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二○一一年八月三日附件一: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0一一年六月前言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和向高端推进,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引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最重要引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强调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赋予了信息化工作新的时代要求。“十二五”是绍兴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承上启下关键时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绍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抓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围绕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家、浙江省关于“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发展战略思路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主要专项规划之一,是“十二五”时期绍兴市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目录一、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与发展机遇...1(一)发展现状...1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2、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明显...23、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务实推进...24、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健全...35、信息产业健康发展...36、发展环境持续优化...47、存在问题...4(二)国内外信息化发展趋势...51、全球信息化持续向高端迈进...52、我国信息化向纵深发展...5(三)我市信息化发展机遇...6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62、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带来的发展机遇...63、保障改善民生带来的发展机遇...7二、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8(一)发展思路...8(二)基本原则...81、坚持统筹规划...82、突出两化融合...83、持续推进应用...94、关注普遍受益...9(三)发展目标...91、两化融合对促进经济增长成效明显...102、强化公共管理领域信息化服务...103、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104、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115、信息产业持续稳步发展...116、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11三、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12(一)推进两化深度融合...121、形成“两化融合”区域示范效应...122、提升重点行业“两化融合”...133、促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3(二)推进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141、完善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42、完善“数字三农”环境支撑体系...15(三)推进电子商务建设...161、优化电子商务支撑环境建设...162、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163、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17(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171、形成统一高效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172、深化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183、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19(五)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191、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化...192、卫生信息化...203、教育信息化...204、科技信息化...215、公共管理信息化...216、文化信息化...227、环境保护信息化...23(六)推进信息安全建设...231、强化信息安全法制环境建设...232、完善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233、推进信息安全综合应用系统建设...24(七)升级完善信息基础设施...241、互联网...242、通信网...253、广电网...254、“三网融合”建设...25(八)促进信息产业发展...251、集成电路...262、应用软件...263、光伏新能源...264、新型元器件...275、数字化设备...276、物联网和云计算应用...27四、保障措施...28(一)构建信息化推进的长效保障体系...28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82、完善规划和政策体系建设...283、建立集约共享机制...28(二)健全财政支持和金融保障体系...29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292、强化项目管理和推进机制...293、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保障体系...29(三)完善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301、加快园区和平台建设...302、大力拓展信息化服务...30(四)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301、健全信息安全监管机制...302、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313、营造信息化发展环境...31(五)加强信息化人才支撑体系...32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322、营造人才创业发展氛围...323、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32附注:...33一、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与发展机遇(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以“数字绍兴”建设为载体,全社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面完成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信息化整体水平跃上了新台阶。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采取适当超前规划建设、重在优化完善网络基础、促进区域通信和城乡通信协调发展等措施,现代信息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形成了立体化现代通信基础网络体系,并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和移动互联方向发展,网络的综合利用率、覆盖率和可靠性大幅提高。有线电视网络不断优化,高清互动数字电视平台全面建成。截止至2010年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包括小灵通)201.80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45.98线/百人;移动电话用户(通话用户)436.4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9.4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不含手机上网用户)87.70万户,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00G;有线电视用户13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71万户。继“十五”末全市实现“村村通电话”后,2009年实现了“村村通宽带”。2、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明显企业信息化纵深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各个环节上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了一批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全市共有80余个项目被列入省、市企业信息化试点项目。农村信息化全面推进: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业信息化加快推进:商贸、旅游、金融等服务行业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形态和提升竞争能力,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普及:绍兴轻纺ASP公共服务平台、“全球纺织网”、“中国电机网”等逐渐成为面向专业领域的全国性电子商务和技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广泛应用:实现了政务、管理、决策、支持等政府主要业务的网上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政府部门间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逐步展开,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3、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务实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信息化重点项目对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以建设“数字绍兴”为载体,共实施“数字绍兴”重点工程61项,项目总投资19.26亿元。项目主要涵盖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民生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及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等。通过信息化重点项目的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重点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应用更加普及、行政效能有效提升,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4、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健全通过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以及信息安全培训、安全保护等级评定、系统安全检查等系列工作的开展,我市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和防范技能得到全面增强。构筑了覆盖全市互联网基本应用和重点阵地的综合网络防控体系,网上发现、控制、处置、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市政府和企业单位软件正版化进程明显加快,软件使用环境得到优化,形成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基础。5、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产业实现健康发展。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3亿元,出口交货值93亿元,利税总额18亿元;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和利税总额分别增长了2.27倍、2.27倍和1.59倍;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1.2亿元,规模居全省第四位,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已形成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光伏、LED、伺服电机等一批特色优势信息产业集群;液晶数字电视、液晶触摸屏生产规模居国内重要位置;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过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专业孵化器等措施实现了产业的快速集聚。6、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和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普遍得到提高,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促进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政策意见,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风险投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并设立专项资金对信息化企业和项目进行资助和奖励,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各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7、存在问题近年来,尽管我市信息化工作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1)信息资源利用水平较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明显滞后于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存在一定障碍,信息孤岛现象仍较普遍。政府、民生信息的共享程度和获取的方便性有待提升,网上办事、信息公开等应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2)信息化高端人才匮缺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和软件企业普遍缺乏中、高级研发和经营人才;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人才严重短缺,尤其缺少既掌握信息技术又通晓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短缺导致两化融合难以深入,企业信息化资源不能合理应用,信息化水平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3)城乡信息化发展差距明显收入差异、文化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和体制性缺陷等因素造成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现象仍然存在,城乡信息化发展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消费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二)国内外信息化发展趋势1、全球信息化持续向高端迈进当代信息技术呈现不断加深渗透和加快发展的趋势,光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物联网、智慧地球和智能终端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业务和新应用层出不穷,推动着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不断向高端发展。信息技术新一轮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围绕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垄断权的争夺,即信息网络核心技术标准和产业价值链决定了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主动权。2、我国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中长期的结构调整时期,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更加深刻。信息化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现,传统企业借助信息化在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企业决策、产品智能化和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进一步凸现信息化在公共社会服务和城市综合管理领域的作用;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气象预报、公共卫生、公共安全、防灾救灾、国土资源、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等重要领域,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其他信息化的高端应用技术,可有效缓解和协助解决大量国计民生重要问题。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保证体系,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确保国家信息安全,仍是“十二五”期间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三)我市信息化发展机遇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市在促进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不断加剧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制约。传统的增长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必须加快发展模式转型,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有效融合,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高水平管理、高层次竞争的根本保障,也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提升经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