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经济学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第八章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趋势、成因及对策•第一节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第二节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第三节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3第一节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1.1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1.2收入不平等测量的含义及难点•1.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1.4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41.1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主要观点: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决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起初上升,继而下降。•影响:引起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激发了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的研究。51.1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对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检验:•横截面经验性检验•假设: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当于一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利用当代同一时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别资料进行分析。•结论:广泛地支持了倒U假说•纵向时序论证•发达国家:基本支持倒U假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的经济增长率,并非以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扩大和恶化作为条件,像台湾、伊朗和韩国,低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改善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印度、秘鲁和菲律宾/斯里兰卡、萨尔瓦多等国。61.1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全球的收入差距扩大:•美国:从1968年以来美国的收入差距变动改变了方向,从过去的趋势性下降,改变为趋势性上升。男性的基尼系数从1967年的0.314,上升到1999年的0.408。女性的基尼系数从1967年的0.298上升到1999年的0.344。•全球:基尼系数也发生了剧烈变动。根据世界银行专家布兰科·米兰诺维奇基于各国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数据进行的测算,全球基尼系数从1988年的0.625上升到1993年的0.659,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71.2收入不平等测量的含义及难点•测量的对象:家庭的个人收入•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收入的来源,劳动的收入或非劳动的收入;二是家庭人口的数量。•测量的难点:报酬涵盖的范围难以确定•改革前,收入来源几乎全部来源于劳动收入,收入来源单一,范围清楚。•改革后,报酬收入水平提高很快,而且报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度外的收入急剧增长,测量困难。81.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改革前:•总体上: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状况表现为较为严重的平均主义格局。•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低水平下的高度平均,1978年,城镇基尼系数在0.16-0.17之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地区(社区)内部高度平均主义和地区(社区)之间的明显的收入差距并存的特点。1979年省际之间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4,相当于当年全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的65%。•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收入差距的特点。1978年城镇居民的人均货币收入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2.4倍。91.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改革后:•总体:居民个人收入分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表现为1984年前的相对稳定和1984年后的跳跃式上升。从1978年到1984年,城镇基尼系数基本稳定在0.16的水平上。从1984年开始,基尼系数已升到1999年的0.295。•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除了个别年份有所下降,表现为持续平缓上升。•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上升的趋势。城镇农村人均名义收入比率1988和1995年的全国基尼系数分别为0.382和0.452。101.4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改革前,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别经历了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改革后,工资差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主要表现在行业、地区、产权属性、职业和员工个人之间工资的差距明显扩大。•行业工资差距变化:由1978年的2.16倍,上升到2001的2.86倍。111.4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的变化:由1985年的2.07倍,扩大到2001年的2.75倍。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倍数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劳动工资统计资料1949-1985》、《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6,1998,2002》的数据整理而得。12•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工资差别变动:1984-2001年间,集体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一直低于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并且国有企业职工与非国有企业职工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工资差别。(图表见下页)•不同职位或不同岗位工资差距的变化:•国有企业:制度工资同一等级内标准工资由3倍降到2.7倍,但由于“制度外收入”的影响,总体差距实际在不断扩大。•非国有领域:员工的薪资差异呈现随职位上升而拉大的趋势1.4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131984—2001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工资差别倍数及工资差别比率1.4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14第二节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2.1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2.2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152.1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产业结构的变动•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不仅进入了“产值的服务业化”,而且进入了“劳动力的服务业化”,从工资水平来看,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其平均工资要低于制造部门(可变工资高于制造部门),故服务部门就业增加也就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争论:服务部门的兴起而产生的这种就业的变化,仅能解释整个收入不平等加剧的一小部分。16•对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由于对技术劳动力的需求的增长,大学生的工资在20世纪80年代后稳定增长,导致技术雇员和非技术雇员工资差距逐步拉大,扩大了收入的不平等。•技术雇员需求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一,新技术出现后,行业内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上升,必然需要那些相对来讲受过更高教育的人。•第二,产品需求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变动。对劳动力派生需求的移动,有利于雇佣高比例的技术雇员的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水平的上升。2.1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17•国际贸易和工会主义•从80年代开始,美国面临着激烈的进口竞争,大大减少了一些高工资、工会化行业的劳动力雇佣,由于工会会员的工资很难下降,所以在工会化行业劳动需求出现了大面积的缩减,转移出来的雇员增加了低工资行业的劳动供给。出现了工资向下的压力。•家庭组成的变化•例如离婚、分居、婚外恋和结婚年龄的推迟,导致了单亲家庭的出现和转变,而这些家庭很显然收入要低。同时,高收入男性和高收入女性的结合比例也在增加,这更加剧了高收入与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差距。2.1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18•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化•美国技能雇员和非技能雇员在劳动力供给组成中的变化,主要与20世纪70-80年代婴儿高峰期出生的劳动力,以及妇女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市场有关。•缺乏经验和技术的工人数目的上升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和认识。•第一,这一数量上升会提高所有产业的低工资雇员相对于高工资雇员的比例。•第二,在各个低工资劳动力市场中,年轻雇员和缺乏经验的女工的增加,会降低这些市场中雇员的相对收入。2.1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19•全球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的高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拥有者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而非熟练技术工人因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而受到损害。•发展中国家的高人力资本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利益,其收入在较低的起点上得到增长,国内的一些技术和非技术工人由于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收益。但农业部门很难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2.1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20•小结: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是影响工资和就业的基本力量•美国劳动力市场上报酬差距扩大的主要现象,有三个基本的经济模型能够对此加以解释:•一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供给较之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供给要快,这使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走低。•二是制度力量的变化。比如,在美国,工会化程度的下降,使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特别是生产工人的报酬减少。•三是对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需求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需求增加更多。2.1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212.2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经济增长和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的扩大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和非农业劳动人口之间收入的差距上。•在城镇经济中,国有经济本身由于发展而引起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要远远小于非国有经济由于制度和政策因素所引起的差距扩大。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极大扩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国民经济不同产业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地区工资差别与地区间在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用地区人均国民收入衡量)、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制造业中的就业人数)、与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地区平均教育水平)等有关。22•制度或体制性因素•主要集中表现在行业性垄断经营、制度外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三个方面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上。•行业垄断性经营的形成,既有生产要素占有的初始不平等的原因,也有制度障碍的原因。•从1989年开始,行业工资差别基本上保持升幅。在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行业间工资差别是由行业的产品供求状况、劳动力供求状况、行业资本构成的不同、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等主要因素所引起的。但是在非竞争性市场,垄断利润往往是行业工资差别的主要来源。2.2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23•政策性因素•主要涉及到税收、农副产品价格调整、住房改革、灵活的工资体制、事业单位创收等方面的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着重要的影响。•税收政策: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而税收远高于城镇居民,强化了收入不均等程度。•国家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公有住房的分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单位职工之间、不同地区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均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为调动单位和个人积极性的“创收”政策,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单位收入。“制度外收入”有效解释了单位间职工收入的差距。2.2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24•劳动力市场因素•主要涉及到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力流动以及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劳动力供求状况: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稀缺,普通劳动力,出现“无限供给”的局面,普通劳动者的市场价格出现向下竞争态势,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的两极分化。•劳动力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向城镇的流动,会有助于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同时,这种流动增加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中非技术劳动力的供给,压低了工资率,从而扩大了与技术工人间的收入差距。•教育收益率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在劳动力收入中的作用,通常是通过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体现的。2.2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25第三节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3.1平等与效率的认识•3.2美国和世界的收入分配差距调节•3.3关于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程度的判断•3.4国内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政策263.1平等与效率的认识•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难点,首先要涉及到有关公平和效率问题的认识。•公平可以从下述角度来理解:结果的公平;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结果的公平,国际上认可的综合的衡量尺度是基尼系数。一般而言,在0.2之下,人们认为这种收入分配就是高度的平等,而0.2-0.4是低度的不平等,0.4以上就是高度的不平等了。•倡导结果公平的原因:涉及到“价值的价值观”问题,收入分配和收入的再分配建立在效率和平等这一价值的理念之上,收入差距不能太大所隐含的价值准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准则。273.1平等与效率的认识•机会公平•机会不平等细分为自然天生的机会不平等和后天外部环境原因造成的机会不平等。•解决起点的不平等较之解决结果的不公平的更为复杂而困难,关注结果的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未来更好地解决起点的不平等。缓解后天外部环境原因所带来的机会不平等,甚至也有助于缓解自然天生的机会不平等。•过程公平•在人们的经济活动过程中,经济生活规则或者人们的行为方式对最终社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