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滨海新区九年级专题练习专题二多项选择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15cmf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5cm30cmf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C.当物距是1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1,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图1cm5070604030204.如图2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左侧移动的B.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右侧移动的C.透镜在光具座上30~40cm刻度之间的某一位置D.透镜在光具座上40~50cm刻度之间的某一位置5.张强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先将一焦距未知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中心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当该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屏上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B.图中未画出的光屏所在的位置可能在75cm刻度处C.将烛焰移到30cm刻度处,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也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D.将烛焰移到10cm刻度处,保持透镜位置不动,移动光屏,光屏上烛焰清晰的像将变小6.小明同学先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图20102030405060708090100cmBA图30102030405060708090100cm斑,如图4所示;然后他利用这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5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60cmB.图5中,光屏上成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C.图5中,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2cm,光屏上再次成的清晰像将变小D.图5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光屏的位置互换,仍可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7.图6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放在50cm刻线上并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处于25cm刻度处时,则A.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60cm~70cm的刻度范围内移动B.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大于70cm的刻度范围内移动C.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应该是图7中的甲图D.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5060cm图4图510204050cm3060甲乙丙丁0102030405060708090100cm图6图78.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8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清晰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清晰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清晰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1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图9所示),实验次序12345物距u/cm5040302520像距v/cm2224303860OFFabcdPf2f图8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11.某同学对凸透镜的光学特性进行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2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2)他再将该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后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10所示。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A.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6cmB.实验(2)中,物距u为20cmC.实验(2)中,物距u为30cmD.实验(2)中,得到的像为放大实像12.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11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9FF光屏102030405060708090图10cm图11cm507060403020A.图6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B.图6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C.f1<f2D.f1>f213.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1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C.当u=2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4.如图13所示,一束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现沈明同学想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他正确选择了透镜,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如图14所示;当蜡烛从光具座上的M点移到N点时,他通过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逐渐变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他选择的是甲透镜B.他选择的是乙透镜C.凸透镜位于N点右侧D.凸透镜位于M点左侧15.如图15所示,在轻质杠杆两端各挂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铜块,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图140501009080706040302010cmMN图13bac图12平衡。现保持杠杆左右两边的力臂不变,则A.若分别将两物块切去等体积的一小块,杠杆将不再水平平衡B.若分别将两物块切去等体积的一小块,杠杆仍保持水平平衡C.若分别将两物块切去等质量的一小块,杠杆右端将向下倾斜D.若分别将两物块切去等质量的一小块,杠杆左端将向下倾斜16.如图16所示的作图,其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B.图乙中物块沿粗糙斜面下滑C.图丙中物块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D.图丁中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斜面匀速上滑17.U型管压强计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的仪器。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U型管内液体的液图15O铁铜甲乙丙丁图16FvGF压F支vGfF支GvF支GfFv橡皮管h面如图17所示。若手指与橡皮膜的接触面积为S(膜面近似平整),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大气压强为P0,则A.U型管是连通器B.手指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力为ρghSC.管内气体对手指的压力为ρghSD.管内气体对手指的压力为SPρghS018.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盛相等质量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图18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两容器中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则A.F1=F2B.F1<F2C.ρ1<ρ2D.P1=P219.如图19所示,斜面长为S,高为h,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匀速拉到坡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斜面的机械效率1,则拉力B.若斜面的机械效率1,则拉力图18SGhFSGhFFhS图19GFC.若斜面的机械效率1,则拉力D.若斜面的机械效率1,则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20.某兴趣小组对黄河水进行抽样测定密度和含砂量,含砂量为每立方米河水中所含砂的质量。一次抽样中,采集样品的体积为V0m3,称得其质量为m0kg。已知砂的密度为ρ砂kg/m3,水的密度为ρ水kg/m3,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样品中含砂的质量为kg砂ρV0B.该黄河水的密度为300kg/mVmC.该黄河水的含砂量为kg)()(水砂水砂ρρVρVmρ000D.该黄河水的含砂量为kg)()(水砂砂水ρρVρVmρ00021.如图20所示,a、b两个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直柱形物块,高hahb,底面积SaSb,若放在同一水平的沙面上时,它们陷入的深度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B.a的质量一定小于b的质量C.a的密度一定大于b的密度D.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22.如图21所示,将底面半径为2R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把高为h,密度为ρ(ρ<ρ水)半径为R的实心圆柱体木块竖直放在容器中。然后向容器内注水,则A.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为ρghB.注水前,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ρghSGhf)1(图20图21C.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πR2ρhD.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3πR2ρh23.如图22所示,在细绳上的自由端施加大小不变的拉力,将重为G的物体经时间t后匀速提升高度H。若在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P,不计摩擦与绳重,则A.绳自由端施加的拉力大小为3GB.拉力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为PtC.动滑轮重为G动=3PtH-G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GHPt×100%24.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23(甲)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1;用细线栓一金属球,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23(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将细线剪断的,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23(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3.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丙A.金属球的重力为(p3﹣p2)SB.金属球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为(p2﹣p1)SC.金属球的密度3221pppp液D.金属球的密度3121pppp液25.如图24所示,底面积为S1的圆柱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把一质量为m、密度为ρ0、底面积为S2的圆柱体B放在A上面时,圆柱体A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为△p;另有一个底面积为S3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装某种液体,也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当把圆柱B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未溢出),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也为△p,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F图22图23图26G2A.B.C.容器内液体密度D.容器内液体密度26.底面积不等的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时的状态如图25所示,此时两液面刚好相平。若将这两个小球从液体中取出(小球上附着的液体不计),液体对两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分别为ΔF甲、ΔF乙;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为ΔP甲、ΔP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F甲=ΔF乙B.△F甲△F乙C.△P甲=△P乙D.△P甲△P乙27.如图26所示,水平放置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重为G1、密度为ρ的液体,将体积为V、重为G2的实心铁块用细线拴着浸没在液体中,则A.细绳所受的拉力为2GB.细绳所受的拉力为2GgVC.容器底所受液体的压力为12GGD.容器底所受液体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