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领导(1)主要内容:•第一节领导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领导理论•第三节沟通第一节领导的基本概念一、领导的内涵领导(lead,leadership),顾名思义就是率领、带领、引导、指挥的意思。1.领导的定义•领导是一种对下属进行指挥和控制的统治形式。•领导是为达到目标而实施的影响力。•领导是一门促使下属以高度热情完成任务的艺术。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某一既定目标的行动过程。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即领导者通过其影响力来影响追随者的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影响力是一种追随、是一种服从、是一种认同、是非制度化的。领导是管理者运用权力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组织目标要求努力工作的过程。领导是一个包含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和客观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内的活动过程。2.领导的本质领导工作不等于管理。管理工作不仅仅限于领导工作,它还包括了其它不同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和控制。领导工作只是管理的职能之一。领导工作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3.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管理与领导的区别领导者是能获得追随者信任,并影响他们去达成目标的人,是利用影响力带领组织成员达成一定目标的人。(也就是实施领导的人)领导的实质是追随关系,领导者可以是管理者,也可以是非管理者。在正式组织中,领导者必然是管理者,而管理者并不一定都是领导者。领导者的任务——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4.领导者与管理者•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应该成为领导者。•领导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影响力,或者说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下属自觉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应该是研究如何使一名管理者成为领导者?•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1、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领导工作的作用在于引导全体组织成员有效地领会组织目标、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实现组织目标。2、调动人的积极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可能是不一样的。领导工作的作用在于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工作的热情。3、有利于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领导工作要使组织成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服从组织目标,并为组织成员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组织成员则应当正确认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正确理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从而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二、领导的作用为了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协调人与人的关系,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1、激励(Motivation)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的研究,确定选择适当的方法。领导工作与激励密不可分。2、沟通(Communication)领导工作是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离不开沟通及其沟通渠道的选择。沟通是指信息的交换与传递。通过信息传递影响人的行为,调节人与人的关系;通过最有效的沟通渠道的选择使组织目标及时得以实现。3、指挥(Command)广义上的指挥,主要包括指示、部署、指导与协调等基本手段。三、领导的方法与手段领导的权力指领导者有目的地影响下属心理与行为的能力。权力是领导的基础,领导者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即由组织授予的外在权力(职位权力)和自身的内在权力(个人权力)。职位权力强制权奖励权法定权个人权力感召权(表率权和亲和权)专长权四、领导的权力构成领导的权力广义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职位的权力。这是由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赋予的,并由法律、制度明文规定,属正式权力。这种权力直接由职务决定其大小,以及拥有与丧失。二是来自管理者自身的个人权力。这种权力主要靠管理者自身素质及行为赢得的。因职位而拥有的正式权力称为职权,也即狭义上讲的权力。而个人权力则是包括在广义的权力概念中,它在相当程度上属威信范畴。职权与威信㈠权力影响力(组织性权力)•权力影响力是一种法定权,它由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并受法律保护的权力。这种权力与特定的个人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只同职务相联系。1、法定权•即管理者在一定的职责范围内具有确定目标、建立机构、制定规章、开展活动的决策与指挥权,及对下属的人事调配权。这种支配权是管理者的地位或在组织权力阶层中的角色所赋予的。•组织正式授予领导者一定的职位,从而使领导者占据权势地位和支配地位,使其有权对下属发号施令。五、权力影响力及其影响因素•强制权是和惩罚权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在某些情况下,领导者是依赖于强制的权力与权威施加影响的,对于一些心怀不满的下属来说,他们不会心悦诚服地服从领导者的指示,这时领导者就要运用惩罚权迫使其服从。这种权力的基础是下属的惧怕。这种权力对那些认识到不服从命令就会受到惩罚或承担其他不良后果的下属的影响力是最大的。2、强制权•奖励权采取奖励的方法来引导下属作出所希望的行动。在下属完成一定的任务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鼓励下属的积极性。•这种奖励包括物质的,如奖金等,也包括精神的,如晋职等。依照交换原则,领导可通过提供心理或经济上的奖酬来换取下属的遵从。3、奖励权㈡影响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因素1、传统的观念•几千年的社会生活,使人们对领导者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观念,即认为领导者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或者有权,或者有才干,总之是比普通人要强。由此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服从感。由于这种传统观念从小就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想,从而增强了领导者言行的影响力。2、职位因素•由于领导者凭借组织所授予的指挥他人开展具体活动的权利,可以左右被领导者的行为、处境,甚至前途、命运,从而使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产生敬畏感。领导者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下属对他的敬畏感越甚,领导者的影响力也越大。3、资历的影响•一个人的资历与经历是历史性的东西,反应了一个人过去的情况。一般而言,人们对资历较深的领导者,心目中比较尊敬,因此其言行也容易在人们的心灵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权力影响力是通过正式的渠道发挥作用的。当领导者担任管理职务时,由传统心理、职位、资历构成的权力的影响力会随之产生,当领导者失去管理职位时,这种影响力将大大削弱甚至消失。这种权力之所以被大家所接受,是因为大家了解这种权力是实现组织共同目标所必需的。㈠非权力影响力(个人性权力)•非权力影响力不是由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位置产生的,而是由领导者自身的特殊条件产生的。这种权力不随职位的消失而消失,这种权力所产生的影响是以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长时间的敬重与服从为基础。六、非权力影响力及其影响因素非权力影响力包括专长的影响力、品质的影响力。1、专长的影响力(专长权)•专长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具有各种专门的知识和特殊的技能或学识渊博而获得同事及下属的尊重和佩服,从而在各项工作中显示出的在学术上或专长上的一言九鼎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影响基础通常是狭窄的,仅仅被限定在专长范围之内。2、品质的影响力(感召权)•品质的影响力是指由于领导者优良的领导作风、思想水平、品德修养,而在组织成员中树立的德高望重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下属对领导者承认的基础之上的,它通常与具有超凡魅力或名声卓著的领导者相联系。㈡影响非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因素1、品格。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道德、品行、人格等。品格是一个人的本质表现,好的品格能使人产生敬爱感,并能吸引人,使人模仿。2、才能。主要反映在工作成果大小上。一个有才干的领导者,会给事业带来成功,从而使人们对他产生敬佩感,吸引人们自觉地接受其影响。3、知识。一个人的才干是与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知识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客观世界认识的程度。知识丰富的领导者,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并由此产生信赖感和依赖感。4、感情。感情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便能产生亲切感;相互的吸引力越大,彼此的影响力也越大。因此,一个领导者平时待人和蔼可亲,关心体贴下属,与群众的关系融洽,他的影响力就往往较大。由品格、才干、知识、感情因素构成的非权力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的素质与行为造就的。在领导者从事管理工作时,它能增强领导者的影响力。在不担任管理职务时,这些因素仍会对人们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力来源于下属服从的意愿,有时会比权力显得更有力量。七、权力的形成机制模型组织授权领导者素质与行为被管理者的服从权力八、权力的运用•1、正确处理权力的自主与制衡–保证管理者独立地运用权力。–要建立必要的权力制衡体制。•2、科学地使用权力–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运用权力要同民主管理相结合,要同思想工作相结合,要同身教相结合。–正确处理相关人员的职权关系。•3、加大奖惩力度–重视奖惩效应。–加大奖惩力度,放大奖惩效应。第二节领导理论行为理论品质理论权变理论领导品质理论着重于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性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领导者与差的领导者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有哪些差异,由此确定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特点,再考察某个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否具备这些特点,就能断定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这种归纳分析法是研究领导品质理论的基本方法。领导品质理论按其对领导特性来源所作的不同解释,可分为:传统领导品质理论现代领导品质理论一、品质理论(Traittheories)传统领导品质理论认为,领导者所具有的品质是天生的,是由遗传决定的,只要是领导就一定具备超人的素质。斯托格迪尔经过大量的研究,把领导者的素质归纳为五项体质特征、16项个性特征、6项工作特征和9项社会性特征,其中包括:精力、外貌、年龄、适应性、进取心、独立性等等。现代领导品质理论则认为领导的品质和特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因此,他们主要是从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胜任领导工作所需满足的要求方面来研究领导者应具有的能力、修养和个性的。巴斯(Bass)通过研究认为,有效领导者的特性是:在完成任务中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能精力充沛地执著追求目标,在解决问题中具有冒险性和创造性,在社会环境中能运用首创精神,富于自信和特有的辨别力,愿意承受决策和行为结果,愿意承受人与人之间的压力,愿意忍受挫折和耽搁,具有影响其他人行为的能力。美国包莫尔认为企业家应具备的十个条件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求新、勇于负责、敢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高尚我国从80年代开始,对领导者的品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包括:精神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这一理论的意义:领导品质理论系统地分析了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向领导者提出了要求和希望,这对培养、选择和考核领导者也是有帮助的。这一研究的缺陷:并非所有领导人都具有这一切品质,许多凡人也可能具备其中的大部分或全部品质。对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任何品质达到多大的程度没有加以说明。不同的研究对“哪些品质是领导品质”的结论并不一致,对“品质同实际的领导情况是什么关系”也不一致。行为方式理论主要是研究领导者在运用权力实施影响的过程中采取的行为方式,不同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领导哲学,产生不同的领导方式。二、行为方式理论(Behaviortheory)德国心理学家勒温(P.Lewin)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方式分为权威式、民主式、放任式。•权威式也可称为集权式,是一种以专制、独裁为特征的方式,把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民主式以尊重人、理解人,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为特征,把权力定位于群体;•放任式则是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完全下放,一切顺其自然,把权力定位于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一)勒温理论——三种领导方式理论勒温在试验中发现:在权威式领导的团体中,各成员之间攻击性言论显著;成员对领导服从但表现自我或引人注目的行为较多;成员多以“我”为中心;当受到挫折时,常彼此推卸责任或进行人身攻击;当领导不在场时,工作热情大为下降,也无人出来组织工作。在民主式领导的团体中,成员间彼此比较友好;很少使用“我”字而具有“我们”的感觉;遇到挫折时,人们团结一致以图解决问题;在领导不在场时,就像领导在场时一样继续工作;成员对团体活动有较高的满足感。勒温认为:放任式的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低,只达到社交目标而完不成工作目标;权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