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第二组结膜结膜是一层覆盖在部分眼球前面和眼睑后面的薄而透明的粘膜按照不同的位置分为以下三部分:1、睑结膜:睑结膜覆盖于睑板内面并与其紧贴不易推动2、球结膜:球结膜覆盖于眼球前部巩膜表面,止于角巩膜缘3、穹窿结膜:穹窿结膜为睑和球结膜的移行部,是连接睑、球结膜之间的部分结膜的生理功能分泌粘液协助眼球运动保护眼球【临床分期】(一)我国沙眼的分期1.Ⅰ期(进行期)即活动期,乳头和滤泡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2.Ⅱ期(退行期)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残留少许活动性病变为止。3.Ⅲ期(完全结瘢期)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其分级的标准:根据活动性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二级,占1/3面积以下者为(+),占1/3~2/3者为(++),占2/3以上者为(+++)。(二)国际上较为通用者为MacCallan分期法1.Ⅰ期(浸润初期)睑结膜与穹隆结膜充血肥厚,上方尤甚,可有初期滤泡与早期角膜血管翳。2.Ⅱ期(活动期)有明显的活动性病变,即乳头、滤泡与角膜血管翳。3.Ⅲ期(瘢痕前期)同我国第Ⅱ期。4.Ⅳ期(完全结瘢期)同我国第Ⅲ期。(三)角膜血管翳的分级法将角膜分为四等分,血管翳侵入上1/4以内者为(+),达到1/4~1/2者为(++),达到1/3~3/4者为(+++),超过3/4者为(++++)。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1.急性沙眼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因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满面滤泡,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数周后可转为慢性期。2.慢性沙眼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减轻,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可显胶样,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同样病变亦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襞。沙眼的病因沙眼是由A,B,C或Ba抗病型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沙眼的临床表现潜伏期约为5~12日。通常侵犯双眼。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瘢痕并发症不明显。但在20岁左右时,早期的瘢痕并发症才开始变得明显。成人沙眼为亚急性或急性发病过程,早期即出现并发症。症状多为急性发病,患者如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和粘液性分泌物。数周后转入慢性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视疲劳。病情长期反复迁延可导致并发症出现,加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体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及血管模糊、乳头肥大、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最后以瘢痕形成而告终。【诊断】1.结膜滤泡症常见于儿童。皆为双侧,无自觉症状,滤泡多见于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滤泡较小,大小均匀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滤泡之间的结膜正常,不充血,无角膜血管翳,无瘢痕发生。2.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皆为双侧,颗粒杆菌可能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适感,滤泡多见于下穹隆与下睑结膜,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无瘢痕形成;无角膜血管翳。3.春季结膜炎此病有季节性,主要症状为眼痒,睑结膜上的乳头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无病变,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嗜酸细胞增多。4.包涵体结膜炎以急性起病,滤泡皆以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为著,无角膜血管翳,数月至1年即可自愈,并不形成瘢痕。沙眼诊断至少具备以下两项:①上睑结膜滤泡②角膜缘滤泡及其后遗症(Herbrt小凹)③典型的睑结膜瘢痕④上方角膜血管翳【治疗】1.局部治疗局部白天滴用抗生素类滴眼液。夜间用金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红霉素眼膏等涂结膜囊。2.全身治疗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一般用药疗程为3~4周。3.手术治疗用于眼部并发症,如严重的内翻倒睫、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引起的化脓性淋巴结炎、象皮肿等。4.WHO提出控制沙眼四要素即”SAFE”战略S(surgery)---手术矫正沙眼性睑内翻A(antibiotics)---抗生素治疗活动性沙眼感染人群F(facialcleanliness)---清洁眼部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