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40年代:建国后:与周振甫《习作评改》《语法修辞讲话》《汉语》教材的编写1978年“当代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人民日报论文:《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一、关于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认识二、正确处理了语文教学中几组关系“十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源自吕叔湘的一篇短论《当前语文教学的两个迫切问题》,1978年3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一、关于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认识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根本问题其次,从事汉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首先必须认清“教的是什么”?——语文有两个意义:一是“语言”+“文字”,二是“语言文字+文学”,吕叔湘认为应该取第一义。“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46页)——语文课应当是语言文字课,而不是文学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撇开语言教文字的做法,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从纵向上看,把语文课与文学课区分;从横向上看:把语文课与政治课分开——语言文字并重首先必须认清“教的是什么”?语言是文字的根本,先有口语,才有书面语学校的语文课应是口语和书面语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书面语为重点”达到二者统一,实际现在语文教学是有文无语,着重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其次,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怎么教(一)知识能力并重——“过去的……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知识课,看成跟历史、地理或者物理、化学一样,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133页)——其实,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套技能,养成一种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36页)“学习语言不应当满足于学会了一般的语音语法词汇,而应当进一步提高修养,特别是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理解的能力。”(39)——“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个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你不给他这个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有法子拿到手。”(88页、89页)——“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102页)——“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59页)——“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104页)——“如果只是记住而不能运用,仍然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55页)——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怎样做到知能统一)“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36页)“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59页)“归结一句话,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53页)“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55页、56页)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模仿的重要性。”(36页)“教师的任务是指点学生摹仿什么,怎么摹仿,检查学生的实践,是否正确,是否熟练。技能的获得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无法包办代替的。”(59页)(二)讲练结合——注重实践性误区:1、“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从头到尾非要按分析的公式一条一条都做到不可。”(75页)2、“如果不管学生自己看得懂看不懂都逐字逐句地讲,那就成了例行公事,只会引起学生的厌恶,鼓励学生的思想开小差。”(63页)3、“不知不觉造成学生的错误认识,以为上语文课是为了学会讲语文,不是为了学会用语文。”(54页)正确做法:1、“讲解和练习都是为了教好学好语文,很难分主次。但是如果要追问两者之间的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不能说是练为讲服务。”2、练习不应“着重试验学生是否把念过讲过的东西记住了”,而应该“注意学生能否创造性地运用。”这才是“讲为练服务”。(55页)3、“‘语文课当作语文课来教,又怎么个教法呢?’我想这也很简单,三个字:少而精。少讲,精讲。讲的要击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76页)“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63页)二、正确处理了语文教学中的几组关系(一)从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出发,提出了“宏观语文知识”和“微观语文知识”的新概念,正确处理了语言、词汇、古今语法等语文知识的教学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关系。1、语文课的目的及依据吕老说:“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文运用和语文知识比较,语文运用是主要的,语文知识是次要的。”(语言学的依据:)语言是语文的本体,以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语文知识,是语文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说的“语言”,是广义的习惯用法,包括索绪尔区分的“语言系统”和“言语活动”。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当然是“言语活动”,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而不是大体归属在“语言系统”里的语文知识。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2、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作用:一是可以帮助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二是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帮助学生理解母语、热爱母语进而热爱祖国3、语文知识的分类(1)微观的语文知识指与语言运用直接相关的、概括了语言运用中某些具体的特点和规律的语言学常识,——直接指导和制约个体话语行为;(2)宏观的语文知识指与语言运用不直接相关的,关于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语文现代化的语言学常识。——提升个体话语行为的自觉性,4、怎样教语文知识2岁前——母语,全部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他主张要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要学习“活”的材料,要采取“活”的方法。一、要随时指点,不要局限在课本里指定要讲章节;二、多说明事实少发挥理论;三、可以联系修辞和逻辑的地方不妨联系。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法感对中学生讲语法(二)站在培养学生做“现代人”的高度,主张以普通话和白话文的统一体为语文教学的对象,确立了现代文在语文本体中的主导地位。正确处理了语文教学中文言与白话的关系。语言学的依据:按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观点,言语方式是文化史的产物,是文化心理和社会关系的表现。文言与白话两种文体,都是一种内在于人的意识的符号系统,具有各不相同的社会契约性和历史积淀性,因而都负载着人的文化心理。以白话代文言的白话文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在问题的转换中实现着对传统观念的解构和颠覆。因此,语文教学中言语方式的转换,现代文在语文本体中主导地位的确立,实质上为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吕老主张“现代文和文言文比较,现代文是主要的,文言文是次要的”,“要分清主次,不能平均用力,更不能颠倒过来”,并非只是对语文教学中两种文体在量上的主次规定,而是语文教学中对两种异质文化的不同载体所做的主次选择,实质上是一个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接受文学遗产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如何学习文言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但更要在比重上突出现代文的教学,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三)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出发,提出把社会语文生活同学校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与新课改中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相通),正确处理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吕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特别是看小说,那是更普遍了。”(90页)他又说:“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靠薄薄的课本解决不了问题。”(107页)“要大量阅读,有精读,有略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101页)“要是我们把课外阅读抓起来,就能够把喜欢看书的学生由少数扩充到多数,这对课内的教学有很大帮助。”(91页)参考论文:1、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2、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3、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4、对语文课的理解5、谈语言的学习和教学6、语法教学要在教法上多动脑筋7、作文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