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标管理目标管理运作的4个阶段:目标的设立与分解目标计划、方案的制定计划的执行考核与评价实施、检查、控制、调整目标的制定与分解一、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制定就是组织根据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评估各方面资源,确定将来一段时间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目标的制定是目标管理的开始,一个好的目标管理过程首先是一个好的目标制定过程。1、了解整个所在系统充分的认识以及运行状况及自我系统所在的地位、使命等自我系统资源的评估自我系统的运行状况2、分析:自我系统SWOT分析(机会、问题、优势、劣势)3、制订:(解决问题、把握机会)全员共同沟通参与(上级和下级)共同确定目标4、层层分解、从上而下制定目标形成系统的目标体系图:(企业、部门、岗位、个人)企业目标制定的程序(方法):目标设立的SMART原则:1、具体明确(Specific)2、可衡量(Measurable)(量化是可衡量的最重要的途径)3、可接受(Acceptable)4、可操作(Realistic)5、时效性(Timed)用5个字母来表示就是SMART原则,也称为“黄金准则”为了使得目标能够让每个人都理解,不会产生任何歧异,并且切实有效地执行下去,企业在设立目标的时候必须遵循一些原则:目标制定常见的错误:目标模糊,不够明确目标的挑战性不够或过大目标太泛,过于全面或过于片面,没抓住重点没有时间限制没有操作性只有定量没有定性或只要定性没有定量,无法衡量目标经常变化或一成不变没有进行上下级的充分沟通二、目标的分解目标的分解是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系统内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将总体目标在纵向、横向或时序上分解到各层次、各部门以至具体人,形成目标体系的过程。目标分解是明确目标责任的前提,是使总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对目标分解的要求1、目标分解应按整分合原则进行。也就是将总体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分目标,各个分目标的综合有体现总体目标,并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2、分目标要保持与总体目标方向一致,内容上下贯通,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3、目标分解中,要注意到各分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及其限制因素,如人力、物力、财力和协作条件、技术保障等。4、各分目标之间在内容与时间上要协调、平衡,并同步的发展,不影响总体目标的实现。5、各分目标的表达也要简明、扼要、明确,有具体的目标值和完成时限要求。目标分解的程序:1、了解企业总目标的深刻了解整个所在系统充分的认识以及运行状况几自我系统所在的位置、使命自我系统资源掌握的评估自我系统的运行状况了解企业其他系统的了解和自我系统的联系情况2、系统分析机会、问题、优势、劣势的分析3、制订(解决问题\把握机会)共同沟通参与(上级和下级)将目标按照部门的层次、岗位、个人进行细分,使每人有事管,每事有人管4、形成本部门的目标体系图(企业、部门、岗位、个人)计划(方案)的制定执行计划的四个对应体系目标体系对策展开体系岗位体系目标责任体系授权体系(怎样做)(谁来做)(做什么)(完成的保证)(各级目标)一、对策展开体系对策展开,就是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对策措施。对策展开是在目标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将目标展开,使各层次的目标都有实现的对策措施,并在实施中落实这些措施,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对策展开的要求:1、对策的针对性要强。要在分析现状和目标的差距,找出产生差距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对策,使对策紧紧扣住主要问题,才能有的方矢的缩短现状与目标的差距。2、对策要有力。对策的有效性不在数量多,而在于有力。3、对策要明确、具体,以便与实施和控制。对策展开表二、岗位体系岗位体系建立的要求就是是适才适岗,把合适的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就是目标工作要由合适的人去完成,因工作而设岗。在岗位上从上而下建立岗位体系。岗位设计4项提问: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来决定的.“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具体设置岗位时,应注意考虑的方面:(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即是否能以尽可能少的岗位设置来承担尽可能多的工作任务。(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岗位任务的实现。(3)每—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4)企业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在人力成本和管理方面,是否未能达至用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三、责任体系明确目标责任,是在目标分解、协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明确其在时限总体目标中应该做什么、协调关系是什么以及要达到什么要求等,把目标责任落实下来。明确目标责任的要求:1、明确目标责任要与各种责任制相结合,建立在责任制的基础上。2、每个层次应在明确集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个人的目标责任。3、要明确目标责任的内容、数量、质量、时间等要求,使责任具体化、指标化、以便于执行、检查和考核。4、在明确目标责任的同时,要根据各层次(部门)和个人所承担的目标责任,授予适当的权力,并分配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责任内容表(责任书)目标责任人具体工作达到要求其他(如时间安排、数量等)四、授权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必须实行分权管理,即向下授权。责任、权利、能力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三个基本要素。责任即承担的目标责任,是授权的依据;权力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和发挥责任者能力的条件;而能力是确定目标的依据之一,又是正确的实现目标的基础。凡承担目标的人,都应该有实现目标所必需的能力和权利。授权在目标管理中的必要性:1、授权是完成目标责任的基础。权力随着责任者,用权是尽责的需要,权责对应或权责统一,才能保证责任者有效地实现目标。2、授权是调动部属积极性的需要。目标管理对人的激励,是通过激发人员的动机,将人们的行为引向目标来是实现的。目标是激发这种动机的诱因,而权力是条件。3、授权是提高部属能力的途径。目标管理是一种能力开发体制,这主要是通过目标管理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自主管理实现的。实行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目标责任者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权。在运用权限自主的决定问题和控制中,将促使目标责任者对全盘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改变靠上级指令行事的局面,有利于能力发挥并不断提高。4、授权是增强应变能力的条件。现代管理环境情况多变,要求管理组织系统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很强的应变能力。而实现这一点的重要条件就是各级管理者手中要有自主权。授权的原则:1、相近原则。这有两层意思:(1)、给下级直接授权,不要越级授权;(2)、应把权力授予最接近做出目标决策和执行的人员,使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做出反应。2、授要原则。指授给下级的权力应该是下级在实现目标中最需要的、比较重要的权力,能够解决实质性问题。3、明责授权。授权要以责任为前提,授权同时要明确其职责,使下级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和权限范围。4、动态原则。针对下级的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的目标责任及不同的时间,应该授予不同的权力。贯彻动态原则体现了从实际需要出发授权,具体可采取:(1)、单项授权。即只授予决策或处理某一问题的权力,问题解决后,权力即行收回;(2)、条件授权。即只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授予下级某种权力,环境条件改变了,权限也应随之改变;(3)、定时授权,即授予下级的某种权力有一定的时间期限,到期权力应该收回。授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授权必须以明确目标责任为前提,没有目标责任的授权,是无原则的授权,这样的授权无济于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效益的提高。2、授权不是把领导者的所有权力都下放。重大方针政策的决策权、监督检查权、例外事项的决策权不应下放,否则,授权就成了放弃领导。授权的适度应掌握在能及时掌握全面信息、控制局面的前提下,通过授权发挥各级的积极性。3、授权的同时要明确指挥关系,建立信息反馈制度,规定下级应汇报的时间、汇报的内容及汇报形式等。4、当下级在行使权力中出现失误时,不应一味责备下级。授权意味着容许犯一些错误,授权是把职权委让给下级,把全部责任留给自己。领导者要善于耐心指导,坚持激励的原则,热情的帮助下级。目标计划的执行;目标实施即目标管理执行阶段的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围绕实现目标进行的,主要有:目标实施的内容:一、计划的实施二、检查三、控制四、调整一、计划的实施计划的实施是在目标展开以后,各单位或个人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动,它是执行的关键所在。目标能否得以实现就看能否制定出有效的工作计划并加予贯彻执行。计划的实施注意要点:1、从整体出发,分步分阶段2、注重细节3、把握好进度4、既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又要根据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5、注意总结和检讨目标实施的要求:目标实施是关系到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环节,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管理绩效。为此应做到:1、既要坚持按目标要求组织实施,又要注意依据环境的变化搞好调节平衡;2、既要充分发挥下级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作用,又要加强实施中的检查,防止失控,而影响整体绩效。总的来说:就是组织实施、搞好平衡、加强检查、防止失控二、检查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检查,是为了获取管理组织系统的运行信息,掌握目标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纠正目标偏差,保证目标得到实现。检查方法: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检查方法很多,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工作目标(难度和重要性),要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以收到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可供选择的检查方法。2、从检查的内容看,有单项检查和综合检查。3、从检查的范围看,有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4、从检查的时间看,有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1、从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的关系看,有自检、互检和逐级检查。三、控制控制是在检查基础上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检查的作用在于发现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目标偏差;而控制的作用在于通过反馈调节,采取控制手段,纠正目标偏差,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如何进行控制1、建立明确的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工作成果的规范,是对工作成果进行计量的一些关键点。控制标准包括计划指标、各类定额和有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2、根据标准衡量目标实施的成效。通过目标检查的反馈信息,把目标实施的实际结果同衡量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实际结果同衡量标准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以便找出消除偏差的措施。3、纠正实际结果同目标的偏差。根据产生偏差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纠正偏差,这是控制的重要工作。以上三步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没有标准就没有控制的依据;没有衡量成效、找出偏差,也就没有控制的对象;没有纠正偏差的措施,也就无法进行控制。控制的方法控制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种:1、自我控制2、逐级控制3、关键点控制这是目标管理中最基本、主要提倡的一种控制形式。自我控制就是目标责任者根据目标管理卡的要求,在目标实施中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及时把握目标实施的进度、质量和存在的问题,自行纠正偏查,实现自主管理。即使是他人来测定目标实施的成效,也要将实施成果与目标的偏差通知目标责任者,让其自己进行控制、调整。1、自我控制自我控制的内容:1、自我检查和分析。自我检查和分析的内容,包括目标实施的进度、质量和实施中的协作情况。只有在目标实施中经常进行自我检查和分析,才能及时掌握目标的状态,发现实施中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便于采取措施解决。2、主动纠正偏差。通过自我检查和分析发现了问题,找到了偏差,就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去纠正偏差,保证自己承担的目标正常的实施,按计划、按要求完成。3、及时反馈信息。自我控制是目标管理中重要的控制形式,但不是唯一的,上级的指导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上级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目标实施情况,必须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具体规定反馈信息的内容、时间和反馈形式。自我控制的意义:提倡自我管理是目标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自主管理、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实现自我控制的意义在于:1、能极大的调动目标责任者的积极性。2、有利于目标责任者素质和能力的控制。3、能提高管理组织系统的应变能力。自我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2、要有全局观念。调整一项目标中出现的偏差时,要同时估计到其他目标和其他部门,不要影响各项目标间的协调均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