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进一步工作,小区开放逐渐形成主流态势,然而小区开放后,除去安保问题外,其能否达到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的目的,以及改善效果如何,值得商榷。本文通过以云环境下浮动车道路通行情况为数据支撑,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以及车辆通行的相关模型为主导分析,研究更注重对各类指标参数特性进行定性与设定主要反映程度进行定量关系确定的特点,考虑的情况更为复杂,更贴近实际,因而求解得出各类反映程度值来比较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并进行分析后,提出我们关于小区开放的一些合理化建议,更具备实际应用价值和更重要的指导意义。问题一,主要研究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本文选取特定城市为合肥市,收集该城市典型小区周边道路通行情况的各类数据,之后确定影响较重要的14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形成一级和二级体系,初步分析各指标的相关影响程度,建立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设置评分值I和5个评分等级进行具体评价。问题二,主要建立关于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本文以浮动车为基本对象,在云环境下收集各类指标体系下的大量数据后建立车辆通行(CEFCPVM)模型和行程计算(CEFCPVSCM)模型,并进行一般和综合类型分析得出改进的行程计算公式,并且考虑小区周边道路外部因素影响增加3类评价指标,与第一问联系,通过建立更新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并设置更新后的评分值I和5个评分等级进行具体评价。问题三,主要研究在问题一,问题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小区结构及周边道路结构、车流量等影响因素,在Googleearth软件技术下选取或构建不同类型的小区,在基于GS-CTM动态仿真算法条件下对各类小区不同周边情况进行动态仿真并得到相关需求系数k,结合已建立的更新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得到评分I,在控制变量情况下设立迭代精度作为权重,以综合评分PIk对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道路通行的影响进行量化比较。综合评价,在繁华的地段对采用外环路网结构的小区施行交通开放,可以有效提高小区周边路段的通行能力,显著缓解该区域的车辆拥堵情况,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问题四,主要是根据前三个问题所构建的模型和研究的成果,结合生活实际,在保证所有各类指标参数特性进行定性与设定主要反映程度进行定量关系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复杂情况比较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各类评价指标和模型系统完成任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系统的发展趋势,具备实际应用价值和更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交通通行的角度,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拟制的建议书提出三个坚持并提出我们关于小区开放的六类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开放小区云环境浮动车CEFCPV(SC)M模型改进型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GoogleearthGS-CTM动态仿真算法2一、问题重述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十六条关于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开放等意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除了开放小区可能引发的安保等问题外,议论的焦点之一是:开放小区能否达到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的目的,以及改善效果如何。一种观点认为封闭式小区破坏了城市路网结构,堵塞了城市“毛细血管”,容易造成交通阻塞。小区开放后,路网密度提高,道路面积增加,通行能力自然会有提升。也有人认为这与小区面积、位置、外部及内部道路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还有人认为小区开放后,虽然可通行道路增多了,相应地,小区周边主路上进出小区的交叉路口的车辆也会增多,也可能会影响主路的通行速度。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希望你们建立数学模型,就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定量依据,为此请你们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请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2.请建立关于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3.小区开放产生的效果,可能会与小区结构及周边道路结构、车流量有关。请选取或构建不同类型的小区,应用你们建立的模型,定量比较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行的影响。4.根据你们的研究结果,从交通通行的角度,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你们关于小区开放的合理化建议。二、问题分析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正在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区要逐步开放,此举打破了固有的封闭式生活居住方式,由于小区多邻路而建,开放后的小区也将融合于现代城市路网系统,除了安保问题外,开放小区能否达到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的目的,以及改善效果如何都有待研究。目前已形成两类观点,一是小区开放后,路网密度提高,道路面积增加,通行能力自然会有提升;二是小区开放后,虽然可通行道路增多,但小区周边主路上进出小区的交叉路口的车辆也会增多,可能会影响主路的通行速度。现考虑小区面积、位置、外部及内部道路状况等诸多因素,将问题具体化,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问题一,主要研究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本节中先是选取特定城市,收集该城市典型小区周边道路通行情况的各类数据,之后确定影响较重要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形成体系,建立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问题二,主要建立关于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本节中以浮动车为基本对象,在云环境下收集各类指标体系下的大量数据后建立车辆通行模型,并且考虑小区周边道路外部因素影响增加部分评价指标,与第一问联系,通过建立更新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进行定性分析。问题三,主要研究在问题一,问题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小区结构及周边道路结构、3车流量等影响因素,在Googleearth软件技术下选取或构建不同类型的小区,在基于GS-CTM动态仿真算法条件下对各类小区不同周边情况进行动态仿真,结合已建立的更新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在控制变量情况下设立迭代精度作为权重,以综合评分对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道路通行的影响进行量化比较。问题四,本章是根据前三个问题所构建的模型和研究的成果,结合生活实际,从交通通行的角度,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我们关于小区开放的一些合理化建议。拟制建议书是为是否继续推行小区开放化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的一个有力手段。拟制的建议书应在保证所有各类指标参数特性进行定性与设定主要反映程度进行定量关系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复杂情况比较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各类评价指标和模型系统完成任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还应分析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更具备实际应用价值和更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模型假设[1]假设不考虑节假日期间对交通的突然性影响;[2]假设不考虑小区周边道路有活动、车祸、维修、指挥故障等突然性影响;[3]假设忽略车辆停车时之间的间距;[4]假设忽略天气等自然影响;[5]假设所研究城市具有代表性;[6]假设云环境下数据支持正常、准确;[7]假设小区居民的出行轨迹不变。四、符号说明符号表示说明如下:S小区的占地面积C二级指标影响程度U一级指标影响程度A周边交通发生吸引量I评分值O随机点D目标点T行程时间为1T自由行使阶段时间为2T过交叉口产生的延误时间3T排队时间l浮动车排队长度g绿灯时长c周期时长4j绿灯时间内车辆到达前后调整参数dT测量时间h交叉口饱和度dl修正系数k修正系数p绿灯期间车辆到达比ad有信号的交叉口控制延误bd浮动车停车延误cd浮动车减速延误dd浮动车加速延误1l有信号的交叉口等效平均排队长度d有信号的交叉口平均控制延误q交通流量pl浮动车在交叉口停车占位的平均长度迭代精度K需求系数P综合评分()at实际阻抗()act瞬时阻抗()axt交通量五、问题一: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影响指标体系的研究雅典宪章指出了城市的功能是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教育、交通等服务,城市中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是为人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服务程度越高,人的出行率也会越高。而城市中的小区是交通发生和吸引的源头,即交通的产生与终止地,所以小区的是否开放,将会直接影响周边的道路通行。如今国家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现有小区也将面临逐渐开放,那么如何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此需要选取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改进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基于此,本章共分如下3节:对合肥市居民交通出行情况的研究分析;小区的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改进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问题一的研究思路如下:模型改进与建立模型结果的表示现有条件分析居民出行分析固定城市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改进建立评价指标确立评价体系建立55.1对合肥市居民交通出行情况的研究分析开放式居住小区是相对于封闭式住区模式提出的。整个小区景观、商业、配套等设施与城市互相融合、互成一体,为居民提供开放交流空间。而同时,住区内部的居住部分建筑通过各种巧妙的建筑或景观规划设计,从而保证相对独立,以保持住户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不受侵犯。这样,就形成了兼顾内部居住的小空间与公共开放大空间的结构形式。开放式居住小区的规划思想受到了新都市主义的启迪,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空间形象,它也让原有的单一封闭的住区功能融合于城市之中。本节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市居民交通出行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小区和周边道路不同条件下的一些车辆通行数据,为之后的模型建立提供数据支持。5.1.1合肥市居民交通出行总量根据合肥年鉴统计调查结果,2015年主城区居民日出行总量为199.73万次,与2005年178.22万次相比上升12.06%;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2.36次/日,由于人口增长迅速,与2005年2.57次/日相比下降8.17%。5.1.2合肥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各交通出行方式产生吸引量所占百分比是引导交通合理出行的重要数据依据。表1合肥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演变年份出行方式百分比对区域交通的影响百分比对区域交通的影响百分比对区域交通的影响百分比对区域交通的影响全程步行26.29低24.17低22.19低20.22低自行车/电动车30.02低27.31低25.16较低24.31较低公共交通20.3低19.01较低18.39较低17.11中出租车5.43中7.13较低7.56中8.14较高私家车17.96较高22.38高26.7高30.22高合计100——100——100——100——2012201320142015图1合肥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演变6从图1中可看出,近四年来选择全程步行、公共交通、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出行方式呈下降趋势,选择私家车与出租车作为出行方式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对区域交通的影响程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堵。5.1.3合肥市居民出行目的由于交通出行需求是一个被动需求,人们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生产和生活目的才产生这一出行需求。出行需求一般可分为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上班和学习是刚性的出行需求,社交、休闲可认为是弹性的出行需求,购物出行在很大程度上可认为是一种弹性出行。图2合肥市居民出行目的5.1.4合肥市居民出行时间合肥市居民出行时间相对集中,主要以城市居民上下班、学生上学放学的时间段为主。据调査居民出行有两次高峰:早髙峰在上午7:30-8:30,早高峰的交通量占全天总出行量的32.18%;晚高峰出现在下午18:30-19:30,晚高峰的交通量约占全天交通量的29.91%。图3合肥市主要路段平均车流量5.2小区的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开放式小区对周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评价指标应能全面反映小区进行开放式通行后对周边局部路网运行状况的影响。而居住小区和交通设施的自身性能指标都不能单独反映小区开发诱增交通量产生的影响,因此应综合居住小区和交通设施的性能指标,居民小区与交通设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