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鲁迅的小说创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重要作品:•《阿Q正传》《药》《孔乙己》《故乡》《风波》……祝福鲁迅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年末雪景)(祝福景象)(祥林嫂)整体感知:•阅读全文,概括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主要内容;•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情节——内容————顺序•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祥林嫂凄然死去祥林嫂初到鲁镇祥林嫂被迫改嫁祥林嫂再到鲁镇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倒叙倒叙•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研读:人物形象——祥林嫂•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祥林嫂——悲惨遭遇•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凄然死去祥林嫂——肖像描写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脸色精神状态衣着饰物眼睛两颊这三次描写突出了眼神的细节,着重于祥林嫂眼睛的变化,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祥林嫂——肖像描写作用: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找出描写祥林嫂语言的有关段落,第5至15段,写“我”与祥林嫂的对话;第68段写祥林嫂对四婶说“阿毛的故事”;第78段写祥林嫂对大家讲“阿毛的故事”;第81至85段写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第88至100段写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上述描写祥林嫂语言的有关段落,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状态?(1)自述阿毛之死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麻木空虚(2)与柳妈对话加重了精神负担,陷入恐怖痛苦(3)与“我”对话矛盾心理,希望破灭人物•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34、66、3)•性格:勤快、能干、质朴•思想:深受封建伦理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反抗改嫁、捐门槛赎罪)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描写眼睛展示残酷的社会遭遇描写衣着显示贫穷的经济状况描写语言揭示沉重的心理压力描写脸色描绘惨痛的人生经历描写空碗暗示悲惨的命运结局研读:人物形象——祥林嫂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研读:环境描写•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环境描写——祝福•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是冷漠的社会环境。新年气氛的渲染,反衬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以“祝福”为题:•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包含了反讽的意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语出鲁迅1925年4月29日《灯下漫笔》),鲜明地摆到我们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总结:主题•《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语言特色:•老舍: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沉郁的色调传达悲哀的感情讨论:人物形象——鲁四老爷、柳妈、我研读:人物形象——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顽固守旧,冷漠无情。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研读:人物形象——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研读:人物形象——“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复习,思考下列问题:•本文采用倒叙的结构方式,作用是什么?•“鲁镇”是怎样一个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鲁四老爷是怎样一个人?•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她的态度如何?在文中找出可以说明的句子。•祥林嫂到底是什么害死的?谁应对祥林嫂的死负责?谁是最主要的元凶?•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为了表达怎样的主题?•作者以“祝福”为题,有何深刻的含义?•小说中的“我”是一种什么身份的人?•“我”的形象•祥林嫂外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眼睛的变化•品味语言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加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五四运动1919鲁迅写作《祝福》的时间,是一九二四年二月,正是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新文化运动已经分化,大革命即将蓬勃兴起而尚未全面爆发的时期。当时,鲁迅的战斗实践,主要是在文化战线上。他代表和发展了五四运动前进的、革命的潮流,坚持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五四运动是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新民主主义论》)而封建礼教就是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表于“五四”前夕的小说《狂人日记》、杂文《我之节烈观》开始,反旧礼教,一直是鲁迅反封建的伟大实践的重要内容。这篇《祝福》正是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鲁迅全集》第一卷《灯下漫笔》)。《祝福》反旧礼教的主题,是和鲁迅当时的思想完全一致的,是和五四运动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完全一致的。注音•寒暄送灶陈抟朱拓荸荠•门槛咀嚼渣滓炮烙窈陷•草窠蹙缩歆享牲醴唾弃•蹒跚一瞥驯熟俨然醉醺醺xuānzàotuántàbíqikănjŭjúezĭpáoluòyăokēcùxīnlĭtuòpánshānpiēxùnyănxūn拓展阅读•《我之节烈观》(1918年)•《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坚壁清野主义》•《寡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