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流动人口状况及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对策研究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全省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7.5%。青海省现辖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8个市、地、州,51个县级行政单位。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全国所有56个民族中的54个。2009年7月底8月初,受青海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委托,南京人口学院课题组在青海省人口计生委领导的关心和省人口计生委相关处室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对西宁市的城西区、城东区、湟中县,海东地区的平安县、民和县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课题组选择西宁市、格尔木市、平安县,对流入人口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048份。通过与省人口计生委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同志的座谈并结合文献查阅获得青海省流动人口的宏观特征;通过与样本县(市、区)计生局(委)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的访谈并结合流动人口调查问卷了解青海省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具体情况。一、青海省流动人口现状分析(一)流动人口的宏观特征截止到2008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55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0.9%;乡村人口327.8万人,占59.1%。根据青海省人口计生委人口的统计数据,青海省2003年流动人口为23.9万人,2008年已达到53.16万人,年均增加6万人,流动人口约占总人口比重的10%左右。青海省流动人口的具有以下宏观方面的特征。1、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加12001年国家计委、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外出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通知》,要求取消包括流动人口计生服务费在内的七项收费。青海省已经按照国家规定取消了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费等七项收费。另外,青海省也已经把流动人口的服务经费作为一个指标进行了考核,而且青海省要求各地要把流动人口按照常住人口对待,尽量享受常住人口的各项权益,特别是子女教育、社会保险、工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青海省,再加上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吸引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青海寻求发展的机会。另外,随着户籍的松动和全国针对流动人口的优惠政策的实施,也有大量的青海人到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谋求发展,所以流出人口也在不断增加。根据青海省人口计生委的统计数据,青海省流动人口已从1982年的11万增加到2008年的53.16万人,流动人口已经占到青海省总人口比重的10%。具体数据见图1。图11982-2008年青海省流动人口变化趋势1118.123.953.1601020304050601982年2000年2003年2008年年份流动人口数(万)资料来源:①翟松天,中国人口—青海分册,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06②赵恒伦宋秀岩,跨世纪的中国人口(青海卷),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08③青海省人口计生委统计数据2、跨省流动比例越来越高根据青海省人口计生委的统计数据,青海省外流入人口19.5万,其中,男性13.4万,女性6.1万,河南省和四川省为流入人口最多的两个省份,分别占流入人口总量的20%。其他的主要是陕西、江苏、山东、湖南、湖北等省份。这2与历史上向青海的人口迁移省区相吻合,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甘肃、陕西、江苏、山东等地,其他省区来的相对很少,这也说明流动人口的“链式迁移”现象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青海省流出人口12.27万,其中,男性5.71万人,占流出人口总量的46.5%,女性6.56万人,占流出人口总量的53.5%。已婚人口2.5万人,占流出人口总量的20.3%。青海省流出人口的目的地主要是广东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沿海地区。跨省流动人口共占青海省流动人口总量的60%。具体数据见图2。图22008年青海省流动人口构成(万)流入人口,19.5,37%流出人口,12.27,23%省内流动人口,21.39,40%流入人口流出人口省内流动人口根据青海省五普资料,2000年,青海省内流动人口占到总流动人口的71%,跨省流动人口只占29%1,远远低于2008年的60%。这说明,经过近10年的发展,青海省变的更加开放,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关系更为密切。3、流动动因不断变化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流动人口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以逃避计划生育为目的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少,大部分流动人口的流动动因是获得经济方面的收益,增加个人发展的机会,不是为了违法生育。青海省的流动人口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的区别在于:流入青海的人口中从事饮食、经商、批发零售等第三产业的人所占比例较高,而流出省外的人口则以普通的打工者居多。因此,青海省流动人口的特点是:流出人口的动因以打工赚钱为主,流入人口的动因是寻求发展机会,争取做个小老板赚更多的钱。4、人口流动的区域差异明显1苏海红,青海省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西北人口,2005.013长期以来,由于不同区域间区位环境、历史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科技发展、政策观念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21世纪以来青海省实施的“青藏高原现代化区域型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形成了以“东部核心经济区、环青海湖生态农牧业区、柴达木盆地工业区、青南牧业生态保护区”为代表的四大经济区,极大推动了青海省经济的发展。2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青海省内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主要集中在西宁、海东所辖的农业县。3根据青海省2007年的相关调查数据,可以更详细地分析青海省流动人口流出地的分布情况,从图3可以看出,西宁、海东地区流出人口总量占到了外出人口总量的86%以上。4图3青海省流动人口的区域差异1908681886661295721096893489632643057040717879419181938946511806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西宁海东地区海北州黄南州海南州果洛州玉树州海西州流出人口数(人)省内流动省外流动无论是流入青海的人口还是省内流动的人口,流入地主要是西宁、格尔木、海东和海西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二)流入人口的微观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1、本次调查的样本基本特征描述课题组选择格尔木市、西宁市和平安县,在当地人口计生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流入人口的问卷调查,抽取的样本数分别为234、581和213人。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9%,女性占61%;以已婚人口为主(占91.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28%。课题组根据调查获得的样本值,划分了变量区间,并进行了频次分析2赵治中,谈青海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CCTV.com2009年08月16日14:42:55更阳,对青海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的调查分析,老区建设,2007.104张爱儒,青海省农村劳动力流向,兰州大学,2009.044和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表1样本的基本特征特征变量详细内容样本数(人)百分比(%)男39939.0性别女62461.0未婚535.1已婚95591.8离婚201.9丧偶80.8婚姻状况同居40.4不识字282.7小学19718.9初中52450.4高中23622.7受教育状况大专及以上555.30-1年27026.32-5年35834.96-9年18618.1流入年限10年及以上21320.7省内33031.5流出地省外71868.5格尔木市23422.8西宁市58156.5流入地(调查地)平安县21320.7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所得2、流出地特征被调查对象约有330人来自青海省的各个县,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1%,而来自外省的流动人口占718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9%,流动人口流入到青海省前五位的省份为河南省、甘肃省、四川省、陕西省、河北省,分别占总被调查流动人口的16.6%、10.4%、7.8%、7.6%和3.4%,其余省份均不足4%。3、流动年限5被调查流动人口平均生活在青海省已经有6.67年,流入最短时间者为调查当月刚开始生活在青海省,流入时间最长的为46年。在现居住地居住10年以上的人占20.7%,居住6—9年者占18.3%,居住2—5年者占34.5%,居住不到1年者占26.4%。从表2可以看出,格尔木的流动人口流动年限相对较长,6年以上的占到54%,平安的流动人口中流动年限6年以上的比例较低,只占到15.6%。与昆山、温州等地的流入人口相比,青海的流动人口居住年限还是比较长,也可以说青海省的流动人口已逐步转变为青海省的常住人口了。表2青海省不同流入地的居住年限比较1年以下2-5年6-9年10年以上44595071格尔木19.6%26.3%22.3%31.7%140196115127西宁24.2%33.9%19.9%22.0%84952112平安39.6%44.8%9.9%5.7%268350186210合计26.4%34.5%18.3%20.7%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所得4、流动形式青海省个体流动人口只占被调查者的1.3%,多数是和家人一块流动的,占到了有效调查问卷的98.7%。995名已婚或同居的流动人口中,85.8%的被调查对象与配偶一起在青海居住,5.4%的被调查者与配偶偶尔在一起,只有8.8%的流动人口与配偶不在一起。数据虽然可能有误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海省流动人口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家庭流动为主。从表3可以看到,格尔木、西宁、平安三地的家庭流动都在84%以上,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青海流动人口的家庭流动特征。6表3青海省不同流入地的流动形式比较调查地点在一起偶尔在一起不在一起1902115格尔木84.1%9.3%6.6%4722852西宁85.5%5.1%9.4%178419平安88.6%2.0%9.5%8405386合计85.8%5.4%8.8%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所得5、文化程度调查样本的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比例分别为50.5%和22.8%,大专以上占5.2%,小学文化程度者占18.8%,文盲的比例为2.7%。其中,格尔木流动人口中高中以上学历的比例最高,达到37.5%,而平安只有16.4%,具体数据见表。尽管如此,和内地其它地区的流入人口调查相比,其文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和前面分析的流入青海的人口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比例较高是比较吻合的。表4青海省不同流入地的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比较不识字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947897413格尔木3.9%20.3%38.4%31.9%5.6%1510229613034西宁2.6%17.7%51.3%22.5%5.9%443131296平安1.9%20.2%61.5%13.6%2.8%2819251623353合计2.7%18.8%50.5%22.8%5.2%6、居住情况青海省流入人口居住以租赁为主。78.4%的流入人口租赁房屋居住,自己购买房屋的有133人,自建房屋的人则更少,只占被调查人口的3.7%。但是,各地情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格尔木的流动人口中拥有住房(含自建和购买)的比例达到25.2%,西宁和平安分别为17%和16.7%。具体数据见表5。7表5青海省不同流入地的流动人口住房情况调查地点自建房屋购买房屋租赁房屋其它273216114格尔木11.5%13.7%68.8%6.0%79246517西宁1.2%15.8%80.0%2.9%4917820平安1.9%4.3%84.4%9.5%3813380451合计3.7%13.0%78.4%5.0%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整理40%以上的流入人口居住房屋有两间以上卧室,被调查对象的人均居住面积较高,具体数据如表6所示。表6平均居住面积分组人数比例20平方米以下20220.721-40平方米28629.341-60平方米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