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汇1声现象基础知识概述1、声音的产生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还可以继续传播。②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振动发声。(如:风声、水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③物体发声部位:人说话唱歌____;鸟鸣_____;蟋蟀_____;蝉和青蛙____;笛子_______;二胡________;钢琴________;*能证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用泡沫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泡沫球会跳动;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产生水波;敲鼓时鼓面上放的纸屑会跳动(微小变化放大法)2、声音的传播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⑵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⑶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入耳朵的。①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情况V固V液V气⑷声速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③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表示声音1S内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是340米)⑸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①是声音的反射现象。⑹回声②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为0.1秒,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短距离为17米③应用:测距,测速等;④在小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是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了一起,加强了原声。*例题:一人在一根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了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声是铁管传来的,第二声是水传来的,第三声是空气传来的)。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听觉器官完好。4、人耳的结构: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导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5、感知声音的途径:空气传导:空气-耳朵-大脑;骨传导:牙齿、肌肉、颌骨、头骨6、什么是是双耳效应①定义: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2②作用:可以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7、声音的三个特性:⑴音调:①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②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频率是发声体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频率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发声体越短、越细、越紧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③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声带发生的范围85Hz---1100Hz④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⑤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核爆炸能产生次声波。⑵响度①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②发声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听到的响度还与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⑶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常用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如:闻其声便知其人就是靠音色来区分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一定不同;模仿人说话的声音实际模仿的就是响度。8、噪声: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为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④噪声的控制:①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摩托车的消声器,禁止大声喧哗,关小音量。②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隔音板;关窗户关门;植树造林)③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带耳麦9、声的利用:①说话,听音乐,鸣笛,听诊器等①声音可以传递信息②声纳(回声定位);超声探伤。③B超;超声测距;超声测速。①超声波除结石。②声音中含有能量②超声清洗。③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如:噪声除草。3光学基础知识汇总一、光的直线传播⑴、光源: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烛光鱼、水母。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⑵、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⑶、应用:激光准直;排队;检查木棱;射击瞄准;针孔照相机⑷、解释现象:①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无光区)即影子。②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③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有关。④树荫下的光斑⑸、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验证反射定律的实验:(考法见以前的试卷)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1234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也遵循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三、平面镜:⑴、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⑵、像、物关于镜面对称。⑶、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⑷、作用:成像、改变光路⑸、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⑹、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什么取用两根等大的蜡烛?刻度尺有什么作用?后面的蜡烛与像不能完全重合的原因?试验中用方格纸代替普通白纸有什么好处?当平面镜向不同方向移动时像相对于物的运动情况如何?在白纸上多次确定完物与像的对应点后如何处理这些点?*⑺、完成光路图: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四、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凹镜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凸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五、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5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也可以根据光速的大小来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光速大的介质中的角度大,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筷子变弯;池底变浅;水中的鱼;彩虹的形成;日出日落;*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注意再画像时要注意光线箭头,箭头永远指向眼睛)*折射光路:六、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种类:63、成像的几种情况(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面镜与凹透镜成像情况一样;凹面镜与凸透镜成像情况一样)4、规律:⑴成实像时:当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当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也增大。⑵成虚像时:当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也增大;当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也减小。⑶一倍焦距处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也是倒立、正立的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⑷当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5、成像光路图:76、典型题解:⑴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或者说使烛焰的像完整的成在光屏上)。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像距太大,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若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像有什么变化: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会变暗。若在透镜上落个小飞虫像有什么变化?飞虫若落在投影片上呢?略。⑵某班级毕业时,照完集体像想照单人像应怎样调节?答:相机离被照人近些,镜头前伸.⑶某人在拍集体照时发现边上有人没有照上,应怎样调节?答:相机离被照人远些,镜头后缩.⑷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屏幕上的像太小,应怎样调节?答:投影仪离屏幕远些,投影片离镜头近些。⑸想使放大镜所成的像大一些,应怎样调节?答:放大镜离书本远些。七、光的色散:⑴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⑵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⑶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⑷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的本质就是光的折射现象)⑸由光谱的顺序可知红橙黄色光穿透能力强,蓝靛紫色光偏折能力强。(因为这个原因马路清洁工的衣服、雾灯、机动车辆的尾灯都做成橙黄色,天空和大海都是蓝色,太阳升起和落下时都是金红色)⑹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来决定,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⑺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⑻品红、黄、青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⑼例题1:如果一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例题2:在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只用红光照射它时,你将看到什么现象?只用绿光照它时,你又将看到什么现象?——答:只用红光照时,看到纸上全红,看不清字;只用绿光照时,看到绿纸上有一个黑字.8八、看不见得光:红外线:来源:一切物体都能向外界辐射红外线,也能从外界吸收红外线;特点:穿透能力强;热效应强。(把一个温度计放在红外线能辐射到的地方,它的示数会明显升高)应用:遥控器,夜视仪,红外摄影,感应式水龙头,热风感受器。紫外线:来源:太阳,闪电,电焊的弧光。特点:穿透能力强,化学效应强。应用:杀菌消毒,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验钞器;九、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2、近视眼:形成原因:眼球前后径变长,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增强,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看不清远处物体。矫正办法:戴凹透镜。远视眼:形成原因:眼球前后径变短,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减弱,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方,看不清近处物体。矫正办法:戴凸透镜。近视远视的光路图及矫正光路图十、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