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一节、总体施工原则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并以创省优的标准组织施工。2、积极推广使用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费用。3、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尽量节约用地;注意协调,尽量减少对附近居民和过往车辆行人的干扰。施工中少占农田,不影响农作物灌溉,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注意防止环境污染。4、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安全技术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5、施工前加强协调与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特别对地下管线、地上杆线等的迁移、更新、设置,均协助作统一部署,并分别负责执行,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缩短工期。6、凡属隐蔽工程,认真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表),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7、工程竣工后,对临时工程、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地和料场、弃土等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工完料清。第二节、施工测量1、平面控制根据本工程的形状及特点,本着先总体后局部的原则,轴线控制点将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受影响较大的控制点并用离基坑较远,受施工影响小的控制点来控制较近的控制点。根据本工程现场的周围环境情况,沿道路中心线建立轴线定位控制网,为了减少尺寸误差及提高测量精度,道路中心线采用全站仪精确布设,控制线及控制点用钢筋混凝土标桩标识并严格保护。在一定周期对控制网进行校核。2、高程控制根据建设单位和规划院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现场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沿着道路方向,每隔1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3mm。闭合误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证3、测量的精度控制及误差范围我们定下的测量精度目标是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控制在1mm以内。为保证既定的测量精度目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实施科学周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复核方案,力求使实际测量精度完全控制在要求范围以内。(1)2“以内,总误差2mm以内(2)采用全站仪进行往返测法,取平均值。(3)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测并进行温度修正。4、测量监控及验线(1)监控制度所有测量仪器必须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计量法》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并报监理备案。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测量方案交底,并经技术部、监理审定同意后方可实施。做好原(2)验线制度每道测量放线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预检。由验线员、质检员、工长及放线人员共同参加。预检合格后填写《预检工程检查记录》,并填写《施工层测量记录》,一并交监理报验。报验应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第三节、路基施工方案一、挖土方工程1、路基场地清理1)路基开工前首先对图纸所示的各类工程进行现场核对和补充调查,发现与图纸不符,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核查。2)将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所有管道、线路全部拆走,按照设计图纸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施工。3)所有清除的杂物均放在路基用地范围以外不防碍施工,以堆放稳定、不干扰交通和污染环境、整齐美观为原则。4)清理完毕后,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路基土方开挖开挖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不得乱挖或超挖。开挖时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1)根据开挖地段的路基中线,标高和横断面,精确定出开挖边线,并提前作出排水设施。施工期间结合设计的永久排水设施修建临时排水设施,把水及时排到自然沟,避免对路基产生危害,同时避免水排入农田。施工中要确定排水畅通,杜绝淤积和冲刷。2)路基开挖逐层施工,土方开挖以挖掘机配自卸式汽车进行挖运。开挖弃方在指定的弃土场进行弃置,若弃土场不能满足弃方要求时,应尽早重新选择弃土位置并修改相应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但弃土场的位置不能选在沿江、沿山坡和其它图纸规定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3)居民区附近的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居民区住房及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4)开挖中要注意边坡的整修,避免边坡不顺,而当发现土层性质变化时,将及时修改开挖边坡,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5)挖方标高应按照设计标高开挖避免超挖,挖好的土方路堑压实度一律按重型击实试验标准进行检验,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若不符合则进行翻松碾压,使压实度达到要求。若挖方路床以下土质不良时,将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深度和范围,采取挖除,换填或其它措施进行处理并压实。3、弃方的处理1)在挖方段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土方开挖、调运施工方案,该方案包括挖方及弃方数量、调运方案以及有关的计划安排等。弃方位置及其堆放形式、坡脚加固处理、排水系统的布置等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2)当弃土场的位置,堆放形式或施工方案有更改时,必须提前将更改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3)弃土场应堆置整齐、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对土堆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它任何设施产生干扰或损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二、路基填筑(一)、工艺流程(二)、路基填筑施工1、基底处理及清表(1)基底处理填筑前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基底处理,根据基底土质、水文、植被情况及填土高度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清表施工便道打通之后,用推土机、平地机、挖掘机对路基填筑范围原地面上的树木、植物等进行清理,表土清除深度10~30cm,清除的表土杂物堆弃于施工便道对侧路基坡脚线与公路界碑之间。清表结束后,用平地机进行整平,用压路机对清表后的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度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清表质量、压实度、清表后高程及工程数量应检验批准。2、填料试验与压实试验路基填筑前,选取200m具有代表性的路段,按规范规定的方法对填料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与密实度、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承载比和击实等试验。3、填筑作业(1)施工放样开工前,先进行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必要的导线、水准点。测量成果经监理工程师核准后,再按图纸放出路基中线、坡脚、边沟等位置。(2)填筑方式路堤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3)摊铺摊铺作业采用推土机、平地机进行,从路基最低处开始分层平行摊铺,松铺层的厚度按路堤试验段得出的数据确定。(4)碾压土料摊铺平整后即开始碾压,先用推土机或压路机对松铺层表面进行预压,然后再用压路机压实。三、挡土墙施工方案(一)、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顺序准备工作→基坑开挖→基础砌筑→墙身砌筑→收顶→勾缝→回填(二)、施工准备1、材料要求石料: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型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列裂纹。片石一般是用爆破法或楔劈法开采的石块,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用做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水泥: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不同种水泥不得混合使用。砂: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土工程相应的质量标准。砂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5mm;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水:砌筑砂浆所用的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按有关标准确认合格后使用。砂浆按设计规定,片石挡土墙采用强度等级为M7.5的水泥砂浆砌筑,M10砂浆勾缝抺面。砂浆的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的,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圆锥体沉入度50mm-70m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三)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疏通地面排水系统。采用挖掘机开挖时严禁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挖至设计基底应预留20cm采用人工刷底、修整,确保基底平整,几何尺寸及基底高程符合要求。基底要刷成10%的反坡(即内低外高),防止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挡土墙向外滑动。开挖时保证边坡稳定,基底开挖的平面尺寸应比设计尺寸加宽50cm左右;基坑坑壁坡度应视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坡比。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基底承载力,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在基坑边弃土时,坑边的堆土应距基坑上口边缘1.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可进行基础施工。(四)砂浆拌和砌筑砂浆标号为M7.5,按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配料。施工配合比以重量计进行配料,采用小型搅拌机械拌合。砂浆拌合投料顺序为砂、水泥干拌后再加水湿拌,湿拌时间不得少于45s。砂浆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30-50mm),一般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合,已超时或凝固的砂浆不得使用。拌合好的砂浆由手推翻斗车运至砌石现场,堆放在干净的铁皮上,严禁存放在地面上。(四)基础砌筑1、砌筑前应将石料表面清洗干净,用水湿润,在基坑内外两侧立杆挂线,外侧面线应顺直平整、逐层收坡。2、砌筑基础时应先坐浆后砌石。3、基础沉降缝设置要求同墙身。4、基础浆砌完成后立即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基坑,用小型机械分层夯实,并使表层稍留向外斜坡,以免积水渗入浸泡基底。5、基础浆砌工艺与墙身的工艺基本相同(五)浆砌墙身1.砌石前应按设计放出实样,为了控制好墙身内外侧的坡度,砌筑前,还需用松木板钉好坡度架并立于砌筑段的两端,挂横线采用坐浆法分段分层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片石在砌筑前浇水湿润,石料表面有污垢应冲洗干净。分层砌筑以2-3层石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工作层的水平缝大致找平,不同层位的竖缝应相应错开,不能贯通。2.每层砌石都应先坐浆后砌石,坐浆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紧密连结,且砌石砂浆密实饱满。应选用具有比较整齐表面的大尺寸石块作为定位石(角隅石)及镶面石。分层砌筑时各砌层应先砌角石,后边石或面石,最后才砌筑腹石。外围固定砌块应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定位石的砌缝应满铺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3.砌筑腹石时,砌体中的石块应大小搭配,石料间的砌缝要互相交错、咬搭,砂浆密实。石料之间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准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片石不宜竖立使用,砌筑时应将尖锐突出部分敲除。一般情况下较大的石料以大面为底,但是浆砌片石时,需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状,将大小砌石相互交错的衔接在一起,除最下一层石块应大面朝下外,上面的石块不一定必须大面朝下,做到犬牙交错,搭配紧密即可。同时在砌下层石块时,即应考虑上层石块如何接砌,砌筑过程中还要将石料的缝隙留开,保证2公分的深度,以利于勾缝。平缝与竖缝宽度不大于20mm,较宽的砌缝可用小锤将小石片敲入挤塞,但石片应被砂浆包裹。在砂浆未凝固前,将砌缝砂浆刮深不小于20mm,为以后勾缝做准备。4.浆砌片石应嵌入边坡内0.2m,以防表水灌入。相邻挡土墙设计高差较大时,应先砌筑高墙段。砌筑中断时,应将砌筑好的石层空隙用砂浆填满,再砌筑时应将石层表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工作缝应留斜茬。5.浆砌临近至设计高度时,应用较平整的石块砌筑顶部,并用水泥砂浆全面找平,顶面的横向流水坡度宜为2%。砌体在砌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平面位置、断面尺寸和坡度,确保砌体外观及内在质量。(六)收顶收顶采用C15砼,厚度为20cm。(七)勾缝浆砌片石挡土墙应勾凹缝,而且是真凹缝,严禁勾假凹缝。勾缝后石块轮廓不能被掩盖,真实砌缝的准确位置和宽度应清晰可见。勾缝前应检验缝槽深度不小于20mm,缝槽宽度应是砌缝的真实宽度,不合要求者应返工处理。对合格缝槽充分清洗湿润后,用比砌筑砂浆高一个标号的砂浆(用细砂拌制)勾缝,缝面高度比砌体石略低2—4mm,勾缝砂浆面应平整、光滑,勾完缝后,砌石轮廓分明、清晰可见。凹缝处涂以黑漆,更能增加美感。(八)养生砌体砌筑完成后应及时用草袋或土工布进行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养护期一般不得小于7天。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