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自从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出版以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已逐渐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可持续发展如何从一个概念进入可操作的实践,仍然是一个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研究机构和企业界正在努力寻求解决的问题。两个关键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何为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定量化工具来测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概念原则分类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单一指标评价方法绿色GDP国家财富真实储蓄率生态足迹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多指标加权评价方法人类发展指数HDI常规多指标加权评价方法4关于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是对事物信息的一种描述。将信息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指标时代:人均GDP、幸福指数、GPI、考试成绩特征:尽可能地把信息定量化使得这些信息更加清楚、明了;能够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如统计数据和其它社会经济数据)使得人们易于沟通和了解同统计数据和原始数据有差异。是从对原始数据的分析中获得,它处于信息金字塔的顶端5指标分类:数量指标(总量指标):用于反映总体的单位数目和标志总量的指标。人口总数、企业总数、产品产量、排污总量。质量指标:把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得到一定的派生指标,以反映现象达到的平均水平或相对水平。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排污系数6城市生活质量: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7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包括3个关键要素,即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的实现则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共同实现通常指标体系从上到下依次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能力科技能力资源环境能力决策管理能力经济的外向度(%)积累率(%)人均财政收入(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a)科研、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自然资源的储备率(%)环境保护与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生态建设投资占GDP比重(%)立法情况改革方案计划实施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类指标系统:状态指标表征环境物理变化或趋势,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用来衡量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特别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压力指标是指表明引起环境变化的人类活动的状况;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响应指标表明人类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用来表明社会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进行的努力。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10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usorstate-response,PSR)概念框架人类系统环境系统人口子系统环境要素生态系统物品和服务劳动污染压力资源耗竭影响影响自然界的反馈社会响应(对策)人类系统反馈响应状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11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关系模型行为人和决策者交通能源工业农业贸易家庭其它空气水土地野生生物其它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家庭企业国际社会其它财富和福利压力福利资源响应响应经济环境12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usorstate-response,PSR)PSR的特征综合性:面向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灵活性:适用于描述大范围的环境现象因果关系:强调了社会经济运做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13对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usorstate-response,PSR)的两种修正PSI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压力-状态-影响-响应PSIR与PSR没有原则的差异,但更注重于影响的评估以便更好地评估人类的响应DSR,(Drivingforce-state-response),驱动力-状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建立了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驱动力指标表征那些造成发展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和消费模式等的一些因素;更直接14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特征4个特征:面向用户政策相关性指标的高度综合性以及指标数值的定量化可评价性1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科学性原则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构建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客观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完备性原则指标必须全面真实的反应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特征主成分性原则不可能全部涵盖所有指标把握表征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可操作性原则指标易于获得,且来源准确指标的统计口径、含义、适用范围在不同时段、区域保持一致16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须具三个方面的功能:能够描述和表征出某一时刻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现状;能够描述和反映出某一时刻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能够描述和表征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协调程度17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基本类型按照基本功能描述性指标描述性指标用来表明某种环境状态的趋势评价性指标有关环境状况的指标正在由描述性指标向评价性指标(也称绩效指标)(PerformanceIndicators)转变评价性指标衡量的是目前的环境状况与某一阈值或者某一政策目标的差距;目的是对成果加以展示,一个行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定的目标的明确性和透明度18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基本类型单一指标评价将各个子系统都运用指定指标进行表征,最后加和。关键在于其他指标与单一指标的转换关系。生态足迹、绿色GDP、真实储蓄率多指标加权评价确定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具体指标归一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确定权重、加权综合人类发展指数HDI单一指标评价——生态足迹评价方法生态足迹,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等在1992年提出的,并在1996年由其博士生瓦克纳戈尔完善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于土地面积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瓦克纳戈尔将生态足迹形象地比喻为“一只承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生态足迹的定义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也称“生态占用”。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吸纳,以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如: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的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生态足迹评价生态足迹将每个人消耗的资源折合成为全球统一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面积,通过计算区域生态足迹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值——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准确地反映了不同区域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现状的贡献。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生物生产面积类型及其均衡化处理在生态足迹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这6种生物生产面积类型。化石能源土地是人类应该留出用于吸收CO2的土地。均衡因子由于这6类生物生产面积的生态生产力不同,要将这些具有不同生态生产力的生物生产面积转化为具有相同生态生产力的面积,以汇总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需要对各类生物生产面积乘以一个均衡因子。均衡因子rk=dk/D(k=1,2,3,…6)dk为全球第k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平均生态生产力D为全球所有各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平均生态生产力人均生态足迹计算Ai=(Pi+Ii-Ei)/(Yi·N)(i=1,2,3,…m)Ai为第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人均生态足迹分量(hm2/人)Yi为生物生产土地生产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世界)平均产量(kg/hm2)P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生产量Ii为第i种消费项目年进口量E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年出口量,N为人口数生态足迹的计算EF=N·Ai=N·Σ(aai)=ΣrjAi=Σ(Ci/Pi)EF为总的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Ai为人均生态足迹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AA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i为所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rj为均衡因子。生态承载力在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中,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单位面积同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生态生产力差异很大。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面积进行标准化。产量因子Vi: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某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所代表的局地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比值。Ec=Aj×Rj×Vj(j=1,2,3,…6)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Aj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j为均衡因子,Vi为产量因子。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区域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区域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据统计,日本每人的生态足迹为4.3全球公顷(目前以gha为单位),远远超过日本土地、水源所具备的生产能力(0.8gha),所以日本只能利用别国资源。另外,这一面积是世界人均值(1.8gha)的2.4倍。如果都像日本人这样生活,就要准备24个地球,像美国那样要5个地球。就世界整体而言,生态足迹已超过1980年的地球生产能力,而2001年已超过20%。主要原因是工业国的消费,1992~2002年,世界上高收入的27个国家人均生态足迹增加了8%,但中低收入国家却减少了8%。瑞士测定了本国的生态足迹,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样,作为反映国家政策运营情况的指标。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都采取了同样的措施。为了让各个国家在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上“有账可查”,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使用了“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并列出了一份“大脚黑名单”。这份由WWF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完成的报告于2004年10月21日在瑞士格兰德正式发布。十几位来自WWF总部、挪威管理学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全球足迹网络的专家参与了研究,报告的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能源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及联合国环境项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在这份“大脚黑名单”上,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1.5公顷,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国人口数目庞大,其人均生态承载能力仅为0.8公顷,生态赤字高达0.7公顷,而全球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韩国、西班牙、印度均是生态赤字很大的国家。巴西、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刚果、秘鲁、安哥拉、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或者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生态盈余(总生态足迹小于总生态承载容量)榜”上位居前列。北美人均资源消耗水平不仅是欧洲人的两倍,是亚洲或非洲的七倍。专家们批评说,“如果全球的居民都达到美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人类将需要5个地球。”新观点新西兰作家Robert和BrendaVale的新书《是时候吃掉狗狗了:环保生存奥义指南》。两位作者从“生态足迹”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宠物们的碳排放量,包括饲育所需的食物和土地空间。其研究结果看上去并不乐观:牧羊犬几乎可以与越野车相提并论了。中型犬每日消耗300克压缩狗粮,其中包含90克肉类和156克谷物。他们由此计算出“Fido”每年要将164千克肉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