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学科期末考核方案及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美术学科期末考核方案及说明一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临近期末,各个学科的期末考核相继展开,特别是非统考学科的美术学科,给学生一期进行一个合理、公正和全面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考核,既是对学生的学业认同,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反馈。在各种各样的期末考核中,试卷或者命题式考核最为常见。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各种思潮中,关于学生考核评价的思考特别的多,可以理解为大家都认为单凭一张纸卷,一些代表性的试题,往往不可能充分考察到一个孩子一学期里在这个学科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仔细的看待每个孩子一期的表现来进行全面的评价,又缺乏可以操作的方法和途径。于是,我们都认同于这种试卷化的量化评定,而且在教学中大大夸大了这种评定对孩子的影响力,从而使孩子的优劣变成了分数的评定,显然,这正是应试教育所带给我们长久以来的负面影响力。怎样合理的看待和运用美术学科的期末考核呢?针对本期美术教学的实施,我改变了以往一考定分数的方式,把过程和结果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一些操作上的突破。先让我们想想期末考核的目的。在美术学科来看,就是要通过考核了解学生一学期美术的参与和学习情况。美术学科学习范围广,类型多,通过一次考试怎么能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真实学习状况?比如本期八年级教授了黑白版画、篆刻、泥塑以及绘画造型练习,往往期末就是考绘画,结果使很大一部分对工艺制作感兴趣的孩子受到了不公平的评价,大大打击了孩子对美术的兴趣,也使孩子们产生了绘画就是美术的错误认识。这样看来,美术考核的目的便大大的失败了。这一学期,继续着前面的关于主题活动教学的实践和拓展,同时,我们努力的试图找到更多可以在生活中接触美术的契机,并使我们的美术课充分参与其中。又怎么来衡量这些活动背后的孩子们参与美术表现和学习的行为呢?如果单纯的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势必使一些平时积极参与,但却在美术掌握上不平衡的孩子失去一个公平的评价。基于这样的一些思考,在本期的美术期末考核方案上,我们取消了期末考核这一时间概念,而是根据孩子在这一学期各种美术学习行为中的具体表现,来给出一个评定。综合起来,这样的评定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对在美术主题教学活动中取得相应成绩的孩子进行评定。我们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本期主要是结合七年级《桥》一课,制定出“悠悠安澜河,桥畔是我家”为主题的手工设计和主题绘画两项美术评比项目。从参与的过程来看,每个班至少有过半的孩子直接参与了作品的创作,我们也根据这些作品进行了校内的展示和评比。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把学生评比奖项进行了分值划分,小组项目组长优先加分,组员及绘画单项则根据班级团体成绩的位置在相应的分段中取一个分值。这样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们对主题活动的更大参与热情,而小组项目也因为这样的考核评分更加的优化了小组成员的工作。二、对出现在校级展示中的作品进行分值评定。本期学校结合“六一”节搞了一次艺术展示,为了充分展示孩子们的美术成果,同时,也为了减少孩子的学习任务,我们把入选展示的作品进行了分值评定,并告知此次作品可以作为期末考核的依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很多孩子能够在自已比较熟悉的范围创作作品,更好的展示期末考核的成果,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艺术展示的内容。其中,卡通绘画、泥塑及手工的作品更多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初中美术所蕴含的活力。三、期末考核采取命题式文字书写代替造型表现。美术课程最终培养的是人的美术素养,这里面有造型的因素,但却只是一方面。能够准确表达物体,却不一定能够了解其中的美,不能真正认识美术的意义,这样的学习就缺乏价值了。采取文字式命题书写是期末考试的最后内容,也是学生选择期末考试方式的最后一条,它既是对懒于参与活动这一部分人的一种替代方式(试想一个平时都不愿意动手进行美术表现的孩子,怎么能期待他在期末考试中出现精彩的美术作品呢?),同时,它也是一种引导,是给孩子认真看待、并思考美术的一个理性空间。这样的考核,命题就极为重要。在本期,我们以“请描述本期你最熟悉的一节美术课—200字以上”(回顾美术教学知识,并给教师一个不错的反馈机会),“请寻找资料介绍一件美术作品并谈谈你的感受-200字以上”(形成美术常识),“请写一个你与美术的故事-200字以上”(寻找生活的的美术),“请谈谈美术和绘画的区别-200以上”(真正从本期的教学中明白美术和绘画的不等同关系)。这四个问题既有本期课程的一些内容、知识,又有孩子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孩子对待美术的态度,以及通过美术课程学习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分类,我们鼓励学生的全面参与,但同时又尊重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选择和个性发展。正如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一样,90分以上的拔尖,80分以上的优秀固然可敬,然而60分的合格不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么。记得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有这样一段比喻: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物品,其实都是一些合格品,因为合格本身就意味着合格。对待孩子的培养,与其让每个人都去争夺那个只属于生活某一方面的拔尖,而忽略了更多方面可以创造和达到的拔尖,就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但愿多元的社会不仅仅只是带给我们思考,我们生活其中,必然应该熟识这样的规则,用多元的视角看待孩子的发展,不就是给孩子提供了更多更广的发展可能吗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