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管理学是人类所有集体化、社会化行为中积累起来的一般的人文学科。狭义管理学是指20世纪以来主要通过近代自然科学分析方法调查、实验、研究、提炼、归纳形成的理论和知识。早期的管理思想为近代管理发展奠定了认识基础;为企业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制度背景;为管理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对管理技术进步提出了迫切而现实的需要。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应该来一次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应变对立为合作;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泰罗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利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解决工业化初期企业发展中劳动生产率问题,为工业化初期的企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六种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原则、权利与责任对等原则、纪律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统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员工报酬原则、集权原则、等级系列原则、秩序原则、公平原则、人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合作原则。基础:组织管理过程中依赖的基本权威将由个人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实施管理。特征:在劳动分工基础上,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按照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明确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能力的要求,根据技术资格挑选组织成员;原则上所有人都服从制度规定;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权利要受到严格的限制;管理者有固定报酬,有按才干晋升的机会。优越性:个人与权力相分离;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总特征:组织论的管理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协调的行为或利的系统。包括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非正式组织:是个人相互接触中无意识地带有体系化、类型化特征的多种心理因素的体系。组织的平衡:组织内部个人和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组织平衡是组织与管理之间的联结环节。管理人员最根本的职能:协调、实现组织三方面的平衡;管理人员基本职能: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从组织成员哪里获得必要的努力;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霍桑试验:最初的目的是根据科学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工厂的工人不是单独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感情需要,是社会人。管理者要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不能只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既要有科学管理、理性分析能力,也要通晓人性,重视人际关系协调。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的管理职能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科层制、理想的行政组织)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管理学定义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理论管理的历史发展(1/2)管理学原理第1页管理过程流派法约尔、孔茨。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含激励)、控制职能。管理科学流派泰罗组织管理流派巴纳德、西蒙、马奇、赛尔特行为科学流派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利克特(领导方式)经验管理流派德鲁克、戴尔传统的看法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管理人假设巴纳德:个体是有生物的、动物的、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个体。管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学习,研究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心理力量,对人的理性能力给出判断和假设,研究社会性的交往和学习过程。行为、需求、理性能力、学习过程,过程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环节方向:解决“干什么”和“为什么要干”的问题强度:解决工作积极性的问题个人的学习过程是在行为过程中的学习,即在实践中学;学习的模仿性质;它有稳定化、定型化的倾向。个人的知识储备;属于组织的或大家共享或一部分人享有的知识。心理能量定义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AC(1)个人潜在心理能量的表面化BD(2)个人能量围绕组织目标和任务的有效性管理体系给予个人的影企业中个人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学习-信息蓄积-成功-能量改变学习-信息共有-相互激励-集团能量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协调的行为或利的系统。基本点构成正式组织的内容,是人的行为;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在方法、时间、质和量各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的系统。三要素协作意愿:个人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共同目标: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信息沟通:组织内部上下级、左右间情报信息传递、沟通、反馈、处理的体系。基本问题组织中相互作用的轨迹行为的基本点学习和心理能量的相互作用正式组织当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个体假设管理的历史发展(2/2)组织管理原理在情况D下,在个人相互之间的接触、影响、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默契、配合、理解和沟通,客观上对个人行为起到调节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心理能量的提高有促进学习过程的作用,单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不同类型的学习行为,对心理能量的要求是不同的。个人在组织中学习的特点组织中的知识构成表1:组织整体力量的形成在情况A下,管理中激励系统和领导工作作用于个人,使得个人潜在能量在较高程度上成为组织可利用的力在情况B下,通过有效的分工协调安排、计划和控制过程以及有效的领导活动,是个人的努力尽可能地围绕组织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发挥作用。个人力量成为组织一个有效组成部门。在情况C下,由于受周围其他人的工作精神感染,或者由于相互比较、竞争的作用,导致个人焕发出更大的能力为组织工作。管理学原理第2页定义是个人相互接触中无意识地带有体系化、类型化特征的多种心理因素的体系。特征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对正式组织的作用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促进信息沟通;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维护个人完整人格。正式组织对其的作用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条件;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长期存在和发展创造条件;组织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统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同一组织的两个侧面,互为条件、共存于一个组织当中;只有在两者统一意义上,才能理解组织的本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一体化程度反映组织的实际情况。组织是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统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和难以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区别开来,为具体区别把握不同管理问题提供了手段和方法;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思想揭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找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为理解和把握现实的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有力武器。定义:至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写作行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影响因素: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诱因的分配过程、组织的效率定义:从环境侧面看,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在于组织是否在环境系统中承担了部分必要职能,以及实现职能的状况,是否是环境系统一个合理组成部分。从组织侧面看,是组织是否适应环境、实现组织目标,即组织效率如何。影响因素: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目标实现程度组织平衡是内外平衡的统一。一方面是个人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内外两个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组织平衡不是一次性的、可以一蹴而就的。当组织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平衡即被打破,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建立新的平衡。组织本身存在打破平衡的力量。组织动态平衡也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实现组织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处理稳定和变革的矛盾。定义: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基本点: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协调时有意识的协调;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作为一种连续不断的包括目标战略决策、调整、转化、实现过程的行为,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是一种维持组织生存发展的行为。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确保必要的活动;领导当代管理职能学派,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五大职能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管理管理的职能组织内部平衡非正式组织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组织平衡组织管理原理管理的概念与管理职能管理学原理第3页定义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多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组织。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根本特征之一是财产支配关系企业的重要特征是自负盈亏企业的职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方面的性质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程度上具有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性质在非典型性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更多地带有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色彩。这种差别首先是由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的差异造成的,是由文化类型的不同造成的;其次,它与工业化的程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关。定义是指对主体拥有财富这一特定事实给予社会性的认可和保护所有权依照严格的法定形式取得所有权具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四项权能所有权具有排他性所有权可部分地转让给他人所有者在所有权遭到侵害时,可以诉诸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定义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是由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任何的一种行为关系。基本内容行动团体对资源的使用权与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分类按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分为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私营企业个人企业、合伙企业、两合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定义: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特征:资本证券化、有限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公司账目公开。定义组织成员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段的决策者行动基础学习、记忆、习惯决策过程决策原则例行问题定义:是指重复出现的例行公事有关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而且有一定的结构。处理这些问题的特点是把它纳入制度规则化的轨道,这样当问题重复发生时,不必再作决策,而只需根据已有的制度和规则按例行程序处理即可例外问题定义:是指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不甚分明的问题。只有例外问题才真正是要领导者逐项逐个认真研究、慎重决策的问题。程序化决策定义: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他们出现时,即可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处理,而不需要再特意去处非程序化决策定义:是指针对那些新颖、无结构问题的,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规律可以依据,需要单独作出处理。决策类型现代决策技术传统决策技术程序化决策(1)运筹学:数理分析,模拟,电子计算机模拟(2)电子数据处(1)习惯(2)事务性常规工作:标准操作规程(3)组织结构:共同的期望,分目标系统,明确规定的信息联系渠道非程序化决策(1)决策者的培训(2)编制探索式计算机(1)判断、直觉、创造性(2)经验(3)经理人员的选拔和训练(4)设立专门从事非程序化决策的部门基本点股份有限公司特征多面性企业形态“决策人”模式决策技术企业和企业制度决策(1/2)收集信息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方案阶段、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评价整体协同原则、目标原则、权变原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技术企业所有权产权管理学原理第4页个人对问题的感知方式:感知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感知中包含的某些成分并非都来自当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