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要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根源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彻底的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五)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1.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本章要点:1..辩证的唯物论即世界本质论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观三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两原理,即“三观两原理”2.唯物的辩证法即世界发展论内容包括物质世界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五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即“二、三、五”理论3.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方法论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辩证的唯物论)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和方法本原:是指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本原没有生灭,本原产生万物,万物毁灭以后又回到本原。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任何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统一的,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其他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3)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哲学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都有一定的阶级性,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不同点在于哲学离开经济基础最远,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正确的反应现实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3)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重要意义。指导线索,科学依据,理论武器,指导原则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①唯物主义的根源:人类生产活动和周围事物的直接反应,是同客观实际大致相符合的反应。②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世界时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但无神论者不一定都是唯物主义者,可以是主观唯心主义者。③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如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典型代表为万物都有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的原子论,它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时代局限性和缺点是:一是机械性,用机械的力学观点解释一切,如认为原子或电子是世界的本原,二是形而上学,三是不彻底性,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没有科学的实践观。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能动性实践辩证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哲学的地方。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真正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2)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①根源:人们对自然现象和梦中景象的不正确解释。社会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是指把认识过程主观化、简单化、直线化、片面化②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精神、意思和思维是第一性的,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精神的,意识决定物质③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A: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B: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否认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总是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并依附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放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重要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和时间,空间(1)物质和运动运动是指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根本属性。思维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物质的运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在这个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了物质谈运动,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脱离了运动谈物质,或把运动归结为只有机械运动一种形式。(2)运动和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3)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即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即三维性。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的观点不仅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一)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本质含义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2)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其社会结构有个人、集团、社会和人类四种形式。客体: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有自然、社会、精神中介: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实践活动实质上是一个自然地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相对统一的能动创造的动态过程。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主体依据实践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结果,以此修正实践目的,方案,反馈调节实践活动本身。(四)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以外的一切存在,即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自在世界指天然自然,人类世界指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区别联系:两者都有客观实在性,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不可分割3.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2)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3)人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五)社会的实践本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1.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3.意识的作用: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三区别: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三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改变意识,意识可以改变物质,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二)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多样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物质就是客观实在。(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统一,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学说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的联系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反映。3.联系的普遍性:是指联系时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象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4.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