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坊形式提高城市设计方案编制的质量――以深圳宝安海岸带城市设计方案征集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8年第2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21以工作坊形式提高城市设计方案编制的质量——以深圳宝安海岸带城市设计方案征集为例ImprovingtheQualityofUrbanPlanningFormationforSchemesbyWorkshop—ACaseofCoastalZonePlanningCompetitioninBao’an,Shenzhen宋聚生姜茁高原SONGJusheng,JIANGZhuo,GAOYuan摘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已成为提升方案编制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然后以深圳市宝安海岸带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工作坊为例,回顾并阐释了工作坊模式的主要过程与内容,包括成立背景、前期工作准备和方案征集过程控制等。并概括出方案国际征集工作坊模式的主要特点,以期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关键词城市设计方案;工作坊;方案国际征集Abstract:Competitionforurbanplanningschemeshasbecomeanimportantmeanstoimprovethequalityofprogrampreparation.Thisarticlefirstlysummarizestheproblemsanddeficienciesoftheurbanplanningcompetitionsinthepast.Then,basedonthecaseoftheinternationalconsultationonurbandesignforCoastalZoneinBao’an,Shenzhen,itreviewsandexplainsthemodeloftheinternationalconsultationworkshop,includingthebackground,thepreliminaryworkandprocesscontrolofcompetition,etc.,andsummarizesthecharacteristicsthataredifferentfromthetraditionalmodel,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internationalconsultingpracticesofurbandesign.Keywords:UrbanPlanningandDesignScheme;Workshop;InternationalCompetitionforPlanningSchemes0 引 言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城市新区迅速扩张,旧城亟待改造,城市建设量急剧增加。面对复杂的城市发展形势,各城市均希望借鉴境外先进经验,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在这一背景下,境外规划设计机构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得益于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的率先尝试与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国际征集活动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快速发展[1],城市规划设计国际咨询中在设计单位的选择、评判机制的完善和方案的后续落实等方面也相应有了很多探索[2]。目前,向国际征集城市重点片区规划设计方案已成为提升方案编制质量的重要手段。1 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对于方案征集工作本身,目前国内既没有权威的界定,也没有法律、法规的限制。组织者对于征集工作的流程以DOI:10.13791/j.cnki.hsfwest.20180204宋聚生,姜茁,高原.以工作坊形式提高城市设计方案编制的质量——以深圳宝安海岸带城市设计方案征集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02):21-26.中图分类号TU984.1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304(2018)02-0021-06作者简介宋聚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songyuangc@163.com姜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助理规划师高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ISSUE2APR.2018/JOURNALOFHUMANSETTLEMENTSINWESTCHINA/022及应征方案的处理有较大自由[3]。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相比方案招标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避免由于后期分歧出现法律纠纷;相比项目委托,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因此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成为决策者寻求城市建设对策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可否认,从各大中城市的实践来看,众多境内外规划设计机构通过国际征集平台,为国内城市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思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城市规划与设计行业的发展和成熟[1]。但是,纵观令人眼花缭乱的国际征集活动,其中相当一部分耗费了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却并不成功。正如吴志强教授所说,“征集活动普遍存在不成熟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方法……天花乱坠或时髦内容的充斥、情绪化决策在各地却屡见不鲜。”[1]通过对众多征集活动的研究比较可以发现,以往的方案征集活动存在以下问题。1.1项目前期研究不足1.1.1项目定位过高在一些方案征集活动中,组织者缺乏对征集项目客观理性的判断,任意拔高项目定位,导致城市人口和规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出现一系列问题,进而造成后续规划设计工作的迷失。比如,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规划目标,即所谓的“国际一流”“某某之最”等[4],却无法支撑城市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征集成果毫无实际指导意义,只能将其束之高阁。1.1.2征集任务书内容与深度不足,针对性不强明确合理的任务书是建立在准备阶段对项目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的。一些方案征集活动的任务书照搬其他项目任务书的格式和内容,针对性差、要求空泛,主要局限于对项目概况的介绍,缺少对项目特殊性的描述和对关键问题的要求。也有一些任务书立意含糊、就题论题,仅提供大量规划控制数据,对于真正重要的、可引导设计者提出有应用价值成果的内容,如该项目当前及以后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该地区发展的基本设想等要求,却表述不足[5]。前期研究不足不仅容易导致应征方案成果缺乏差异,还会造成方案评审阶段目标不清,判断失误。1.2设计团队优劣难辨一些城市决策者盲目迷信境外规划设计机构和所谓的“大师”,使得入选设计团队优劣难辨,良莠不齐[6]。首先,来自境外的规划设计机构并不全是国际优秀的设计团队,免不了有些机构浑水摸鱼;其次,有些设计机构只是打着境外事务所的招牌,或只是挂上个洋事务所的名字,而内部的设计人员仍是本地人员,甚至是一些在校学生;第三,有些知名设计机构由于业务繁忙或方案设计周期太短,主创设计师没有足够时间构思,为利益选择项目外包,雇佣“枪手”赶制一份低质量的方案混个标底,严重违背市场的诚信原则。面对鱼龙混杂的设计市场,如果组织者不经过详细调查,选择的设计团队良莠不齐,就会导致设计成果创新性和研究性不足,方案质量参差不齐,不能达到征集活动的预期效果[7]。1.3项目信息掌握不够全面深入1.3.1设计团队对项目了解不充分规划方案征集入选的设计团队一般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文化背景差异较大,需要一段时间来认识和了解项目所在地区独特的城市历史传统、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语境等。而现实是,在设计周期较短与设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一些设计团队仅在前期现场勘查时对设计地段进行过短暂调研,对基地的认识尚不充分,更不用说对当地的文脉和传统进行深入了解。例如,某境外设计公司在进行某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时,派了几个人在当地住了两天就回去做了规划,这样缺乏足够的知识背景及必要的现场调研所形成的成果在实用性和指导性方面都令人生疑,更无法期望他们做出符合国情的、具有一定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了[8]。1.3.2评审专家对项目信息了解不足目前,国内的征集项目用地规模都比较大,基地情况也比较复杂,大大增加了评审专家的工作难度。通常的做法是在项目评审前,才从全国各地邀请评审专家在简单查看现场、了解项目背景后即开始评审。从实际效果来看,临时聘请的专家由于不能全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与项目基本建设情况等,只能根据以往经验提出一些宏观建议,较难对征集方案做出有针对性的评判。这种缺乏仔细甄别选出的优胜方案与实际情况比较脱节,后期深化实施困难重重。1.4规划设计过程缺乏有效控制1.4.1评审机制灵活性不足评审是征集活动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大多数征集活动都通过现场评审与现场投票的方法决定方案的优劣排名,而对应征方案缺少仔细推敲的过程。规划项目涉及各学科知识,信息面较广,背景复杂,仅通过二三十分钟的方案讲述就决定方案的优劣排名,已经引起了很多争议。“如此短时间内无论是设计方对规划思路和主要内容的阐述,还是评审人员对所提供资料实际问题的把握都相当困难”[9]。在现行评审机制下,评委们容易被绚丽的图面效果和天花乱坠的讲解吸引,对于图纸背后的研究内容和设计细节关注不够。这种评审机制不仅助长了规划设计机构“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而且不利于对眼花缭乱的设计概念进行甄别和选择。另外,现行评审机制的不公开投票制,也容易导致评审过程中“暗箱操作”、决策者干预评审结果等现象。1.4.2利益各方的参与度不够在征集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组织者往往注重与政府主管部门和规划机构的沟通,强调政府意愿,却容易忽视相关管理部门、业主和公众的参与。后者作为城市日常运营的管理者和最广泛的使用者,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成功就无从谈起。缺乏顺畅的多方交流机制,可能导致设计团队不能全面地了解各方需求,在设计中产生诸多遗憾。最终,看似前沿的设计理念和完美的设计形态,实际建成效果却饱受争议和批评,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1.4.3后期深化机制不明在众多的征集实践中,前期工作开展顺利,而后期深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不在少数。一些征集项目由于牵涉到市政基础设施的保密问题,通常在国际方案征集结2018年第2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23束后,由第三方吸纳获奖成果的优点,接手编制法定规划。但是法定规划编制方在短期内理解和消化国际方案征集成果,可能会出现不全面不透彻的问题,一些优秀的规划设计思路可能因此被忽略[9]。还有的项目并不涉及敏感问题,却仍要选择第三方机构编制实施方案,使得众多各有特色的方案被综合后,成了“四不像”,最终的深化实施方案平淡无味,毫无特点,违背了国际征集工作的初衷。2 宝安海岸带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坊介绍国内原有的国际征集往往只把重点放在遴选方案和优化这两个阶段,而随着国际征集活动的不断完善,宝安海岸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在吸取以往运作组织和工作流程的经验上,增加了资格审查阶段,同时更加注重前期准备和后期方案的整合,是一种更加完善的方案征集模式。以下从成立背景、前期工作、过程控制和主要特征四个方面对本次工作坊进行详细介绍。2.1工作坊成立背景宝安西部岸线位于深圳市西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侧,岸线总长约45.3km,自然环境资源丰富。而现有的宝安机场、大铲湾港、沿江高速等交通设施,阻隔了城市内陆与海岸线之间的联系,同时带来噪声、污染等负面影响。此外,大量低品质厂房的建设也进一步侵占了海岸用地资源。尽管宝安西部海岸带长度占深圳岸线的1/5,但其中大部分为生产岸线,且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岸线可达性差,公共空间匮乏,人们对西部海岸带缺乏积极的意象认知。为了征集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规划方案,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深圳市宝安区在2013年11月到2015年5月期间准备和筹办了深圳宝安海岸带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从103家国内外设计机构组成的72家设计团队中选择了8家设计机构及联合体(表1),在此基础上评选出3家优胜单位,进行设计成果的整合工作,最终完成编制。本次国际咨询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片区局部城市设计两个层次,其中总体城市设计范围总用地面积约为70km2(图1a),主要目标是确立合理的空间结构,提出整体的空间控制导则;重点片区局部城市设计可划分为宝安中心片区、大铲湾片区、西湾片区、机场片区和空港新城片区5个片区,总用地面积约为16km2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