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百家争鸣与建国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2.孔孟的民本思想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考向瞭望课程标准3.儒家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完善社会主4.“三纲五常”与当前提倡“八荣八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联系。1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现出不同的学派及各种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要求,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2(1)经济: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树立绝(3)阶级关系:“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4)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出现私人讲学,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3(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3)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45(1)孔子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主张改革,符合历史发展潮流。(2)孔子的许多思想观念如“仁”、“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等,对于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没落的反动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人民的现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和希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识,这是孔子思想中最宝贵的部分,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3)(4)儒家学派不墨守成规,能够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同时也注意改造性地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精华,是既“博采众长”,又“与时俱6.儒家思想的创立——孔子(春秋)(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人称之为“圣(2)7其中,“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有孔子主张的“礼”是指西周时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8.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荀子(战国)(1)①地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儒家学派的重要③客观评价孟子的“民贵君轻”:一定的思想文化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过来又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孟子代表着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还是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孟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减轻剥削,给人民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说这是“民主意识”。因为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对孟子的主张我们应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2)9(1)(2)(3)理论来源:早期道家理论是基础,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4)主张: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5)影响: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国力逐渐增强。为汉武帝时期的(6)10(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3)内容: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5)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1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2009·山东卷)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BCD解析:A项是墨家;B项是儒家;C项是法家;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老子创立道家思想,其基本主张是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答案】D(2009·山东卷)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①②B.①④C.②③D解析:本题要注意具体的情境要求,是和书博会相配的名言,即强调学习方面的内容,【答案】D(2009·海南卷)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C.礼法并用D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B、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看不到法家的主张,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答案】B(2009·安徽卷)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BC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考点2宋明理学的发展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全面掌握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深化,全面评2.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宋代理学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民族气节。考向瞭望课程标准1(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2)(3)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的政治,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2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有益的内容,完成3(1)(2)主张:①“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②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③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3)地位: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4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清人戴震所抨击的,“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5(1)含义: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心学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2)内容: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的命题是“心即理也”、“宇宙即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法就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6(1)思想主张: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强调了自我的主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他还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2)其最大特点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7(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8(1)第一,总的原则是既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第二,要继承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力量,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2)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3)积极影响:儒学是中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①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是封建正统思想,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②儒学成为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其勤政爱民和任用贤才的主张、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社会仍有很高的价值。“和为贵”和“君子和而不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儒家思想至今仍③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至今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消极影响:儒家思想对钳制人们思想,阻碍科学的发展等也产生了消极影响。①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作为封建文化的载体,束缚了人②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宣扬封建礼教,扼杀人性,负面作用极其(2009·广东理基)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解析: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答案】A(2009·上海卷)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