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借鉴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哲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传播学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生物学、管理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技术和应用的基础。但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还不足百年,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发展和完善。这里只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直接相关的理论,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了解学习理论、视听教育理论、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学会用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传播理论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2.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涉及心理学中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如感觉、想象、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产生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相互补充。因此我们在应用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学习过程。2.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他认为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并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现代教育技术14式,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和模仿来形成和改变行为。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就如刺激和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斯金纳提出的学习模式对人的学习活动的启示作用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强化”,为了实现这种强化,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正确的学习行为得到肯定,错误的学习行为得到纠正。根据这一模式,斯金纳进而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小步子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所不可缺少的关键,也是用来控制学习的根本手段。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如下:反应+强化→增强反应反应+无强化→减弱反应反应+惩罚→压抑反应斯金纳认为,成功的教学与训练之关键是分析强化效果。基于这一观点,他又提出了程序教学法,并据此研制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法又称“小步子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1)把教学内容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3)对学生的反应要做出及时的反馈和强化。(4)学生在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和学习进度。(5)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斯金纳的这种程序教学原理已广泛运用于当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于: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引起必要反应和形成强化刺激的材料及条件,以引起学生的多种反应,使学生建立起刺激与反应间的牢固联结,并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然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只强调行为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由此引起了认知主义理论学派的不满,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2.1.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和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认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并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对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布鲁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猜测、发现的积15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极性;而奥苏贝尔则强调意义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上述两派不同的观点看,对于学习的认识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带有片面性,行为主义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但忽视了人的内在因素、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认知派强调学习靠智慧和领悟,靠人的内在因素,而忽视了外在条件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慧是辩证统一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在计算机辅助教育中其理论基础也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转向认知学习理论。在CAI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被动地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2.1.3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人们思维的目的乃是去反映客观实体及其结构,由此过程产生的意义取决于现实世界的结构。由于客观的结构是相对不变的,因此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存在着判别知识真伪的客观标准。教学的作用便是将这种知识正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学生最终应从所传递的知识中获得相同的理解。教师是知识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客观主义基于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相信真实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这个真实世界是存在于人的主体之外,不受人类经验所支配的。由此理念出发,客观主义认为人通过学习能够认识、至少是能够理解这个真实世界,知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世界的反映,它可以通过先知者传授给未知者,因而所有的人在知识上具有同一性、同步性和统一性。传统的教学是基于客观主义知识观的理念之上,相信知识是以一定的结构而客观存在的,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把握真实世界。他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间接知识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掌握者,他根据一定的目标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知识就像河流一样从高处流向低处,学生就像容器一样接受、储存知识,因而客观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灌输”。客观主义学习理论的显著特点是,它把教学看成是具有同一起点、经历同一历程、达到同一目标的过程。都是规定了同一的教学目标,实施既定的教学过程,寻求达成同一目标的行为结果的教学。这种教学有利于结构良好的知识领域的学习,能够高质、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比较适应工业领域追求办事效率的价值观念。基于客观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1)清楚地陈述具体的学习目标。(2)由低层次知识技能到高层次知识技能,按顺序进行教学。(3)强调个人独立学习(在班级教学或个别化学习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16(4)采用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如班级课堂讲授、讨论、书面作业、测验等)。从目前到可预见的将来,社会和家庭都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且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相应的,社会、家庭、学习者都追求较高的学习效率。因而客观主义的指导性教学仍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2.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几年来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他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康德,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乔纳森(Jonassen,1991)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人们的思维是工具性的,其基本作用是解释事物和事件,这些解释构成了因人而异的知识库。在作这些解释的时候,思维对来自外界的输入作过滤。德国的一则关于鱼和青蛙的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俩是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自己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一个红色的大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他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如图2-1所示。图2-1“鱼牛”的童话鱼脑中的牛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鱼牛”)显然是错误的,但对于鱼来说却有其道理,因为他从本体出发,将从青蛙那里新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理念: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构造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17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说,学生学习活动必然有创造性质,他能把从外界接收到的知识信息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2)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使他适应新的学习对象,并实现“整合”。(3)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建构活动有社会性质。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流的发展与改进的过程,即包含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2.1.5各种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图2-2所示的是乔纳森(Jonassen)于1992年提出的一个二维图,该图说明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客观主义动作技能学习程序教学智能导师系统认知工具图2-2乔纳森提出的二维图图2-2中对各种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各举了一个例子。如:程序教学典型地带有行为主义和客观主义倾向;智能导师系统的实质也是客观主义的,虽然智能导师对学习过程作认知主义假定,但他们仍企图将专家的知识映射到学习者脑中;各种能够增强思维和有助于知识构造的工具都可称为建构主义的工具;动作技能学习则不仅需要通过反复操练进行强化,还需要个体置身于真实环境中进行技能方面的建构。应该指出的是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间虽然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他们之间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如何相辅相成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工作者对各种理论有较好的了解,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合理地进行选择和综合应用。2.2视听教育理论1946年,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戴尔在他的《视听教学法》一书中,阐述了录音、广播等视听教学手段怎样在教学中使用,以及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总结出一系列视听教学方法,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理论,这就是视听教学理论。由于戴尔把人类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之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