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庆工作室出品第一章异常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异常概述一、心理异常及其病理学模式(一)心理异常通常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心理反应失去了合理性,即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现实环境失去同一性和合理性。第二,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性,即心理过程及其相互之间或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之间失去协调一致性。第三,个性特征失去了稳定性,即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构成的独特的个性特征失去相对稳定性。(二)心理异常的类型1.心理异常通常可分为:非病理性心理异常一般心理问题;病理性心理异常心理障碍。2.病理性心理异常即心理障碍又可分为: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紊乱;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精神失常一般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一般心理问题通常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常由一定的情景诱发。在脱离诱发情景时,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可完全正常。则有可能演变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作为心理异常的一种表现类型,是从狭义上讲的(广义的心理障碍也就是心理异常),也称为心理缺陷。心理障碍是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属于心理病理学的范畴。心理障碍具有明显的持久性和特异性,与一定的情景无必然联系。心理障碍并非必定由一定的情景直接诱发,但在一定的情景下可以加重。心理障碍通常由严重的脑功能失调或脑器质性病变引起,但也可以是一般心理问题累积、迁延、演变的表现和结果。心理障碍通过心理症状(精神症状)与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两种形式表现出来。所谓心理疾病就是多种心理障碍以心理症状的形式,集中和突出地符合某种疾病的诊断标准的表现。(三)心理异常病理学模式心理异常的主要病理学模式有以下五种。1.生物学模式2.心理动力学模式3.行为模式4.社会学模式5.整体论模式二、心理异常病因学研究(一)生物学因素研究1.遗传遗传对心理异常的作用通过易患性即遗传易感性表现出来。2.脑功能失调病理性心理异常通常是脑功能失调的表现,即任何病理性心理异常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脑功能失调。脑功能失调可以由脑器质性病变(脑外伤、脑部疾病、脑萎缩等)引起,也可由非脑器质性病变因素(心理社会刺激等)引起。3.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势必造成神经冲动传递异常,从而有可能导致心理异常。例如,研究表明,造成心境障碍的原因就与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躁狂症)和减少(抑郁症)相关,精神分裂症也与多巴胺能(DA)、5HT能等递质系统异常密切相关。(二)环境因素研究1.人际关系不良姚庆工作室出品人际关系不良是指包括夫妻关系在内的一切自己与别人的关系。2.社会生活事件社会生活事件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变故,如夫妻离婚、配偶死亡、失业以及各种其他生活环境变化等。3.丧失从严格意义上讲,丧失也是社会生活事件的一种,但丧失有其特殊性。(三)心理因素研究1.应激应激是指人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能引起其生理心理变化的刺激的一种高度紧张反应。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能使思维、行为等紊乱而导致心理异常。2.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是指能影响心理过程的负面情绪。长期的消极内心体验不仅能导致心理异常,也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紊乱而导致心身疾病。3.挫折挫折是指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不能克服或未能克服障碍和阻力,致使目标不能达到的一种心理打击。作为导致心理异常的心理因素,它主要是指由挫折引起的挫折感和消极反应,而不是挫折本身。强烈的挫折感以及对挫折情境的消极反应是导致心理异常的重要心理因素。第二节心理健康及其判别标准一、心理健康运动的由来与发展(一)心理健康运动的由来与发展心理健康运动通常以1793年法国医生皮内尔将精神病人从锁链中解脱出来,提倡道德治疗为起点,而把1908年美国比尔斯的著作枟一颗失而复得的心枠(AMindthatFoundItself)的出版和同年成立的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作为心理健康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二)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1945年二战结束,此期间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第二阶段:二战结束60年代末,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第三阶段:70年代初至今,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此时期是人本主义兴盛期,人们用人本主义的观点对心理健康运动进行审视,发现人们对心理不健康关注过多,而对心理健康水平关注不够。因此,该时期心理健康运动更注重心理健康的完善、提高等,从而发展到了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阶段。二、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的关系(一)躯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二)心理健康对躯体健康的影响三、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判别标准(一)心理学史上的判别标准1.主观经验标准这是指根据被判别者的主观感受和判别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判别。主观经验有两种涵义:一是被判别者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二是判别者的主观临床经验。2.统计分析标准姚庆工作室出品这是指根据被判别者的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进行判别。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心理正常而言的,心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可以根据对普通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而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划定。3.心理测验标准这是指根据规范化的心理测验结果进行判别。4.社会适应标准这是指根据是否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并与之保持协调进行判别。5.病因症状标准这是指根据是否有致病因素和症状表现进行判别。(二)当今社会的判别标准所谓心理健康,通常是指能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或发展着的客观现实以及自我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就这样定义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生理、心理、社会的完满状态。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心理健康的标准不仅仅是心理健康与否生存标准,还应判别出个体的健康水平发展标准。简言之,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应该是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判别标准,而生存标准和发展标准则是当今社会判别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两大基础标准。心理学史上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基本上是生存标准,而心理健康发展标准的本质特征则表现在以下方面:(1)认识清醒健全。个体能充分了解自我,即能清醒、全面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善于修正自我和乐于接纳自我,对生活充满热情。此外,还要了解他人,即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评价他人。(2)情绪积极饱满。心境良好,愉快、开朗等积极的情绪状态占优势,主导心境积极饱满,精神状况稳定振作。即使出现了苦闷、忧愁等消极情绪,也能够较快地自行摆脱和化解。(3)意志品质良好。个体能够正视现实,自律性强,能够坦然面对挑战,独立处理矛盾。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明显。(4)个性完善统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连续一致,个性稳定、一致、健全,在一切活动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且具有较强抗挫能力。(5)人际关系和谐。个体乐于与人交往,待人诚恳、宽容、热情,尊重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缺点,能悦纳别人。(6)潜能充分发挥。个体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现有的能力,还能认识到自身尚未发挥的潜力并不断挖掘,做到更有效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上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而心理健康的水平有不同层次,必须进行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制定的,具体评估标准有:适应能力、耐受能力、调控能力、社交能力、康复能力等。1.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对赖以生存的客观现实(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变化的适应。适应越快、越主动,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适应越慢、越被动,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如果适应能力很差,以致无法适应变化了的内外环境,就会导致心理异常。2.耐受能力耐受能力是指对精神刺激的承受能力。精神刺激有强弱之分,而且有时短暂,有时持续。如果个体能在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者不强烈但持续出现的精神刺激面前做到平静、理智,其心理健康水平就高;如果在较弱的精神刺激或短暂的精神刺激面前就无所适从,则其心理健康水平就低。如果在精神刺激下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人格改变,那么就会导致心理异常。3.调控能力姚庆工作室出品调控能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受意识控制和调节的程度。控制能力越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就越恰当,思维方向和过程就越顺利,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如果控制能力差,就意味着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心理健康水平就会降低。4.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心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指个体在情感、态度上与人沟通的能力。社交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在情感、情绪上与别人沟通,更容易接纳别人也容易被别人接纳,这说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社交能力差,不乐于交往,也不善于交往,难以接纳别人也不易被他人接纳,则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低。如果与人交往极其被动,显得十分冷漠,就可能心理异常。5.康复能力康复能力是指遭受精神刺激后导致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康复能力越强,心理创伤复原时间就越短,复原程度就越高,这样心理健康水平就高;康复能力越弱,心理创伤的复原时间就越长,复原程度就越低,甚至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则心理健康水平低。如果出现心理创伤始终难以复原,或时有反复,则心理就有可能出现异常。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一、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的局部异常状态。即平时人们所说的心理困惑心理困扰,也常常简称为心理问题。(一)一般心理问题的特征一般心理问题与其他类型的心理异常相比较,通常有以下三个特征。1.情景性一般心理问题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关,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也通常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2.偶发性与暂时性绝大多数心理问题不会经常出现,更不会持续出现,而是偶发的、暂时的。3.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状态没有病理性变化,是指精神活动完全正常,社会功能总体上良好,不存在智力迟滞、情绪淡漠、病态自信等心理过程障碍,(二)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1.偏执偏执是指极端固执、刚愎的人格表现缺陷。2.自卑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信心,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3.多疑多疑是指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人格表现缺陷。4.无端烦恼无端烦恼是指无缘无故烦躁、苦恼的消极情绪。5.消沉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唐的消极情绪。6.孤僻孤僻是孤寡、怪癖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现缺陷。7.攻击性姚庆工作室出品攻击性是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打击,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侵犯性心理倾向和行为的人格表现缺陷。8.狂热狂热是指对某一事物表现出盲目的、过度的、不合理的热衷的情绪缺陷。狂热通常表现为:狂热爱好,如对玩游戏、网络的过度沉湎;狂热爱慕,如对明星的痴迷追慕;狂热盲信,如对宗教、名人的盲目相信和崇拜;狂热行为,如对金钱、恋人等所追求的目标产生疯狂过火的举动。9.怯懦怯懦是指胆怯、怕事、懦弱、拘谨的人格表现缺陷。怯懦通常表现为三弱:意志薄弱,害怕困难;情感脆弱,害怕挫折;性格软弱,害怕交际。怯懦的人平时寡言少语、行动拘谨,容易逆来顺受和屈从他人;遇事退缩,胆小怕事,不愿冒半点风险;遇到困难惊慌失措,受到挫折则自暴自弃、无地自容。10.心理疲劳心理疲劳是指因精神原因而非生理躯体原因导致无精打采、懒散无力,使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降低的心理机能消极状态。心理疲劳通常表现为:自感体力不支、反应迟钝,且伴有注意不集中、思维不敏捷、情绪低落、活动效率降低,严重时会有头痛、眩晕、呼吸系统功能紊乱、食欲降低、失眠等。二、心理症状(精神症状)(一)感知障碍1.感觉异常这种异样感觉如果发生在体表且能指明不适的具体部位,叫做感觉过敏,对声光难以忍受也属于感觉过敏;如果发生在躯体内部且不能确切地指明不适的具体部位,则叫做内感性不适。2.感觉消失(anesthesia)感觉消失也称感觉缺失,是指对外界刺激失去相应的感觉能力,通常在意识障碍严重时(如昏迷)发生。3.病理性错觉(pathologicalillusion)病理性错觉是指在意识异常情况下出现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事物顽固地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自己不能觉察、不能认识,更不能加以纠正,常可激起惊恐、焦虑等情绪反应而严重影响行为,甚至能导致杀人、放火、伤人、自杀等冲动行为而不能自控。4.幻觉(hallucination)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