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1: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序言:中国文化的内涵梁启超:◆古代中国之中国==华夏/中原;◆近代亚洲之中国==亚洲国家之林中的中国;◆现代世界之中国==世界民族国家之林中的中国1、“中国”的内涵◆文字出现:“中国”最早见《尚书》:“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地理空间:黄河中上游流域的人与地理;因居中央,故自称“中国”(四周为:蛮、夷、戎、狄)◆文字释义:甲骨文看本义:先有“国”后有“中”(重土意识);◆文明萌芽:A天地观:a天地合一:开天辟地;b天地分离:天地人三才;c天圆地方:中央帝国/天朝意识;B四方观:中央帝国/天朝意识下的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泱泱大国心态◆中国别称:A“四海”:有东、西、南、北海四海,居住于中央的就叫做“中国”;B“九洲”:源于《禹贡》“九洲”(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C“神洲”:战国邹衍把九洲合称为“赤县神洲”。◆当代中国:现代“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国家。◆国外称谓A印度:CinaB意大利:Sina;C法国:LaChine;D以及thin;Sinae等。其中,印度称谓中的“Cina”意为思维发达、文物昌盛的国度。例:慧苑《华严经音义》:Cina(支那)“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思虑,多制作,故以为名”);2、“华夏”的内涵◆什么是“文化”?◆“华夏”的理解原始理解:A扬雄:乃礼仪之邦、有服彰之美,故称华夏;B字源:华夏文明为西部崇尚红色的文明;现代理解:华夏文明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文明,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一、中国人文化基因的要素结构◆例1:宋志明《中国传统哲学通论》概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A天人合一、天行有常;B实事求是、重视践行;C重义轻利、辩证思维;D以人为本、内圣外王;E自强不息、内在超越;◆例2: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自强不息、刚健有为;B光明人格、以德主教;C仁爱孝梯、孝亲敬长;D重义轻利、厚德载物;E群体和楷、天人合一;F相反相成、执两用中。◆例3: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概括中华民族的思维传统:A整体思维,直觉思维;B唯圣思维,大一统思维;C对待思维,循环思维;D比喻/类比思维;E阴性偏向思维;◆例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思想的基本传统:A实用理性;B乐感文化;C天人合一。◆例5:黄济、郭齐家《中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研究》概括中国教育的传统A知:社会人伦型的知识和思维,经世致用、重行轻知;B德:德性主义、道义论、义务论、道德本源论。C思: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理性思辨、重继承轻创新;◆做人方面:A个体修养:内圣外王;B群体精神:自强不息;◆接人方面:A处世态度:重义轻利;B长幼关系:孝亲敬长;◆待物方面A待物态度:实用理性;B天人关系:天人合一;◆心智方面A总体思维:整体思维;B具体思维:辩证思维。1、个体修养:内圣外王第一、中国文化以修身为本◆依据:《大学》以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总纲;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步骤。◆实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第二、修身以内圣外王为楷模◆依据:庄子《天下篇》:“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实质:既认同道德原则、内具圣人之德,又认同法制原则、外施工者之才(儒术=儒家+法家;德才关系:以德载物)。2、群体精神:自强不息第一、基于客观天而强调人的主观性◆依据:A《象传》:乾,天行健;地势坤;君子以自强不息。B孔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道远,人道近,不能事人,焉能事鬼。C荀子:大天而思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D老子:天道无亲。◆选择:尽人事而听天命:强调主观能动第二、自强不息而奋发有为◆依据:A《礼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B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发奋忘食,乐以忘忧;C孟子: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影响:铸造了华族自强的文化性格谚语:求人不如求己;志士:海清河晏、寰宇大定;建功立业、光宗耀祖;3、处世态度:重义轻利第一、以重义轻利为个人基本态度◆依据:A孔子:见利思义;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B孟子:利我所欲,义我所望,二者不可得兼,舍利取义也”;D荀子:先义后利;E墨家:兴天下之利;F道家: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C董仲舒:万民之从利,犹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影响:传统的重义轻利导致了中国文化表层上的重道义、藐视见财背义,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原则。第二、以重义轻利为治国方针◆依据:A民邦为本:《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李世民:君依于国,国依于民;B老子:“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朱熹:万民主之从利,犹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影响:领导者以安民而安天下(水与船的比喻)。4、长幼关系:孝亲敬长第一、以血缘建立孝道文化◆依据:儒家:由“人道亲亲”出发,引申以“孝道”为基本原则的君臣,夫妻,长幼,朋友关系;◆影响:梁漱溟=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A个人被包围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人伦文化中;B家国同构下推孝治国。第二、孝中包含厚古薄今思想◆依据: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孟子:言必称三代;汉儒:独尊儒术。◆影响:崇拜先贤、偏好继承例:歌颂祖宗、赞美领导、崇拜先贤、服从权威5、待物态度:实用理性第一、对人待事讲求实事求是◆依据:;孔子: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李泽厚:农业生产讲求实用理性:正德、利用、厚生=实事;◆影响:中国人不妄想、重现实=随遇而安。第二、基于实用理性而重“效验”。◆依据:孔子哲学思想是追求实用的---如何治理已经纷乱的天下墨子“三表法”:以历史为标准、以大众为标准、以民用为标准;道家“实用”:通过“无为而无不为”来实现天下的重新安宁。◆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天人关系:天人合一◆依据:钱穆:西方文化一衰则不易再兴,而中国文化则屡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即能注意到不违背天,不违背自然,且又能与天命自然融合一体。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影响:A哲学角度:体现天人和谐境界---《易经》:夫君子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光。孔子:天生德于予。B生态学角度: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以大地万物为一体”,把自然界看做统一生命系统,尊重生命、兼爱万物==自然人道主义C经济学角度:效益的最大化---顺应天时: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大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使民以时,适时劳作D政治学角度:有助于纠偏专制---一方面认为君权天予,天君合德;另一方面认为自然制约人事==替天行道。7、总体思维:整体性思维第一、整体性思维具有普遍性◆依据:《易传》:观其会通;庄子:生死存亡之为一体;名家: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影响:整体概念:道、气、太极、理等;整体结构:阴阳、五行、八卦。张岱年: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整体观念;第二、整体思维包含直觉思维◆依据:思维图式:道、太极、理、气、心、性==不能用概念分析、语言表达:直觉体悟◆实质:通过对思维对象的直观认识,以整体性、直觉的、非逻辑的、发理性的形式认识事物==依“直觉”来整体把握事物。第三、整体思维衍生一统思维◆来源:远古:“协和万邦”==夏商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董仲舒:解释《春秋经》“元年春王正月”中引申出天下一统的思想。◆影响:治国之道:领土完整、政治统一、思想统一。8、具体思维:辩证性思维第一、辩证地对待个人事情◆依据:A老子:“贵柔”辩证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与祸的转化。B孙子:“尚刚”辩证法==“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与实的相生C儒家:“执中”辩证法==儒家的“执中”辩证法影响最大。例:自私的《论语》第二、、辩证地对待集体事情A治国:一方面“天不变,道亦不变”,同时又认可“王者改制”;B治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则一直向辩证逻辑发展。影响:中国人的“中庸适度”性格==安静闲适、守荣知足、左右逢源、明哲保身、暧昧含糊。二、中国人文化基因的层次结构1、儒道为主的多元型文化第一、中国文化传统是多元化态势。==既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本土思想,又吸收佛教思想;而且相互融合[并存的爱国/汉奸,国粹/媚外、豪侠/懦夫、圣人/小人]。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文化为主流。==儒家(准宗教)与道家的共同构成;其中,道家影响底层,儒家影响在上层[对中国人生理想、心理结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生活习俗、政治模式、宗教艺术等起支配、主导作用]。2、兼容并包的开放型文化第一、中国文化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境内文化间的相互吸收。==如孔丘学道家而创儒家;墨翟吸收儒家而创墨家;荀子集大成而发展法家;◆对境外文化的吸收融合==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佛教、基督教的中国化;现代西方思想的中国化。第二、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儒家、墨家、道家、名家等均共存;变异的玄学、心学也共存;即使外来佛教、基督教也能生存于其中。◆为什么文明古国中仅中国文化不断?---四大文明古国仅存中国文明奥秘:中国文化是兼容井包的开放型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发展着自身。三、中国人文化基因的生成环境1、独特封闭的地理环境相对自我封闭的心态(中国人的内省、内敛);乐于熟人世界的交往(熟人打堆、看重经验);浓厚的乡土意识与恋家情节(乡土意识、家庭观念:父母在,不远游:缺乏全球审视的眼光);独特的天人价值取向(中国的内涵与“四方观”、天人合一)。2、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农业耕作重视经验(民族的继承性格);相对自我满足的心态(不合作态度);农耕生活的悠闲知足(知足常乐);重视物质储备的安居意识(安居乐业);物质分配中尊老风俗(孝文化传统、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以德治天下的原则);尊老崇上习惯中的继承意识。3、宗法专制的政治文明“官本位”的政治体制:政治上的集权、文教政策上的统一、重官思想与唯圣思维:“官隐”;“官本位”的文化性格:入仕导向(读书—考试—做官),思想统一(在吸收包容各家思想的同时必须坚持儒家为主流----专制);“官本位”的艺术取向:中国古代建筑物“坐北朝南”取向,民间占坟、看地。结语:中国文化的未来择向1、对待中国文化传统的态度A国粹主义B全盘西化O综合创新选择1:全盘西化论代表:胡适、李大钊等;胡适: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百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中国文化已经全面地、根本地落后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抛弃古老的传统文化,全面地、毫无保留地向西方学习。选择2:国粹主义观代表:梁漱溟、吴宓、辜鸿铭;梁漱溟:假使中国的东西仅只同西方文化一样便算可贵,则比及人家,毫无可贵!中国文化如有可贵,必在其特别之点,必须有特别的之才能见长。这特别之处是中国文化的伦理道德精神,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国粹,而具有人类普遍的价值意义。选择3:融合创新论代表:蔡元培、马克思主义者;蔡元培:学习西方在“发达我性”,对人类一切文化有益成分,都应当“择善而从”,吸收和消化,以便创造新文化和新教育。以不同文化教育的接触为前提和动力,以人类之善为文化标准,以吸收和消化为基本方式,以留学教育西方先进国家为捷径,以创新文化教育为目标。2、中国人文化基因的重估第一、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极面:A个体品德:重视修身为的传统、修身中强调厚德载物、内圣外王;B群体精神:近人事远天人道、自强不息而刚健有为、大丈夫匡扶正义精神;C处世态度:辩证义利观,以德主教、以人为本、以民为本;D长幼关系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