对象各税申报项目及财务报表项目,都可以使用分析性复核进行查核。下列情况时可能不适用:与其它审计程序相比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用于比较的数据的收集成本过高32☆选择适当的具体分析方法审计人员能熟练操作的方法所获得的资料类型多种方法的组合33☆审查评价分析性复核使用的资料必须是相关而可靠的鉴别或辅加程序即被用来与审计项目数据进行分析性复核的资料必须是相关而可靠的,审计人员应加以鉴别,并可能需要审计人员作辅助、追加程序加以审计及评价。34☆实施分析性复核并记录分析结果实施基本要点包括:a.寻找是否存在差异(与设定预期期望值之间)b.如存在差异,判断其是否属于重大差异,这需要税务审计人员使用重要性概念加以判断。c.对重大差异的原因进行调查,寻求是否存在合理的解释。d.结论:无重大差异时,或该重大差异经调查获合理解释时,即确认为无异常;有重大差异而又未获合理解释时,即确定为有异常。整个实施过程,应如实地记录在数据分析工作底稿中。35☆确定对后续审计程序的影响该审计项目经被判定为无异常时,可能确定为非重点审计项目;该审计项目经被判定为有异常时,可能被确定为重点审计项目;36(3)分析性复核的基本流程审查值期望值比较无差异有差异判断并非重大差异属于重大差异调查有合理解释无合理解释进一步追查到有合理解释为止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实施针对性审计程序作为确证性审计证据初步建立确证结论具体审计项目37(4)分析性复核的功能•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调查的项目,包括非正常的,或预计出现变动而并未变动的项目。•在有些情况下,对结果的分析情况与预期比较后,能指出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因此,建议对这些领域进行重点检查。•相反,则能指明某些符合审计人员预期的领域,因此,在这些领域可能保持最低限度的详细测试。•可以提供审计证据,证明会计资料或纳税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有效性风险环境调查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税务审计工作流程确定重点审计项目风险环境调查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实地抽样分析审计结果确认•根据问卷调查初步确定的审计重点以及数据分析展现的疑点和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进一步确定风险项目,并完成《重点审计项目》中“确定的重点审计项目”工作底稿。确定的重点审计项目索引号现场审计计划备注12340确认审计重点项目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拟定审计项目,审计覆盖率和重点,详见《审计项目确认工作底稿》。确认审计重点项目是准备阶段至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审计人员选择重点项目,基本上依赖于下列各方面客观分析,进行主观性经验判断:●重要性●税法及征管风险●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评价●分析性复核●前次审计结论41编制审计计划根据所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详细的审计程序,同时要合理调配、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做好时间预算。要完成的工作底稿:《审计程序表》《检查人员安排及时间预算表》42税务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1案头分析2现场实施33审计终结44税务审计风险矩阵审计抽样风险项目审计程序现场抽样分析工作底稿税务审计工作流程实地抽样分析风险环境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