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语文课程性质第3章语文课程目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二、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三、语文课程的其它性质第二章语文课程性质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两大问题:为什么教语文?教什么样的语文?一、课程定义: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课程系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活动的总和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二、语文课程的定性(一)“语文”内涵的理解国文、国语→语文叶圣陶: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之中小学语文课本。彼时想法,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为“语文”。1950年,《初中语文》编辑大意: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学术界“界说”:语文=语言+文章语文=语言+文学语文=语言+文化语文=语言+文字普遍接受:语文=口头语与书面语的总和“语文”课程定性的重心:听、说、读、写四大目标(二)语文课程性质:“工具说”基本格调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本质属性)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从语文课程功能看,必须承认语文本身是一种工具。“工具性”内涵: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人脑思维的工具;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传承文明的工具;传载人类社会的价值观的工具;社会正常运转的工具。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汉语“人文”:①指人事②指人类各种文化现象《易·贲》“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方“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与宗教信仰相对立,主张从宗教的神灵的彼岸王国回到世俗的感官的物质生活,认为前者是虚幻的,后者是现实的,才是人本身。“人文精神”演绎为: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信仰、理念、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中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语文教育“人文性”内涵:强调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致力于提高一代人的民族文化素质,提升一代公民的文化品位,传承祖国民族文化的血脉。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如何理解?只重视人文性,语文学科将沦为人文主义的虚幻世界中;只重视工具性,语文教学将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两者统一起来,就整合为语文课程的整体。三、语文课程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地位:两个基础: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重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学者们如是说: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母语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语言,它是这个民族的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因此,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学放在课程最重要的位置。岑根卓朗(日本著名文化家):放弃母语,就是通向亡国(毁灭文明)的捷径。第二节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理念:即信念、思想观念(《现代汉语词典》新版)“理念”,参照“观念”词条解释。(《辞海》缩印本)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集中在四大方面: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民族母语情结(二)言语交际技能(三)言语行为风格(四)良好的语文习惯(五)审美情趣的培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与其它人文学科的课有什么区别?语文课与文学课、语言课有什么区别?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倾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一)注重情感熏陶与学生的独特体验。(二)注重语文教育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把握汉语言文字特点,注重语感与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自主学习改变“师传生受”的学习方式;(二)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三)探究学习养成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突破学科本位,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二)吸收现代意识,与时代脉搏共振。(三)构建新语文课程体系,善于利用课程资源,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第三节语文课程的其它性质一、文学性:情感、审美、鉴赏二、综合性:教学内容综合,能力培养综合三、社会性: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同语文是社会现象,语言习得脱离不了社会环境。语文学习途径:自然习得与专门教育本章结束谢谢第三章语文课程目标一、语文课程总目标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三、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第一节语文课程总目标总目标的前提:基于对“语文教育”的认识程度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高中教育阶段: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一)总目标10条(义务阶段)1.情感、态度、价值观;宏2.文化价值取向;观3.习惯与方法;目4.思维与创造、科学态度与思维方法;标5.主动学习语文,应用语文能力(二)总目标五大方面(高中阶段)1.积累•整合全面2.感受•鉴赏发展3.思考•领悟目标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第二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一、识字与写字目标(3500个常用汉字)目标年级会认字会写字态度欣赏1-2年级1600-1800800-100喜欢、主动形体美3-4年级25002000兴趣、习惯正楷结体5-6年级30002500独立性优美7-9年级35003000独立性审美价值层递性识字、写字中始终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二、阅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目标层递性目标年级积累朗读方法态度情感鉴赏评价课外阅读量1-2词语正确流利感情默读喜欢乐趣美好心境语言优美3-4词语句段同上默读略读背诵习惯体验丰富形象语言40万字5-6关键词感情色彩同上速度浏览背诵习惯成自然感情激励理想艺术性质疑判断100万字7-9体味推敲运用同上速度略读浏览情境启示品味赏析表现手法分析思考评判260万字三、写作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层递性写话习作写作目标年级观察表达技巧态度情感数量1-2周围事物想像事物阅读生活词语标点符号兴趣感想3-4留心观察书面表达不拘形式修改与人分享交流新奇印象感动16次/年5-6观察习惯独特感受分段表达记实想像标点符号规范速度修改表达需要与人分享感情真实16次/年7-9多角度特征体验创意表达选择方式写作技巧不同文体修改习惯互评沟通分享感情真挚14次/年口语交际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际,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理念:口语交际目标升华为“与人相处”的价值观高度口语交际把“情感态度”置于首位。口语交际目标的层次与细化目标年级口语技巧效果态度1-2学讲普通话听复述了解复述精彩情节习惯自信心3-4交谈讲述商讨清楚语言动人请教倾听5-6讨论抓要点转述条理语气语言美尊重理解文明7-9语气表情应对演讲即席发言清楚连贯感激说服力自信自负耐心专注文明得体四、综合学习目标综合学习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亮点,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目标年级形式内容效果1-2课外阅读校园、社会及生活观察周围、大自然表达所见所闻好奇心感兴趣3-4收集资料语文活动观察自然、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所得学会合作尝试实践5-6利用图书馆、网络校园、社会活动主题讨论判别是非尝试写研究报告7-9文学社团各类活动国内外热点大事生活中兴趣点独立或合作写研究报告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第三节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目标一、两大方面:必修课程目标与选修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图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系列5按“模块”组织学习,每个模块2学分二、高中课程目标分类目标分类课程形式模块(综合型)学时学分总学分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36363636362222210分(完成基本学业)选修课程“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363636363622822218分(提高)24分(深造)三、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细化(一)必修课程目标细化(强调基础性、均衡性)1.“阅读与鉴赏”课程目标阅读方面健全价值观: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独立阅读能力:把握概括发现质疑评价个性化阅读:体验探究创造思辨批判阅读方法与效果:精读略读浏览速读表情朗读:表达文本感情与自己感受兴趣与选择:广泛兴趣自主选择合作与交流:互相切磋交流心得收集处理信息:工具书多媒体鉴赏方面积极鉴赏态度,涵养心灵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文体特征及表现手法背景材料与作者倾向历史唯物与辩证观传承文化与时代精神2.表达与交流①多角度观察与思考②真情表达,敢于负责③发展语感与思维④有感而发,个性写作⑤语言效果与表达方式⑥独立修改与互相切磋⑦文明交际⑧口语与体态语效果⑨善讲善辩与说服、感染力(二)选修课程目标细化(强调选择性、个性)1.诗歌与散文:兴趣与修养鉴赏与评价背诵与积累方法与创作2.小说与戏剧:兴趣与修养文化心态与审美取向鉴赏方法与文学评论体验人物内心世界专题研究的尝试积累材料、尝试创作3.新闻与传记:阅读习惯与敏锐性新闻功用及形式特点收集、核实、筛选、提炼素材尝试新闻通讯写作了解传记主人的轨迹与人生启示传记体裁特征,尝试写作4.语言文字应用:生活、跨学科学语文、用语文综合知识、开展多种形式交流把握应用文形式并写作实践中增强口头应用能力语言现象分析,辨析和纠错语言新现象观察,运用中创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语言5.文化论著研读:拓宽文化视野,培养科学精神关注当代文化,开展文化专题研讨借助信息资源,了解论著作者情整体把握论著,重点探究章节,分析关键材料科学思想方法,反思,疑问,乐于交流关注文化与社会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结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本章结束谢谢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