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第一章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规划居住是城市居民生活中极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城市来说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居民生活在城市中群集聚居,形成不同规模的居住地段。居民的居住生活包含着居住、休憩、教育、交往、健身、甚至工作等活动,也需要生活服务等设施的支持。这些都要在居住用地上作为恰当的安排——规划。居住区规划要满足这些方面要求的综合性建设规划,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城市甚至国家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第一章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规划1、从广义上讲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2、狭义上说是指由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一般在居住区内应设置比较完善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的服务性设施,以满足人们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居住区的概念第一章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规划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层次?居住区规划的任务第一章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全国、省(自治区)、跨行政区域、市域、县域五个类型。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成果;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中心规划、广场、商业区规划、公园规划、工业区规划、校园规划等等居住区规划第一章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的任务简单的讲,就是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需求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居住区规划必须根据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作好综合全面安排,居住区规划必须考虑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文化背景、经济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物质技术条件及气候、地形和现状等条件,同时注意远近结合,不妨碍今后发转。第一章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规划的内容:居住区规划(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2)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户数和用地大小)(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第一章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居住区规划一、居住区的组成二、居住区的规模三、居住区的类型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一、居住区的组成居住区的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各类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一、居住区的组成居住区的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地上、地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工程管线(给水、排水、供电、煤气、供暖等管线和设施)以及挡土墙,护坡等主要为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和单身宿舍)、其次是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如泵站、调压站、锅炉房)以及小品建筑等;居住区用地组成居住区规划居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的内部功能要求分为以下4类:(1)住宅用地:居住建筑基地占有的用地及前后左右附近必须留出的一些空地,包括宅前小路、宅旁绿地、杂物院。(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地占有用地,包括专用地中通道和场地绿地。(3)道路用地: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及小广场、停车场、回车场等。(4)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45~60(50)55~65(60)60~75(70)2.公建用地(R02)20~32(26)18~27(20)6~18(12)3.道路用地(R03)8~15(12)7~13(11)5~12(10)4.公共绿地(R04)7.5~15(12)5~12(9)3~8(6)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的分类R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居住区的环境组成居住区的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居住环境:它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绿化、环境小品等组成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住宅的内部环境和住宅楼的公共部分的内部环境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外部居住环境:(1)空间环境——各类空间环境的大小和质量,如绿地面积和绿化品种、儿童游戏和老年及成人活动的设施内容和质量:(2)大气环境——空气中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的浓度和骚扰性等:(3)声环境——噪音的强度:(4)视觉环境——住宅相互之间视线干扰,居住区的建筑空间质量和整体色彩。(5)生态环境——绿地数量及质量、绿色建材的应用、太阳能的应用。(7)邻里和社会环境——居住区内的社会风尚、治安、邻里关系、居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修养。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二、居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指标。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5000(12500)2000~4000(3000)300~700(500)人口(人)30000~50000(40000)7000~15000(11000)1000~3000(2000)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决定居住区规模的因素:(1)公共设施的经济型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0—1000m,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居住区规模的重要因素。(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要求城市干道之间要有合理的间距,以保证城市交通的安全、快速和畅通。城市赶到的合理间距一般在600-1000m之间,城市干道中间的用地一般在36—100hm²左右。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决定居住区规模的因素:(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影响:居住区的规模与居民行政管理体现相适应或向结合,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另一个因素。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半约5万人,少则3万人左右。(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5)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规模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三、居住区的类型由于建设条件、所处位置或住宅层数等不同,居住区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居住小区按建设条件的不同可分为:新建居住区和城市旧居住区。新居住区一般易于按照合理的要求进行建设,而旧居住区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有的布局需要调整有的具有传统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需要保留和改造,一般来说,旧居住区的改建比新居住的苦难,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解决居民的动迁、安置等问题。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三、居住区的类型按居住区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1)城市内居住区:这类居住用地在用地上既是城市功能用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居住组团。这类居住区在建设管理、生活供应以及居民的工作、学习、休息、等方面都与城市有密切的联系。(2)独立的工矿企业居住区:这类居住区一般主要是为摸一个或几个厂矿企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建设的,因此居住对象比较单一。大都远离城市或与城市交通不便,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因此在居住区内除了设置一般市内居住区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外,还设置更高一级的内容,如食品加工厂,较齐全的医院等。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三、居住区的类型按住宅层数的不同又可分为底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或各层数混合修建的居住区。这类不同住宅层数的居住区在形成城市景观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按照层数,住宅建筑划分为:1.1-3层为低层2.4-6层为多层3.7-9层为中高层4.10层以上为高层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一)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是原有居住区的组织形式渐渐不适应现代生活和交通发展的需要。如儿童上学和居民采购日常生活必需品往往不得不穿越交通繁忙的城市干道,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给居民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由于道路交叉口过多也大大影响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和速度。另外汽车带来的噪音、废弃严重地影响沿街周边布置住宅的安宁和卫生,使居住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由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试图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六条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3)以小学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为5000人左右,过莫小的3000——4000人;(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0.8公里。(6)邻里单位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随后不久各国在居住区规划和建设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提出了居住小区和新村。所谓的居住小区是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划分,并不为城市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居住小区内应该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一般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线的依据,一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还有其他理论概念有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等扩大小区就是在城市赶到的范围内,一般用地规模在100—150hm²,公共服务设施在相邻扩大小区之间结合公交站点区布局的居住小区。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综合大楼或者建筑综合体的居住区形式。(二)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二)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除此之外民居的行政管理体系,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的特点和状态条件等都对居住区规划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三)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基本的形式有:(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小区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成套配置的合理性、居民使用安全和方便、城市道路交通以及自然条件、住宅层数和人口密度综合考虑。规模一般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线的依据,一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通常我国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5000—10000人,用地为10—20hm²。(三)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规划第二章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这种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也可以说是一个扩大小区的形式。居住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