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南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后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后又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家乡绍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但:只。九州同:全国统一。我本来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悲伤不能看见祖国统一。华夏神州中华海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南宋军队。北定:收复北方失地。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翁:你的父亲。到了南宋军队向北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祭祀祖先,千万不要忘了把这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盼望祖国统一是陆游一生的愿望(毕生夙愿),虽然知道死后万事皆空,但他相信“王师”终会“北定中原”,所以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的悲愤之情。想象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写一段对话,注意写出陆游和儿子的动作、神态。窗外寒风呼啸,屋内烛光摇曳,两鬓斑白的陆游在弥留之际,颤抖地捧着诗作,断断续续地叮嘱儿子……奄奄一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叫来了他的孩子们。大儿子问:“父亲,您还有什么话要嘱咐我,说吧,我听着。”“孩子们啊!”陆游用微弱的声音说,“唉,我本以为我能毫无牵挂地死去,但是,我有生之年却没有看见我国统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啊!”“不,不会的!”小儿子律含泪说,“父亲,您一定可以看见就九州统一的!”陆游苦笑了一下,回答:“我也想啊,但天命不从人。”说完,他抬起头望着天花板,突然,一滴泪珠从他的眼角慢慢滑落。大家沉默了,屋子中,只有孩子们微弱的抽泣声。过了一会儿,陆游又说:“你们也别伤心了,人总有一死,难道你们要我在黄河路上也听你们哭吗?子律,笑一下。”子律勉强地一笑,但泪水马上淹没了他的笑,他急忙低下头去。陆游轻轻摇了摇头,说:“孩子们,我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但是,待到中原统一之日,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这个老头儿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一悲:至死未见九州同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南宋陆游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二悲:壮志未酬身先死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课外延伸这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陆游死后24年,宋和蒙古会师灭金。陆游死后79年,元兵败宋于厓山,宋亡。据史料记载,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宋少帝投海自尽,并给南宋王朝划上了句号。陆游孙子元廷闻厓山之变,忧愤而卒。陆游曾孙传义闻厓山之变,不食而卒。陆游玄孙天骐于厓山抗元战役中蹈海而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一悲至死未见九州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九州同”。这一“喜”一“悲”,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二悲壮志未酬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