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教案-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目的和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自由竞争到垄断的演进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同时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运行的规律。主要内容: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形式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一)自由竞争及其主要特征所谓自由竞争就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其主要特征有:(1)竞争的主体是以分散的、生产经营规模不大的单个资本构成的个人业主为主;(2)各个竞争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地所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3)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增大利润;(4)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资产阶级国家只是充当“守夜人”,基本上不干预经济活动。(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局限性表现在:(1)单个私人资本的有限性最终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直接障碍;(2)无限制的竞争必然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从而影响社会经济效益;(3)企业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就决定了企业行为的短期性和企业精神的狭隘性,势必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4)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任凭市场的自发调节,不可避免地出现供求失衡,成为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二、列宁的帝国主义的理论(一)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溶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二)垄断1、垄断的形成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结成联盟,以控制和操纵一定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应该说,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自由竞争会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而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则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对此,列宁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这是因为:(1)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如果一个部门的生产和资本分散在社会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本家手中,则根本不可能形成垄断的局面。因为他们之间很难达成某种协议,即使一些企业形成某种联合,也难以左右整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而在生产高度集中时,情况则大不一样。这时,一个部门的生产已经集中在少数大企业和大公司手里,它们之间就比较容易达成某种协议,通过联合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市场。(2)生产的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因为当少数大企业控制了一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时,该部门的中小企业由于实力不济,难以与之竞争,而其他部门的资本也难以转移到这个部门,从而保持了大企业的独占地位。(3)生产高度集中后,也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如果一个部门中的少数大企业之间进行竞争,那么,由于它们实力相近,结果会造成两败俱伤。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竞争,这些大企业之间就会谋求暂时的妥协,为共同控制生产和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达成协议,从而形成了垄断。2、垄断和竞争的关系虽然垄断取代自由竞争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它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同时并存。垄断之所以不能消除竞争,是因为:(1)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商品经济是竞争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而竞争的存在,又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垄断不能消灭商品经济,自然也就不能消除竞争。(2)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在垄断组织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的企业。在非垄断企业之间,以及非垄断企业与垄断企业之间势必会展开激烈的竞争。(3)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垄断组织在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为了扩大统治范围,它们之间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在垄断统治的条件下,既存在着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也存在着垄断竞争,即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以及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与自由竞争时期的竞争相比,具有了新的特点:(1)竞争的目的不同。在垄断统治的条件下,竞争的目的已不是取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而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2)竞争的手段不同。在自由竞争时期,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资本转移进行的,部门内部的竞争则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成本,来击败对手。在垄断时期,垄断资本家在经济上主要是依靠垄断的高压统治,在政治上仰仗政府的力量来战胜竞争对手。为了达到目的,垄断资本家有时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手段。(3)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垄断资本的竞争双方都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这便使得竞争特别激烈,更具有持久性,竞争造成的破坏也更加严重。(4)竞争的范围不同。自由竞争主要发生在国内经济领域,垄断时期的竞争范围则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3、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资本家实行垄断统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尽管垄断利润远远高于平均利润,但是,就其来源来说,依然是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其能够获得垄断利润的产品价格。它包括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两种基本形式。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向非垄断企业、小生产者和经济落后国家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高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价格。然而,垄断价格并非一种可随心所欲任意定价的纯主观性范畴,而是一种客观经济范畴。垄断是垄断价格产生的客观基础,同时,它还会受到市场竞争、商品供求和购买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等客观经济情况的制约。(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1、金融资本的形成与自由资本主义不同,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帝国主义就是“从一般资本统治进到金融资本统治”,就是“金融资本时代”。所谓金融资本是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金融资本既不是银行垄断资本,也不是工业垄断资本,而是在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态。金融资本是在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彼此溶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具体来说,20世纪初期,在工业垄断资本形成的基础上,银行垄断资本也迅速发展起来。银行业垄断同样是银行业集中的结果。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便使银行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普通的借贷关系中介人变成了控制工业企业融资活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万能的垄断者。银行的这种新作用表现在:(1)大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金融关系,银行可借此掌握了企业资金往来和经营情况,能对企业进行及时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甚至左右企业的命运。(2)大银行可通过购买工业企业股票等方式参与和控制工业企业,把它们控制在自己手中。(3)大银行要派人充当企业的董事或经理,实现银行与企业人事上的结合,直接掌握和控制企业。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促使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逐渐融合起来。一方面银行垄断资本通过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和创办新的工业企业的办法,把资本渗入工业中去。另一方面,工业垄断组织也通过购买银行股票和创办新的银行等办法,把资本渗透到银行业。这样,通过金融联系、资本交织和个人联合,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资本形态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产生的掌握大量金融资本,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的少数最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就是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真正统治者,他们控制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通过掌握一定数量股票额来支配和控制企业的制度。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建立对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等的层层控制,并进而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基本上是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各种渠道收买决策人和高级官吏,如通过赞助选举、提供政治捐款等,影响政府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内外政策;二是利用在其控制下的政党,派代理人或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直接掌握国家机器实现政治统治。此外,金融寡头还凭借其经济力量建立许多企业、事业机构,掌握着出版、报刊、通讯、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并插手于文化、教育、科学、艺术、体育、卫生、慈善事业等,把其统治扩展到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四)资本输出金融寡头在国内建立起全面统治的地位后,为了获取更多的多方面的利益,必然要向外扩张,资本输出就成为它们扩张的主要手段。因此,列宁指出:“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之所以能够取代商品输出而占据主要地位,是因为:(1)国内大量“过剩资本”的出现。随着垄断的形成,一方面金融寡头攫取了大量的垄断利润,积累并掌握了巨额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国内的有利投资场所明显不足。这样,便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这显然与资本的本性相矛盾。于是,资本输出便成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必由之路。当然,这里所说的“过剩资本”并非绝对“过剩”,仅仅是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利润率不足以满足垄断资本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而言的。(2)资本输出是金融资本争夺世界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的需要。垄断造成的巨大生产能力,使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问题愈加突出,为此而展开的国际竞争也愈演愈烈。资本输出可以跃过对方的贸易和关税壁垒,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迅速占领和垄断市场。把资本输出到落后国家直接开发资源,又是垄断廉价原料的稳定来源的最好办法。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的增长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资本社会化的发展,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成长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体来说,二战后爆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为了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就要求资本社会化得到相应的发展。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是因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资本社会化形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因而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次做出局部的调整。主要表现在:(1)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了矛盾。在战后科技革命条件下,一批新兴产业部门迅速形成和发展,如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此外,还有一批“传统产业”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已经或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