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细则备课细则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与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的职业生涯、职业使命、职业荣耀紧密关联的每日不可或缺的社会分工。教学质量的高下,历来是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教育成效的重要依据之一。而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备好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现将备课的环节做如下规定:备课要求:1.每一位教师在备课之前,都应该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备课本的首页纪录学生情况分析(简称:学情分析)。2.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钻研自己本年度所施教的教材,在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期授课计划。3.备课要有超前性,一般提前一周。课前准备一天,杜绝无教案上讲台现象,严格禁止使用旧教案。教师有义务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对教案的检查。4.教案格式要规范: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和学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及课后反思必须齐全。备课格式:1.课题名称:每节课要求写清楚课题的完整名称,如果是练习课,要求写清课时序号。如:练习一(1)。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所在,是教师要在四十分钟内教学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因此,目标制定应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制定,可高,可低。要求从知识和技能方面、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情感和态度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切忌盲目跟从。3.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本节课突出的重要内容,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在描述时要简明扼要。切忌语言罗嗦雷同。4.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本节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加强思考。5.教具和学具准备:教师应写清上课所需的每一样物件。6.课时安排:只要在新单元开始时注明即可,后面的分课备课中可不在出现。27.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备课中的重中之重。不同教师要显示不同教学个性,不可千篇一律。但是,同一教研组要求相互探讨教学过程,必须要写清教学的中心环节以及题目的解题思路。8.作业设计:同一教研组要求相互探讨作业布置的最优化方案,作业布置尽量做到分层设计,尽可能考虑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一样。9.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允许有不同的个性。但,必须完整。10.课后反思:教师在备课时应在备课笔记中留有一定反思的空间,上课完毕后及时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写好课堂反思。各种课型的要求:新授课:一、新授课的任务: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2.让学生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二、新授课的操作程序:(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入。可采用谈话、汇报、讲故事、玩游戏、现实场景、动手操作、情景图等方式,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2.分析情境信息,提出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境,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挖掘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境之中,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又并非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教师顺势利导,导入课题,使学生饱含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此段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环节。本环节可通过以下四步完成:1.独立思考,探索尝试。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问题提出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可能不一,有的学生甚至存在疑难,在此情况下进入下一环节。2.合作交流,达成共识。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交流、合作,通过争论、讲解、操作、帮扶等形式,形成小组共同意见,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并指定组员做好发言准备。3.成果展示,质疑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全班交流。各小组充分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逐步形成较统一的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质疑、评价、互动,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精神。4.教师小结,提炼升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不但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激励和点拨,而且要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小结,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法,要进行提炼和升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思维模型的形成。(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环节。本环节可分三步进行:1.针对练习,巩固新知。针对例题类型,设计一组基本题。题量相对较大,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技能技巧。2.拓展练习,发展能力。联系学生生活或变化例题特征,设计一组拓展题。拓展题要体现综合性、现实性、挑战性。题目不宜过多、过难,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不但拓展学生思维,更为以后教学做好铺垫和孕伏。3.课堂评价,课后延伸。作为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自己表现怎样,哪个小组或同学表现好。然后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使每个学生都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然后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练习课:一、练习课的意义和目的学生的练习活动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的,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要进行批改与指导。因此,学生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4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多高,都不能取消或代替练习课。练习课的意义表现为:(一)及时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并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练习课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及时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技巧与智力。(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练习课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独立活动,独立完成。练习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自学,最终成为能立足社会独立工作的人。(三)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等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二、练习课中练习的要求(一)练习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符合学生的一般水平。不可脱离教学大纲漫无边际地乱出题。(二)练习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应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并练习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练习。(三)练习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重视练习的质量,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四)要做到因材施教。在从多数学生实际水平出发的情况下,尽可能照顾优秀生和后进生的程度,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要求。(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练习的时间、认真读题、独立完成练习、自觉检查与改错、书面整洁等良好的练习习惯。(六)把课内练习与课外练习结合起来,使课内练习成为课外练习的基础,课外练习作为课内练习的继续。(七)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等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三、练习课的练习种类练习大致可分为:一是口头练习,复述、口头解释和分析问题等;二是书面练习,包括书面解答、习题演算、图表制作。。。。。。等等;三是实践活动练习,包括观察、实践、测量、测绘、制作、社会调查等。四、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一)确定练习目的。目的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巩固和提高,二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水平。三是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巩固优点弥补缺陷。四是改进教学工作同时要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练习,掌握练习的主动权,主动探求知识、发展能力。5(二)科学地设计练习题。设计练习题是练习课的关键,关系到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和标准,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的保证。练习课的练习设计应做到:第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双基”为主,难易搭配;第二,覆盖面要宽,正确处理“双基”与智力、能力的关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理解、记忆、分析、综合、操作、运用几个方面,把不同要求和类型的题目加以组合,并合理分布,形成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的层次。每堂练习课都应有适量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提高题;第三,练习的分量和难度要互相配合,做到适量、可行。要从练习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考虑上、中、下学生的差别,使各类学生都得到激励、发展;第四,题型宜多样化,把选择、填空、比较异同、判断正误、解释概念、计算应用、分析思路、作图等动手实践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等题型结合起来;第五,练习题必须语言明确,表述清晰,不生歧意,准确反映题意。(三)将口试、笔试、实践操作等、灵活结合的练习方式。复习课: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要的课型,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整理与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复习三种。因此,上好复习课是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复习课的上法提一些基本要求:一、复习课的课前准备1.要收集、整理好与本节复习课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教具、学具)。教师和学生都要去收集,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也是一种学习,要让学生从小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好习惯。2.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本单元、本册和整个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学生还没有掌握,是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还是少数学生没有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形成了能力等。3.要认真设计好教案。根据收集和了解的情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一是如何将本节要复习的内容整理成块,给学生以整体的意识;二是精选例题,复习内容的组织可以理解为例题的选择和练习题设计。备课时,一要在情境的创设中引入基础知识的复习,二要通过基础内容的发展,呈现复习例题,让学生根据例题能举一反三的学习其他内容;三是精选学生的习题,杜绝炒冷饭或打题海战术。4.要设计好教学课件。要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必要的课件,使课件在复习的过程中为知识的整理、夯实、巩固、提高服务。二、复习课教学中的基本要求61.复习课教学中要注意体现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单元复习的重点是整理,其次是复习;期末复习也应该将本册的内容加以整理为重点,为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构建知识的整体意识;毕业复习更应该把知识的整理作为重点,通过分线复习、分类复习将零散的知识内容串起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复习课教学中要注意复习方法的新颖性。要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整理中去体会、去感悟、去理解、去掌握、去运用,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新的理解,体验成功的喜悦。3.复习课教学要注重时效性。复习课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获,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连起来,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的整体,从而形成能力去理解实际问题。4.复习课教学要注重针对性。不论是单元复习、期末复习还是毕业复习都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此,复习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本册或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5.复习课教学要注重全面性。这里讲的全面性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注意让好的学生“吃”好,差的学生“吃”了,中等学生“吃饱,也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因此,在复习中不要就题讲题,要统筹安排,全面部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6.要安排好复习课的时间。特别是期末复习和毕业复习一定要把各阶段复习的时间安排好,查漏补缺。。三、复习课后的反思复习课上完后一定要认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试卷点评课:紧扣中心,知道自己要评什么?既要分析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也要分析个性的问题。因此,在评讲试卷之前,教师要对试卷作一个整体的把握,不仅要整班原有的知识基础比较,还要与同轨班级比较,做到防微杜渐。教师应该紧紧围绕着单元重点的知识结构,在试卷评讲的过程中紧扣知识点进行点评。适时点评,知道自己该怎么评?试卷分析,不完全是分析错误的知识,重点提醒下次再做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层层深入,知道评是为了什么?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将书本有厚变薄,再有薄变厚时,一定也是学生将知识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