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基础知识第一讲新闻传播基础知识共有三方面内容:一、新闻:新闻的定义和新闻的特性二、新闻传播:几个发展阶段、新闻价值、新闻敏感三、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基本条件、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进入第二讲(一)新闻的定义1、最初的“新闻”是指传闻P162、“消息”一词与现在的“新闻”含义更近3、“传”(ZHUAN)作为报刊标志的开始P19外国传教士创办的首批近代中文报刊,很少有以“新闻”或“报”字来冠名的,而大多以“传”字来作为报刊的名称。如外国人创办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其后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精选撮要每月统记传》等。为什么这些报刊名称特别用这个“传”字?是为了按照中国的传统来表达报刊内容的真实性,因为“传”字在我国古代是记述真人真事的。我国近代新闻学研究的开端P20-21新闻理论1919年徐宝璜《新闻学》新闻业务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史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P20徐宝璜在《新闻学》中给新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这是我国新闻研究者对新闻所做的第一个定义。陆定一的定义P22-23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一个著名的新闻定义:“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与历史的区别:时效性新闻与情报的区别:公开性BACK(二)新闻的特性1、新闻的真实性P40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反映之真?(论述)反映之真是指传播者对确有其事的事实,作出准确的描述、评价和解释。他所传递的信息必须和事实相符。要做到反映之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P40-41A、传播者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真实的事件,作为报道的对象。这是新闻传播活动最初的环节,也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把关性的一步。B、在选择了真实的新闻事件的基础上,传播者对事实的描述必须真实准确。C、传播者对事实的分析、解释和评价必须真实。在B点下面还有三个小点首先,要保证事件要素的真实准确。其次,报道中涉及到数字、数据、历史资料和背景材料等,必须准确无讹。再次,对人物心理活动和行动细节的描述,要符合生活逻辑。反“客里空”运动P42“客里空”本是前苏联作家涅楚克的剧本《前线》中一个新闻记者的名字。他不仅擅长吹牛拍马,而且胡编乱造。“客里空”后来就成了新闻失实的代名词。2、新闻的指导性P53新闻指导性有四个特点:A、新闻的指导性是多方面的,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B、新闻指导性的形式是多样的,这是由不同的新闻内容决定的。C、新闻的指导性是一种软性指导。D、新闻的指导性是有限度的。如何体现新闻传播的指导性?A、在指导的态度上,要端正指导态度,平等亲切,热情服务。B、在传播内容上,要对受众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指导,善于将指导性寓于服务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中。C、要善于用事实说话。P583、新闻的时效性P61时效性主要有两层含义,指新闻内容的新和传播速度的快。作为新闻特性的“新”,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二是指具有新意的事实。BACK(一)新闻传播发展的几个阶段A、口头传播:出口即逝、无法保存,传之不远、传之不广、传之不多。最致命的弱点是,口头传播容易被歪曲,信息变形。P65B、书写传播:信息可以定型。C、印刷传播:大规模复制成为可能D、电讯传播:无远弗届,线性传播P75E、互动传播:受众自主权增加BACK(二)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是记者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首要标准、重要标准。但绝对不是唯一标准。新闻价值各个要素及其含义A、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B、时新性:包括时间的“最近”和内容的“最新”;C、显著性:新闻事实具有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特质;“名人出新闻”取决于此。D、接近性:包括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而心理的接近又含:利益的关联与情感的共鸣;E、趣味性:新闻事实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所谓“人咬狗新闻”取决于此。BACK(三)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敏感。新闻敏感包含哪些判断能力?1、迅速判断某个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新闻敏感首先表现政治敏感,这种政治洞察力是新闻敏感的核心内容。2、迅速判断某一个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3、迅速地从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作出科学的预见。新闻敏感的作用1、“一触即发”,帮助记者迅速找到新闻线索。2、“慧眼识珠”,准确鉴别新闻价值的大小,并选取最佳角度来报道。3、“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实。4、“一叶知秋”,善于预见到新闻背后更为重大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有人认为:“新闻敏感是记者需要的一种天生的鉴别力”,“新闻嗅觉是记者的第六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BACK(一)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造纸工业和印刷技术二、交通和邮政事业三、城市化和读者群四、广告简答题“物质基础”P73小结:印刷和造纸工业,使新闻事业的传播有了新的媒介;交通通讯事业,使新闻事业的传播内容(无论传播数量还是传播质量)有了进步;两者发展所导致的结果,使新闻事业本身的内在动力积聚完成。城市化进程、读者群产生,又使新闻事业诞生的外部条件趋向成熟。而广告产生并“登堂入室”,使新闻事业在经济上不仅足以自主,而且还成为有利可图的行业。它像催生剂一样,终于使新闻事业问世并发展起来。BACK(二)新闻事业的性质以报纸为例,简述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表现:P81一、选择事实二、写作新闻三、编排新闻四、发表言论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P83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最早提出党性原则并对之作了具体完整表述的是列宁。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新闻事业的“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它传播信息的公开性和广泛性。BACK(三)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传播信息,联系沟通。这是新闻事业安身立命的基础。反映舆论,影响舆论。传播知识。像邹韬奋创办的《生活》周刊就以知识性强而著称的。提供娱乐和服务。BACK第二讲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共有两方面内容: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和社会责任二、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修养记者职业的起源职业记者起源: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世界上最早的记者自治组织:威尼斯的“新闻记者公会”国内有人把中国古代办邸报的官员看作是后世职业记者的“雏形”,这种看法是非常牵强附会的。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记者被称为:访员,访事,或访事员。职业记者的发展瞿秋白是第一个全面报道俄国十月革命的中国记者。全世界被列入A级的国际性通讯社有八家,分别是:中国的新华社、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俄罗斯的俄通社-塔斯社、德国的德新社、意大利的安莎社。BACK记者的社会责任“无冕之王”论,最早出自英国马克思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唤万应的喉舌。”记者的神圣职责(分四个层次)一、作为时代的瞭望者,记者应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以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关注民生、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二、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记者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发言人”,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要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呼声、愿望;记者的神圣职责(分四个层次)三、作为社会活动家,记者要善于“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开展广泛的社会活动,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提出独到的见解;四、作为当代历史的记录者,记者要运用手中的笔、话筒或镜头,真实地再现“正在发生的历史”,忠实地记录历史的进程。记者的工作任务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采写内参,反映情况,是记者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做群众(通联)工作,是记者的第三项主要任务。BACK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修养一、政治理论修养二、文化知识修养三、专业技能修养四、职业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记者的“T”型知识结构:上面一横代表记者的知识面要宽广,覆盖的领域要尽量广阔;下面一竖代表记者应熟练掌握自己负责报道的行业的专业知识,力求成为该行业的“准专家”。梁衡在《论记者的知识修养》一文中指出:“起码人家说到哪一方面的知识时你都能知道一点,能接上茬,能对上大的门牌号。不能两眼茫然,像听外语一样。”专业技能修养一要热爱新闻事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做“名记者”的抱负。《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是新华社前社长郭超人的成名作。二要具备单兵作战的能力,要成为新闻报道的多面手,要有熟练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刘少奇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是专职的调查研究人员。”记者调查研究基本功应包含哪些能力?交往能力——记者要善于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善于交朋友。活动能力——记者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无论到什么地方或在什么场合,都能独立地开展各种活动,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适应能力——记者工作面对的艰难困苦比较多。记者要适应各种条件,当个“全天候”的工作者。应变能力——在采访中,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记者能够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思考能力——记者要善于综合各种信息,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作出科学合理且富有深度的判断。职业道德修养新闻自律:即记者要严于、勇于和善于自制和律己。这是记者基于职业伦理道德规范而形成的、出自内心的的自我约束。它以新闻伦理为核心。新闻他律:是指政府、党派、社会团体和民众,运用法律、法规、纪律、规定等对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它以新闻法制核心。职业道德修养《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评价记者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马克思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我的内容全部讲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