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支管扩张病人的护理主讲人:马莎莎2016年2月25日呼吸系统的解剖图片气管是连接喉部与肺部的通道,腹侧由软骨环组成,背侧由横纹肌所组成,向上以声带为出口,向下分支称之为支气管。一、定义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由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引起支气管组织结构较严重的病理性破坏,导致支气管扩张和变形。二、病因1、婴幼儿支气管—肺组织感染是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原因。2、肺结核、重症肺炎、COPD等也可引起。3、先天性支气管发育缺损和遗传因素,也可形成支扩。4、其他全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移植术后等。三、发病机制支气管扩张的发病基础为支管壁的炎性损伤和支气管的阻塞。感染使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阻塞管腔,引流不畅加重感染。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异物、感染、肿瘤可引起支气管管腔内阻塞,支气管周围肿大淋巴结或肿瘤压迫等引起的管腔狭窄、阻塞。四、临床表现1、慢性咳嗽和大量脓性痰咳嗽多为阵发性,痰量估计:轻度‹10ml/d,中度10~150ml/d,重度150ml/d.痰放置数小时后可分为3层,上层为泡沫黏液,中层为浆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如合并厌氧菌感染,则痰级呼气具有臭味。2、咯血反复咯血为本病的特点。少量咯血100ml/d,中量咯血为100~500ml/d,大量咯血500ml/d或者1次咯血量300ml/d.少数病人平时无明显咳嗽、咯痰,而以咯血为唯一症状,一般情况较好,临床称此类型为干性支气管扩张.3、反复肺部感染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5、体征病变轻者可无异常发现,重者可闻及局限性固定的湿啰音。慢性重症者可有发绀和杵状指。6、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五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2、影像学检查(1)胸部X线检查(2)胸部CT检查(3)支气管造影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六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手术治疗。1、控制感染2、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有效排痰(1)祛痰药物治疗(2)支气管舒张药(3)体位引流(4)纤维支气管镜吸痰3、咯血的处理4、支持治疗5、手术治疗七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大量痰排出困难有关•有窒息的危险与痰液黏稠、大咯血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消耗增多有关•活动无耐力与营养不良、贫血等有关•焦虑/恐惧与反复大咯血有关•执行治疗方案无效与不会做体位引流有关八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环境病房安静,空气流通,维持适宜温湿度,注意保暖。(2)饮食护理多饮水,每天1500ml以上;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餐前、咯血或大量咳痰后,清洁口腔。(3)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应注意休息,缓解期可做呼吸操和适当的全身体育锻炼。(小咯血静卧休息,大咯血绝对卧床休息)(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2、病情观察(1)咳嗽咳痰观察记录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痰液静置后有无分层现象;每次咯血情况。(2)生命体征变化咯血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若病人大咯血突然中止,表情紧张、喉部闻及痰鸣音并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表情紧张等症状为窒息先兆。若病人表情恐怖、张口瞠目、两手乱抓、抽搐、大汗淋漓或意识突然丧失,提示血块阻塞呼吸道。3、体位引流的护理(1)引流宜在饭前进行,引流前向病人解释引流目的及配合方法。(2)依病变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体位。原则上抬高患肺位置,引流支气管向下。(3)引流时间可从每次5~10分钟加到15~30分钟,嘱病人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同时叩患部以提高引流效果。(4)引流完毕予漱口并记录引流出痰液的量和性质。(5)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若病人出现咯血、发绀、头晕、出汗、疲劳等情况,应及时终止引流;痰量较多的病人引流时,应注意将痰液逐渐咳出,以防发生痰量同时涌出过多而窒息;患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及高龄病人禁止体位引流。体位引流4、咯血的护理(1)随时准备好抢救用品。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避免搬动病人。(2)消除紧张情绪,告知病人咯血时不能屏气,防止诱发喉头痉挛,血块阻塞造成窒息。小量咯血者应静卧休息,大量咯血者绝对卧床休息并头偏向一侧。(3)一旦出现窒息,应迅速抬高病人床尾,呈头低足高位,必要时速将病人上半身垂于床边,轻拍患侧背部,鼓励其用力咳嗽;或用压舌板刺激其咽喉部,引起呕吐反射;对牙关紧闭者应用开口器及舌钳协助清除气道内积血。(4)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吸取血块。(5)咯血后及时给予口腔清洁,防止口腔异物刺激再度引起咯血。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切的态度去接近病人,使其感受到真诚和温暖。与病人及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鼓励家属理解并接受病人的改变,介绍本病的治疗进展,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九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指导告知病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积极预防感染,避免疾病的诱发因素。•2饮食指导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用药。教会患者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4生活指导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