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基础梳理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1民族工业考点聚焦1.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2.短暂的春天(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状元实业家:张謇。①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②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在一战期间,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获利丰厚。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张謇的企业也开始走下坡路。(3)其他实业家:周学熙和荣宗敬,周学熙与张謇齐名,人称“南张北周”。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前期中国的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2)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摧残。(3)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纷纷破产。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2近代社会生活1.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1)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2)近代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3)照相、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2.大众传媒的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新闻广播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3.社会习俗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成为社会潮流。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3近代科学1.詹天佑和京张铁路(1)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2)京张铁路:1905年,清政府聘请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设计出“人”字形走向的路轨,还采用“竖井施工法”开凿隧道。1909年,提前两年全线通车。意义:中国人独立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2.李四光和地质力学(1)李四光是卓越的地质学家。(2)20世纪40年代,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地质力学。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3.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1)侯德榜是著名化学家,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2)1926年,主持生产出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批纯碱,注册商标为“红三角”,并在世界上获奖。(3)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这种制碱法被称为“侯氏制碱法”,使中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4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1.思想家魏源和严复(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严复: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了《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3)《天演论》宣传的进化论思想成为当时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2.新式教育(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4)近代后期,我国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等。3.文学艺术(1)近代文学成就人物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周立波作品《阿Q正传》《子夜》《家》《骆驼祥子》《暴风骤雨》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2)艺术①戏剧:田汉的《名优之死》;曹禺的《雷雨》和《日出》。②音乐: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③绘画:徐悲鸿的《奔马》等;齐白石的花鸟虫鱼写意画;张大千的泼墨技法。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5现代科学技术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1)火箭专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2)196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自制近程导弹;1964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84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2.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3.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1)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2)“银河”巨型计算机和联想超级计算机,说明我国计算机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4.863计划(1)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党中央建议对中国高新技术发展战略进行论证。(2)邓小平同志批示,同年底制定《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3)为纪念科学家们的建议,这个计划纲要被命名为“863”计划。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6现代教育、文艺、体育和社会生活1.教育事业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人民教育制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制定“科教兴国”的国策,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国家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规。2.文学艺术的繁荣(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文学:优秀小说《青春之歌》《红岩》《芙蓉镇》《平凡的世界》等。(3)戏剧:昆剧《十五贯》、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现代京剧《红灯记》和话剧《茶馆》等。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4)绘画、音乐、舞蹈:绘画作品《开国大典》、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5)体育①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②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我国取得28枚金牌,金牌总数居第三位。③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④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3.社会生活(1)日常生活的变化:服装多样化;饮食结构变化;居住条件变化;交通、通讯现代化;日常消费追求质量,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充实。(2)就业制度的变化:打破“铁饭碗”,干部终身制正在废除,就业观念发生很大变化。(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兴办各种社会福利院。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针对演练扶一把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我国决定()A.建立人民空军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研制“两弹一星”D.实施863计划C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我国的核工业成就,即“两弹一星”,故选C项。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送一程1.2013年房改政策: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全面落实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任务;加强市场监管和预期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房市价格调控来看我国社会生活变化,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房市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楼房逐渐减少B.农村人口增多,建房用地越来越少C.加强市场监管,禁止购买二手房D.控制房市价格一方面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也要政府宏观调节D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2.下图是绿色食品的标志,在以下几种关于“绿色食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食品外观颜色为绿色的食品B.食品的外包装为绿色的食品C.天然、安全、无污染的食品D.各种肉类均不是绿色食品C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3.下列关于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史意义认识有误的一项是()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可以对威胁我国安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D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综合拓展基础梳理重难解读1.我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尤其是军事上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核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2.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误易纠正过来,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所以要抓教育,而且要从娃娃抓起。从长远观点看,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大计,因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又依赖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邓小平曾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历史感悟在封建势力阻挠、帝国主义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下,实业救国之路在中国行不通。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发展科技要靠教育,科技兴国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改善民生、保障民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颁奖词2001年袁隆平在京介绍育种事迹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某班举办了一次“感动中国颁奖词”的活动课,读下列人物图,请你模仿“感动中国颁奖词”样式,写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颁奖词。应用示例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从袁隆平的个人理想、主要事迹等方面综合解答。第14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答案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类似亦可)主要事迹: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实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类似亦可)综合拓展基础梳理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