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新规范出台背景2011-2016年,人均基本公卫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5元提高到45元原《规范》执行6年过程积累了许经验,提出很好意见与建议为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对服务项目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包括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要求、工作指标及服务记录顺应目前医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结合当前基层卫生重点医改工作,基本公卫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制度的稳步推进密切相关0-6岁儿童健康管理新规范的主要变化1.考核指标(3个)---改成工作指标(2个)2.删除儿童系统管理率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区域内的儿童保健工作情况,服务不完全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3.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早期筛查,将儿童大运动发育评估内容修改为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4.增加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方便对儿童运动发育判断5.明确免费项目(HB或血常规)6/8/18/36月龄、4/5/6岁6.完善填表说明,明确服务时段(新生儿、1-8月龄、12-30月龄)、3-6岁)孕产妇健康管理新规范的主要变化1.考核指标(3个)---改成工作指标(2个)2.删除孕妇健康管理率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区域内的孕妇保健工作情况,服务不完全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3.修改早孕建册率指标定义,由孕12周改为孕13周4.增加孕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导,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5.服务要求中调整了“没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0-6岁儿童健康管理免费提供0~6岁儿童基本保健服务为辖区内常住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健康问题处理。新生儿家庭访视在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进行。由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家中进行,主要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胎或有出生缺陷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做好档案和《0-6岁健康管理流程登记》的记录。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出生后28-30天,结合预防接种,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头围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做好档案和《0-6岁健康管理流程登记》的登记。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进行,共8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婴幼儿喂养及患病情况,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6~8、18、30月龄时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行为测听法分别进行听力筛查,做好档案和《0-6岁健康管理流程登记》的记录。年龄食物质地喂养次数每餐的量满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稠粥、糊状的食物(含铁米粉)每日2次,并经常喂母乳2-3勺*7-8个月稠粥、泥糊状的食物(菜泥、果泥、鱼肉肝泥、蛋黄等)每日3次,并经常喂母乳每餐逐渐增加到2/3碗*9-11个月切得很碎或泥糊状的食物,以及儿童能用手抓的食物每日3餐,再加1次点心,并继续喂母乳每餐3/4碗12-24个月家常食物,必要时切碎或捣碎每日3餐,2餐间加1次点心,共2次点心每餐1碗以上喂养推荐是针对母乳喂养的儿童。若儿童为非母乳喂养,除以上食物外,每天喂1-2杯*牛奶(或羊奶)并增加1-2餐。*每勺为10ml,每碗或每杯为250ml。添加辅食7岁以下男童体重标准值(kg)年龄月龄-3SD-2SD-1SD中位数+1SD+2SD+3SD出生02.262.582.933.323.734.184.6613.093.523.994.515.075.676.3323.944.475.055.686.387.147.9734.695.295.976.707.518.409.3745.255.916.647.458.349.3210.39听性行为观察法年龄听觉行为反应6月龄不会寻找声源12月龄对近旁的呼唤无反应或不能发单字词音不会按照成人的指令指认物体或自己的身体部位24月龄不能按照成人的指令完成相关动作不能模仿成人说话(不看口型)或说话别人不懂36月龄吐字不清或不会说话总要求别人重复讲话经常用手势表示主观愿望;儿童神经精神发育进程儿童神经精神发育进程儿童神经精神发育进程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共3次散居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居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服务内容:询问儿童膳食、患病情况,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做好档案和《0-6岁健康管理流程登记》的记录。健康问题处理1、指导或转诊: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2、及时转诊: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诞生牙)、龋齿、视力异常、听力异常其他高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心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一)孕早期健康管理: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1.孕13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母子健康手册》。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孕妇一般情况、月经史、生育史、家庭史、过去病史、本次妊娠史。3.体格检查:发育、营养、体重、血压、巩膜、甲状腺、乳房、乳头、心、肺、肝、脾、浮肿、妇科检查。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等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B超。孕早期健康管理5.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6.高危筛查: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遗传性疾病、传染病窗口期)及严重并发症的(高血压、心脏病)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7.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填写《第一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填写《母子健康手册》,做好《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的登记。孕中期健康管理(二)孕中期健康管理:孕16~20周、孕21~24周各进行一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健康教育和指导。第二次产前健康管理:孕16~20周1.产科检查:(1)询问孕妇健康状况。(2)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位、胎心、先露、浮肿。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孕中期健康管理3.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唐氏筛查),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孕期的生活方式、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4.对发现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机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二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完善《母子健康手册》的复诊记录,做好《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的登记。孕中期健康管理第三次产前健康管理:孕21~24周1.产科检查:(1)询问孕妇健康状况。(2)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位、胎心、先露、浮肿,绘制妊娠图。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3.指导孕期生活方式和营养,关注产前筛查结果,尤其是B超畸形筛查结果,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重点孕妇。建议做四维彩超进行大排畸检查,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4.填写《第三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完善《母子健康手册》的复诊记录,做好《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记录。孕晚期健康管理(三)孕晚期产前健康管理:孕28~36周,孕37~40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第4次产前健康管理:孕28~36周,督促孕妇到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检,并在一周内进行随访,填写相关记录。第4次产前健康管理1.产科检查:(1)询问孕妇健康状况。(2)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位、胎心、先露、浮肿,绘制妊娠图。(3)初产妇与有难产史的经产妇骨盆外测量。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3.指导孕期卫生、营养和自我监护的方法、母乳喂养宣教,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酌情增加产前保健次数,发现高危情况建议及时转诊。4.填写《第四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完善《母子健康手册》的复诊记录,做好《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的登记。第4次产前健康管理第五次产前健康管理:孕37~40周,督促孕妇到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并在一周内进行随访,填写相关记录。1.检查内容:(1)询问孕妇健康状况。(2)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位、胎心、先露、浮肿,绘制妊娠图。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建议进行一次肝功能、肾功能复查,妊娠36周后进行胎心监护及超声检查(羊水、脐带、胎盘等)等。第5次产前健康管理3.指导孕期卫生、营养和自我监护的方法、母乳喂养宣教、高危筛查,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酌情增加产前保健次数,发现高危情况建议及时转诊。4.促进自然分娩、决定分娩地点。5.填写《第五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完善《母子健康手册》》的复诊记录,做好《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的登记。第5次产前健康管理未到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产前检查的孕产妇,就诊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完善《母子健康手册》的初诊、复诊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录入到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进行随访,填写《产前检查及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做好《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的登记。未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孕妇产后访视(六)产后访视1.时间地点:(1)时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村级妇幼保健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产妇出院后1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并有随访时现场图片)。(2)地点:产妇休养地。产后访视2.访视内容:了解产妇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等情况;测体温、血压;检查乳房、乳头、子宫恢复、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愈合情况;指导产褥期卫生和母乳喂养3.发现有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检查、诊断和治疗。4.填写《产后访视记录表》,完善《母子健康手册》产后产妇访视记录,做好《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的登记。产后42天健康检查(七)产后42天健康检查1.时间地点:(1)时间:产后42天。(2)地点:正常产妇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保健机构检查。产后42天健康检查2.检查内容:(1)询问一般情况,观察乳房、伤口等情况。(2)测血压、称体重,妇科检查。(3)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4)对产妇进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儿营养等方面的指导。产后42天健康检查3.填写《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记录表》、完善《母子健康手册》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记录,做好《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的登记。4.未到当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后42天健康检查的孕产妇,就诊的定点医疗保健机构完善《母子健康手册》的复诊记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及时随访,填写《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记录表》,做好《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的登记。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存在问题组织管理方面:一是督导考核工作不够深入。项目督导检查流于形式,督导考核意见空泛,缺乏可操作性;项目问题整改存在避重就轻、选择性整改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认识不清,被动接受,存在屡查屡犯,边改边犯,工作整改责任追究机制有待强化。二是医卫结合推进不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结合不深,存在职责不清、协同不够、补偿机制不畅等问题,影响了项目实施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项目培训力度不够。开展项目培训的师资力量层次不齐,培训次数相对有限,培训内容单一、重复,针对性不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