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制度为保持设备状态的完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设备管理责任1、公司生产部负责设备的管理、使用、运行、保养、日常维修等。2、主要职责1)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负责实施对设备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公司设备安全、正常运行。2)建立健全设备台账和设备卡片,各类设备要铭牌编号。3)定期检查各设备运行情况,检查生产车间设备管理的有关记录(原始资料)是否完整;按年度考核各设备的完好率。4)负责设备大修的验收工作;负责较大设备事故的处理;负责报废设备的鉴定工作。5)对使用者是否遵照本规定使用和维护设备进行监督。对各工段设备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工作进行过程管理、监督。4、设备使用者主要职责1)认真履行公司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2)合理调配、使用所辖的生产设备,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点检、保养维修,确保机械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企业标准要求。3)负责日常工作环境的控制和管理。二、设备的使用1、设备使用程序1)新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要进行技术教育:必须经过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维护要求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教育和实际操作与基本功的培训。2)新工人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公司教育由?负责;车间教育由生产部负责;工段教育由工段长负责。3)持证上岗:经过相应技术训练的操作工人,要进行技术知识和使用维护知识的考试,合格者获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使用设备。特殊设备的操作工在经技术培训之后,具有独立的上岗能力者,通过考核发给上岗证。2、凭证操作设备1)设备操作证是准许操作工人独立使用设备的证明文件,是生产设备的操作工人通过技术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取得的。凭证操作是保证正确使用设备的基本要求。技术熟练的工人经教育培训后确有多种技能者,考试合格后可取得多种设备的操作证。2)车间的公用设备不发操作证,但必须指定维护人员,落实保管维护责任,并认定名单报送人行部。3)公司人行部负责监督操作员工是否持证上岗。3、定人定机制度1)使用设备应严格岗位责任,实行定人定机制,以确保正确使用设备和落实日常维护工作。定人定机名单由生产部提出,报人行部备案。定人定机名单审批后应保持相对稳定,确需变动时应按上述规定程序进行。2)多人操作的设备,由使用单位指定负责人,负责建立《交接班纪录》,保证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责任明确。4、设备使用相关要求1)操作者应负责保管好自己使用的设备,未经领导同意,不准其他人操作使用。2)严格贯彻操作维护规程和工艺规程,严禁超性能、超负荷使用设备及不正确的操作方法。3)设备操作工人要配合维修工人修理设备,及时排除设备故障,按计划交修设备。4)操作者应先学习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熟悉设备性能、结构、传动原理,弄懂加工工艺和工装器具,正确使用设备。5)学习和执行设备维护、润滑规定,上班加油,下班清扫,经常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完好。6)了解自己所用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易损零部件,熟悉日常点检、的项目、标准和方法,并能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点检。7)熟悉所用设备特点,懂得拆装注意事项及鉴别设备正常与异常现象,会作一般调整的简单故障排除。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协同维修人员进行排除。8)有权抵制违章作业的指令。9)设备运行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并应经常注意各部位有无异音、异味、发热和震动,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自己不能排除的,应报主管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由维修工排除。10)发生设备事故时,应切断电源,保持现场,及时向主管报告,等候处理。分析事故时应如实说明经过。对违反操作规程等主观原因所造成的事故,应负直接责任。11)遵守交接制度。12)管好工具、设备附件,不得丢失。5、设备缺陷的处理1)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日志中详细记录。2)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3)不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4)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缺陷扩大。6、设备薄弱环节管理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4、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统计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提出改进方案,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后,要进行效果考察,作出评价意见,经有关领导审阅后,存入设备档案。三、操作规程制定及内容要求1、公司所有在用的设备均需具有完整的使用、维修、维护与保养规程。2、若遇新工艺或技术需改变原有规程时,需在改变工艺或技术前半月,出台新的规程。3、对于新购进的设备,应在使用前制订完整的规程并对相关人员做培训。4、在使用中发现原有规程不完善时,生产部应立即进行情况核实,如需更改的必须进行合理的修改。5、原则上不允许设备“带病”工作,当设备出现严重缺陷而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需采取可靠的措施并制定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待修复后,此规程作废。6、规程内容包括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2)操作设备的步骤。3)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4)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5)设备运行中简单的故障的排除。6)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四、设备交接使用规定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五、设备维修、维护与保养(一)设备维护与保养分为三级:第一级:日常维护保养;第二级:一级保养;第三级:二级保养。维护保养类别责任人频次维护保养内容日常保养操作工每天,班前、班中、班后、节假日放假前。班前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与润滑;班中晋升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班后对设备进行清扫擦拭,并记录异常情况。具体标准见A一级保养操作工每月一次对设备进行局部和重点部位的拆卸、检查,彻底清洗外表、畅通油路、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二级保养设备维修人员、操作工每半年一次对设备进行解体检查与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使其符合完好标准。A:在开机前,检查电源及电气控制开关、旋钮等是否安全,可靠;各操纵机构、传动部位、档块、限位开关等位置是否正常、灵活;各运转滑动部位跑过去润滑是否良好,油杯、油孔、油毡、油线等处是否油量充足;检查油箱油位和滤油器是滞清洁。在确认一切正常后,才能开机试运转。在启动和试运转时,要检查各部位工作情况,有无异常现象和声响。检查结束后,要做好记录。在使用过程中: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不要违章操作。2、确保活动轨面和导轨面结合处无铜、铝屑、灰尘、无油污、锈迹、滑痕、撞伤等现象。3、应随时注意观察各部件运转情况。仪器仪表指针是否正确、灵敏、声响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直到查明原因且排除为止。4、设备运转时,操作工应集中精力,不要边操作边交谈,更不能开着机器离岗。5、设备发生故障后,自已不能排除的应立即与维修工联系,在排除故障时,不要离开工作岗位,应与维修工一起工作,并提供故障的发生、发展情况,共同做好故排除记录。当班工作结束后:无论当天工作完成否,都应进行认真擦拭,全面保养,要求达到:1、设备内外清洁,无锈迹。工作场地清洁整齐,地面无油污、垃圾工作轴盘存放整齐。2、各部位工作正常,所有操作灵活、可靠。3、润滑装置齐全,保管妥当,清洁。4、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可靠,内外清洁。5、设备附件齐全,保管妥当,清洁。6、保养后,各操纵手柄按钮等应置于非工作状态位置,电气控制开关、旋钮等回复“0”位,切断电源。7、保养工作未完成时,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保养不合要求,接班人员提出异意时,应虚心接受并及时改进。8、对连续作业不能停机保养的设备,操作工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二)各级保养均应保证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必须按照规定或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如期执行,不应有所偏废。(三)生产部应每月督促操作工进行一次等级保养,并保存相应记录,整理汇总后备查。(四)定期对设备维护保养进行考评,奖优罚劣。六、设备检查生产部每月定期对本项目部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资料整理归档后备查,同时做不定期巡检。设备检查内容如下:1、各类机械设备安全装置是否齐全,限位开关是否可靠有效,设备接地线是否符合有关规定。2、塔吊轨道接地线、路轨顶端止档装置是否齐全可靠。拉杆、压板是否符合要求。3、设备钢丝绳、吊索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4、各类设备制动装置性能是否灵敏可靠。5、固定使用设备的布局搭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6、机械设备重要部位螺钉紧固,各类减速箱和滑轮等需要润滑部位的润滑是否符合有关规定。7、现场设备用电装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8、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9、机械设备的清洁工作是否做好。为落实该设备管理制度而需完成的文件:各设备操作规程、编制设备保养规程、编写设备保养计划、设备维修计划、设备维修记录表、设备保养记录。编制设备点检标准(点检的管理部位、内容,点检周期、方法及点检工具、日常点检与定期点检的人员分工等)、编制设备点检计划(需要点检的设备名称、点检部位及点检内容;点检标准与点检日期、点检人及点检方法),设备点检记录表、点检结果月分析报告、设备使用记录、操作工设备培训及考核、设备巡检记录)管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无设备部或工程部,生产部既是使用部门又是管理部门,有可能出现设备状况不透明情况,或违章操作及设备巡检走过场,或保养记录等不真实的情况。另:1、关于岗位责任书。目前将现有的责职划清,但是并不符合企业该岗位真正原要求,是否超前要求,还是,将来再改。例如采购部、物资部、营销部、技术部。2、原公司的各项制度和流程都有缺失,急需有制度或流程出台,而管理工作还未有足够的时间将各系统串联起来,有可能会出现应急的流程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配合不到位,而造成的解决不彻底现象。也就是说,由于不能做到全系统的步调一致,以至于制度的有效性不能完美的体现。4、把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有待调整的问题,简单化。比如薪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