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领导第一节领导一、领导的内涵1、领导的含义(1)作为名词,是指领导者,即组织中确定组织目标并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领。就如乐队的指挥一样。他要影响和激励乐队的每个成员充分发挥才能并密切配合,奏出好的曲子。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领导者通常是指与直线职权有关、在正式组织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管理者。推而广之,未在正式组织中拥有“领导”职位的“领导者”被称为“非正式领导”。(2)作为动词,领导指的是一项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管理职能之一。通过行使领导职能,领导者能促成被领导者努力地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2、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管理岗位上的工作者,包括领导者和辅助参谋人员。共性:从行为方式看,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活动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权力的构成看,都是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的结果。区别: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的命令行为。而领导既可以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也可能建立在个人影响权、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一个人可能既是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是好的领导者;可能只是有成效的管理者,但不是好的领导者;可能只是好的领导者,但不是有成效的管理者。领导的本质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地追随他前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地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更有效实现。管理学意义上的领导者,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的制度权力的人。3、领导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区别领导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作用过程。领导职能侧重于人的因素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他管理职能:计划、组织和控制一般都是偏重于方法、程序和结果的,它们可由管理者独自坐在办室里完成,因而不具有或者说基本上不具有与人交往的特点。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知道人们取得预期结果的过程是如何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促动人们沿着组织的目标努力工作,那么管理工作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因此,领导是开展有效管理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项职能,也是最充分体现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的一项职能。4、领导的工作构成(1)权力或影响力的形成和运用(2)激励激励与领导是密切相关的。领导者要取得被领导者的追随与服从,首先必须能够了解被领导者的愿望并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3)沟通沟通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进行交往的不可或缺的活动。通过沟通,领导者不仅可以使所发布的命令、指示得到下属准确理解和贯彻执行,而且还能更好地察觉下属需要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行事。(4)营造组织气氛,建设组织文化领导者不仅要对各种各样的激励因素作出反应,而且常常需要利用所创造的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去激发或抑制某些激励因素,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士气和良好的工作意愿。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的形成与沟通渠道、领导风格和激励措施等有密切的关系。广义的领导职能就是“通过三个方面,达到一个目的”。通过建立组织内外通畅的沟通渠道,通过采用适宜的激励措施和办法,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作风等方面的工作,营造一个人人愿意作出贡献的工作环境氛围。使组织目标得到顺利的实现。5、领导影响力的来源正式的权力----职位权利(制度权利):(1)法定权力,组织内各领导职位所固有的正式的权力。(2)奖赏权力,提供奖金、提薪、升职、赞扬、理想的工作安排和其他任何令人愉悦的东西的权力。(3)强制权力,给予扣发工资奖金、降职、批评乃至开除等惩罚性措施的权力。非正式的权力----个人权利(4)专家权力,由个人的特殊技能或专业知识产生的权力。(5)感召权力,与个人的品质、魅力、经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感召权力亦称为个人影响力。二、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1、领导者素质及条件传统的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者的品质是天生的、超人的,是遗传因素决定的。现代的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者的特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锻炼培养出来。特质理论侧重研究领导者个人特性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最初是心理学家开始研究的。该理论假定领导者具备某些特质,组织可以通过对这些特质的识别来选拔“正确”的领导。研究方法:找出好的领导者与差的领导者、非领导者之间在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再考察某个领导者是否具备这些特征,就可断定他是不是优秀的领导者。(1)思想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业精神。(2)业务素质知识:1: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3: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知行业发展方向。4: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和人才学5:应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业务技能: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念能力。2:决策能力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6:知善任的能力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3)身体素质2、领导集体的构成(1)年龄结构领导班子的年轻化,是现代企业的客观要求,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需要。(2)知识结构——领导班子中不同成员的知识水平构成(3)能力结构领导的效能不仅与领导者的知识有关,而且与他运用的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4)专业结构——领导班子中各位成员的配备应由各种专门的人才组成,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结构,从总体上强化这个班子的专业力量三、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1)专权型领导——专制式亦称专权式或者独裁式,这种领导者独自负责决策,然后命令下属予以执行,并要求下属不容置疑地遵从命令。(2)民主型领导——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3)放任型领导——放任式的领导者极少行使职权,而留给下属很大的自由度,让其自行处理事情。他们撒手不管,听凭下属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和决定实现目标的手段,很少或基本上不参与下属的活动,只是偶尔与他们有些联系,且常处于被动地位。2: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美国学者坦南鲍姆提出了“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1:经理作出并宣布决策。2:经理“销售”决策。3:经理提出计划并允许提出问题。4:经理提出可以修改的暂定的计划。5:经理提出问题,征求建议,作出决策。6:经理决定界限,让团体作出决策。7:经理允许下属在规定的界限内行使职权。经理权威的运用下属自由的范围①②③④⑤⑥⑦领导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下属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组织环境社会环境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模型3、管理方格论该理论用一张方格图来表示,在此图上,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纵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每一轴划分为9个小格,第一格代表关心程度最低,最后一格代表关心程度最高。012344567891.11.95.59.19.912356789对任务的关心低低高高对人员的关心管理方格图9.1型方式(任务型)只注重任务的完成,不重视人的因素。这种领导是一种专权式的领导。1.9型方式(乡村俱乐部型)即特别关心职工,持此方式的领导者认为,只要职工精神愉快,生产自然会好。5.5型方式(中庸之道型)既不过于注重人的因素,也不过于注重生产的因素,努力保持和谐和协调。1.1型方式(贫乏型)对职工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都很差,这种方式无疑会使企业失败9.9型方式(团队型)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都达到了最高点,在此方式下,职工在4、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领导方式,领导工作强烈的受到所处的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领导和领导者是既定环境下的产物s=f(L、F、E)具体说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领导者特征:主要指领导人的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追随者特征:主要指追随者的个人品质,工作能力,价值观等。环境:主要指工作特性。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等。(1)依被领导者素质而权变的领导方式由美国管理学者保罗·赫塞(PaulHersey)和肯尼斯·布兰查德(KennethBlanchard)提出的。领导行为在确定之前应当考虑的因素—成熟度(maturity),并以此发展为领导方式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把下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景因素,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成熟度: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它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工作成熟度是下属完成任务时具有的相关技能和技术知识水平。心理成熟度是下属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高成熟度的下属既有能力又有信心做好某能更好地发挥出效能。领导者在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之前,必须考虑被领导者的素质特征,这样才能使所采取的领导行为产生应有的效能。成熟不成熟下属的成熟度高高高低低M4M3M2M1中任务行为关系行为①命令式②说服式③参与式④授权式高任务高关系低任务高关系(2)依环境条件而权变的领导方式美国伊利诺大学菲德勒提出的,经过15年调查实验,主要研究组织绩效与领导态度之间的关系,对1200个团体进行了观察。认为领导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下属的尊重、信任、爱戴。群众和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职位权力: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或领导的决定权、强制权、奖励权的大小。任务结构: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菲德勒用很多时间对l200个团体进行了调查分析,证明在最不利和员有利的两种情况下,采取以“任务为中心”的指令型领导方式,效果较好;而对处于中间状态的环境,则采用“以人为中心”的宽容型领导方式,效果较好。人际关系系好好好好差差差差工作结构简单简单复杂复杂简单简单复杂复杂职位权力强弱强弱强弱强弱IIIIIIIVVVIVIIVIII环境最有效方式低LPC高LPC低LPC好中等差工作任务型的领导方式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案例4-1领导方式的确定某厂的供销部由供应科、销售科、车队、仓库、广告制作科组成。当A调任该部经理时,听到不少人反映广告制作科、仓库管理科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劳动纪律很差,工作效率低。虽然经过多次批评教育,成效不大,群众反映很大。为了做好领导工作,A经理对这二个科室进行了调查分析,情况如下:文化水平及修养:广告制作科的员工全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平时工作认真,干劲大,但较散漫;仓库管理科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思想素质较差。工作性质:广告制作是创造性工作,工作具有独立性,好坏的伸缩性也较大,难于定量考核工作量;仓库管理科是程序化工作,内容固定,且必须严格规章制度执行,工作量可以定量考核。工作时间:广告制作工作有较强的连续性,不能以8小时来衡量,有时完成一项工作光靠上班8小时是远远不够的;而仓库管理8小时内的工作是关键,上下班的准时性、工作时间不能随意离开岗位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会影响正常的收发货物,有的还会直接影响车间的正常生产。广告制作科的员工工作责任心强,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欲望,工作热情较高;仓库管理科的员工由于工作环境分散,工作单调,员工积极性不高。请问:根据以上情况,你认为A经理对这二个部门应如何实施领导?第二节激励一、激励的性质1、激励的概念激励本来是心理学的概念。就其本质来讲,它是表示某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即发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是如何产生的?在什么环境中产生?同样一个人,为何有时工作积极肯干、干劲冲天;有时心灰意懒,甚至消极怠工?把激励这个概念引进到管理中,则赋予了新的含义。也就是说,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目标。所谓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而自发地把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奉献给组织,从而确保组织达成既定的目标。2、行为、动机和激励B=f﹝P,E﹞公式表达人们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人的内在的动机是促使人产生行为的基本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激励是一个心理过程。人的行为不仅产生于其内在的需要和动机,还来自于外界环境对人的外在刺激,这构成“诱因”,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刺激。外在的刺激能否强烈地影响人的行为,需取决于人的内心是否对之有所感受。外在的刺激只有同人的内在需要匹配并发生共鸣,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将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