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二、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2、FLASH:(1)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2)生物的应激性。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生物的主要类群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2、生物的种类3、生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被子子无脊椎动物鱼类动物两栖类脊椎爬行类动物鸟类[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但组成自然界的物体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另一类是有生命的,你能举出例子吗?[配合课件][讲述]: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在我们现在的地球上生活着大约有30多万种植物,150多万种动物,当然还有很多种类的微生物。它们形态各异,趣味无穷。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归类为不同的类群。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填图游戏,看看谁知道的生物种类最多,并且能进行正确的分类。[FLASH]“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对于学生无法填充的个别生物种类进行简单的讲解,如蕨类、藻类植物等。[表扬]:看来同学们对生物类群的知识了解得还真不少。[总结]:生物的主要类群。[提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那怎么才能叫有生命呢?生命有什么现象?跟着老师的提示思考并举出自己所知的有生命的物体:人、狗、花、树木等,没有生命的物体:石头、大山、水、桌、椅等。了解到在地球上生活着大约200多万种生物。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被分为不同的类群。对游戏颇感兴趣,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在电脑上操作填图。对生物的分类知识有初步了解。带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记录,并选定组员进行发言。-2-哺乳类其他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能生长。2、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活动。3、生物能产生后代。4、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5、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归纳出生命的特征。提示:可以参考书中的相关内容。[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发言。[视频]配合课件[想一想]:深入引发学生思考,生物要从小长大,得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来建造自己的身体,还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到体外。那么植物是怎样吃东西的呢?[讲解]:刚才我们提到的实际上是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这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提问]: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出示图片]:“一根蔓上的西瓜”,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一下这两个西瓜,你能发现什么?[提问]:你知道这种现象是什么吗?[总结]: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提问]:植物会动吗?如果可以,你能举出例子吗?[播放视频文件]:“含羞草”、“根的向水性”。[讲述]:绿色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向光生长,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产生的反应;动物有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的行为。[出示图片]:纺锤树,让学生发挥想像说出图片上的树为什么长成这样?[小知识]:瓶子树(萝卜树,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的巴西,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间的地带,这里有雨季交替。在雨季里它枝叶繁茂,树干中贮存大量的水分,进入旱季落叶,胖胖的肚子里贮存的大量水分使其顺利度过旱季,这就是生物适应环境。认同老师的说法,根据已有知识回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回答:遗传现象。仔细观察,发现两西瓜大小不同,花纹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摇头,有的回答出:变异现象。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并举出自己从课外书上看到的例子。很有兴趣地观看,对植物的应激性有直观地了解,并认识到应激性对生物生存的意义。对这种树的形状产生好奇,开始进行猜测。举出例子:夏天树木繁多的地方温度比大马路上要低许多。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蚯蚓可以松土,改良土壤,处理有机废物。纷纷举手-3-6、生物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提问]: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环境,你能举出例子吗?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地说明了生物对我们生存的环境的影响。[介绍]: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总结]:哪位同学能把刚才我们大家讨论的生命的特征总结一下呢?1、生物能生长发育;2、生物能新陈代谢;3、生物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4、生物的应激性;5、生物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6、生物有严整有序的结构。-4-多媒体展示课外探究教学反思课堂练习:1.把下图中的植物归位:水杉桫椤睡莲(1)属于蕨类植物的是桫椤;属于裸子植物的是水杉;属于被子植物的是睡莲。(2)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水杉、桫椤。2.植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是(A)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3.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墨汁,这一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B)A.生物的生长和繁殖B.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排泄废物D.生物需要呼吸4.你能认识图中的动物吗?先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归类。(1)属于鱼类的是热带鱼;属于两栖类的是青蛙;属于爬行类的是龟;属于鸟类的是丹顶鹤;属于哺乳类的是熊猫;属于环节动物的是蚯蚓;属于软体动物的是海葵;属于节肢动物的是螃蟹;(2)属于脊椎动物的是热带鱼、熊猫、龟、丹顶鹤、青蛙。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螃蟹、海葵、蚯蚓。(3)图片中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的是熊猫、丹顶鹤。5.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附表)本节课首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然后通过游戏的形式,师生间展开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练习板书设计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5-一、生物的主要类群二、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2、生物的种类异、应激性、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3、生物的分类影响环境、生物有严整有序的结构。游戏:填写生物名称课外探究实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人班级同组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天气状况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状况参与调查的建议和体会-6-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4、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引言]:有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生态因素定义。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兴趣很浓,问题激发起学生回答的热情,纷纷-7-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因素叫生态因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生态因素的有关内容。[提问]:同学们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捕捉到了一些鼠妇,能告诉大家,你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适应什么样的环境?[讲述]: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发现鼠妇的有趣经历,那么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一个探究。[讲解]:探究是我们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一定的步骤: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讨论]: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作出你的假设。[假设]:1.鼠妇可能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鼠妇举手述说自己捕捉鼠妇的经历与经验。提到潮湿、土壤、阴暗、花坛里、石头下等。相互讨论归纳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和温度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2.鼠妇可能喜欢温暖的环境(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设计实验方案]:要想纷纷动手组装实验-8-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我们必须设计实验。[推荐器材]:现在提供实验材料有培养皿、干土、湿土,黑纸板,请每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验证假设1的装置验证假设2的装置[提问]:有了实验装置,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设计数据记录表]:附后。[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装置。培养皿里放在一半干土,一半湿土,在湿土的上方盖上黑纸板,造成阴暗、潮湿的环境;干土上方直接接受阳光照射,造成明亮、干燥的环境。讨论得出:把鼠妇放在培养皿的中间,即明暗交界处,计算一定时间内鼠妇最终移至何处。分小组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探究实验,如果教室内光线不足,可移至室外阳光处。边进行实验,边记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综合全班各小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提醒]:实验完毕后,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鼠妇?[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鼠妇喜欢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因素。绝大多数同学赞成把鼠妇放回大自然,接受情感教育。-9-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讲述]:在影响鼠妇生活的这些因素中,光、水、温度、空气、土壤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因此称为非生物因素,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讲述]:大家说得很好,我们把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称为生物因素。[播放视频]:“水对动物生活的影响”,“草原大迁移”。[总结]:生物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展开自己的想像回答: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影响它们的生活,人类的捕捉也会影响它们。进一步直观地认识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讨论]: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请同学们讨论: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会受到损失?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小结]: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会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展开讨论: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10-[出示]:仙人掌。大家都知道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沙漠干旱缺水,这样恶劣的条件使许多植物望而却步,仙人掌却生活得很好,为什么?[小结]:叶——退化成刺,减少蒸腾作用;茎——贮水,代替叶光合作用;根——发达,深入地下吸收水分。这样看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回忆积累的知识积极踊跃回答问题。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播放视频]:“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地星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螳螂的拟态”。[观察]:P10页中图1—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状况。[提问]:你知道蚯蚓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吗?[播放]:FLASH“蚯蚓对环境的影响”及视频“蚯蚓”。[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通过过观看动、植物适应环境的4个例子,提高兴趣,进一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说出蚯蚓依靠刚毛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通过观看,认识到生物不仅适应环境,反过来还能影响环境。-11-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五、作业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六、课后反思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七、板书设计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因素1、生态因素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生物因素-12-八、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环境中影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