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概要针灸学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首先需要明白的两个问题如何去针灸?什么病适合针灸?4基本内容理论篇操作篇应用篇上篇基础理论针灸治疗作用“医道虽繁,可一言一蔽之,曰阴阳而已。”“针道虽繁,可一言一蔽之,曰通调而已。”思考:针灸的治疗作用到底有多少?答案是不是唯一的?止痛、消炎、抗过敏、安眠、调整心律……从西医看作用数不清。解表、清里、和中、益气、养血、滋阴、壮阳、健脾、补肾、泻火、利水……从中医看作用也数不清。阴阳学说对我们的启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张景岳为何能成为名医?针灸配穴处方第一节选穴原则第二节配穴方法第三节处方的组成9灸法耳针电针刺法拔罐穴位注射中篇治疗手段第一节艾灸法灸材(一)艾叶与艾绒(二)艾绒制品艾叶1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1)操作方法:①间断法②连续法(2)临床应用:①慢性腹泻②哮喘等2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稍大的艾炷亦可)。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又称为无瘢痕灸。第二节耳穴辅助诊断防治疾病耳穴的分布规律倒置的胎儿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耳穴的部位电针电针仪能够输出各种脉冲波形,产生多种治疗作用。疼痛由细神经纤维传导,而脉冲电刺激能够兴奋粗纤维,抑制细纤维痛觉传导,从而起到镇痛效果。脉冲电刺激调节人体的神经体液系统功能,促进白细胞释放,同时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通过神经反射,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适量的电刺激,通过体表神经感受器,对大脑皮层起保护性的抑制作用,发挥镇静安神的治疗作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值是否正常。2.调节输出量应缓慢,开机时输出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生意外。3.靠近延脑、脊髓等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不可过强刺激,孕妇慎用电针。4.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表面往往氧化而不导电,应用时须将输出线夹在毫针的针体上或使用新的毫针。5.年老、体弱、醉酒、饥饿、过饱、过劳等,不宜使用电针。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故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一)操作方法1.针具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型号。2.穴位选择选穴原则同针刺法,但作为本法的特点,常结合经络、穴位按诊法以选取阳性反应点。如在背部、胸腹部或四肢的特定穴部位出现的条索、结节、压痛,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变异等,软组织损伤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一般每次2-4穴,不宜过多,以精为要。(一)操作方法3.注射剂量应根据药物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不能过量。作小剂量注射时,可用原药物剂量的1/5-1/2。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耳部可注射0.1毫升,头面部可注射0.3-0.5毫升,四肢部可注射1-2毫升,胸背部可注射0.5-1毫升,腰臀部可注射2-5毫升或5%-10%葡萄糖注射液10-20毫升。(二)适应范围穴位注射法的适应范围很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证、腰腿痛等。拔罐留罐法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闪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等。走罐法又名“推罐法”、“拉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萎缩等。刺络罐法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适用于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药罐法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包括药煮罐法、药蒸汽罐法、贮药罐法。下篇疾病篇第一节腰痛一、概述定义:腰部疼痛为主症病因病机:肾虚为本,寒湿、湿热、瘀血络滞经络为标。现代医学: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二、临床表现(一)辨证1肾虚腰痛:酸痛,劳则加重,喜按2寒湿腰痛:冷痛重着,阴雨加重3瘀血腰痛:刺痛,痛处固定,僵硬或结节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治则:通经活络,壮腰止痛。取足太阳和督脉经穴为主。处方: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无阿是怎办?)委中方义:操作:常规针灸。注意方法的选用和针刺深浅:肾虚腰痛针用补法,寒湿、瘀血泻法或平补平泻;肾虚、寒湿可灸或温针灸;瘀血腰痛刺血拔罐。三、治疗方法(二)其他疗法1皮肤针+拔罐寒湿、瘀血2三棱针+拔罐寒湿、瘀血3耳针:腰椎肾神门(三)临证经验与体会1腰痛缪刺法2腰痛穴的用法3急性腰扭伤:可选后溪、人中、腰痛穴(独特用法)、手三里、行间与太冲之间压痛点、龈交异点第二节痿证肺热叶焦:《素问.痿论》脾胃虚弱:《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而四肢不用”,“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湿热:“湿热不攘,大筋挛短,小筋驰长;挛短为拘,驰长为痿。”肝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治痿独取阳明外伤性截瘫夹脊穴必用。第三节面瘫一、概述定义: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现代医学病因:多为病毒引起的面神经炎。可参考神经病学。病因:1感受外邪(风寒或风热或毒邪,体虚或胃气虚时最易)2生气(肝胆郁火外窜经络)3内外合邪病机:经筋功能失调(足阳明(目下)、足太阳(目上))此外,还与以下经络有关:足厥阴(从目系,下颊里,还唇内)、足少阳(耳后乳突部或耳部)、手阳明(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二、临床表现(一)现代医学1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2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颅外型、颅内型)(二)中医辨证1辨外感内伤(是受风引起还是生气引起?还是内外合邪?是风寒或风热或毒邪?)2辨经络脏腑A只有面部症状者,足阳明经筋病B伴有耳后乳突部或耳部症状者,病在阳明少阳C颅内型(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腺分泌障碍等)病在脏腑或病邪已入脏腑(胃、肝、胆)。三、治疗方法治则:疏调经筋,通经活络。取以局部取穴(足阳明)为主。平补平泻。处方:阳白四白太阳地仓颊车翳风合谷方义:加减:味觉减退+足三里;乳突部疼痛或听觉过敏+阳陵泉(再加中渚亦可);泪腺分泌障碍+太冲。哪儿看着不舒服,就在哪儿取穴。操作:浅刺透穴。重灸翳风。面经者已影响血分,需在太阳、耳尖点刺出血。方义: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治疗—疏调局部经气翳风—手少阳三焦经,深层为面神经出颅之处,急性期面神经水肿针刺手法宜轻或加灸以温经散寒地仓阳白颊车翳风鱼腰合谷昆仑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攒竹四白颧髎(三)思考与体会1面瘫不尽属外感,颅内型味觉减退者,外邪由胃经入腑,多发生于胃气虚之病人(足三里诊治);有听觉过敏或外耳道疱疹者,为肝胆郁火外窜,需引势利导,顺手牵羊。2治疗面瘫越早越好。早期不能刺激?3牵正散并非常用之方。4小柴胡汤合升降散治疗面瘫。5关于早期使用激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