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要目标。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教育1)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①古代中国:夏商周的“庠序”教育。西周形成的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上、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牌。汉代实行的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②古代印度:宗教教育③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以法为教。④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罗马帝国灭亡后,文化教育为宗教所垄断,世俗文化被否定,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还有教会学校。其次是骑士教育。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①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等级性明显。②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③专制性。④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⑤刻板性。2、欧洲文艺复兴对教育的影响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蔽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世生活,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3、近代教育2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19世纪以后逐渐建立。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是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4、20世纪以后的教育。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三股最强大的潮流。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指的是教育过程必须持续贯穿于人的一生中,它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种教育体系,而是指一种教育思想、教育原则,用来全面组织一个教育体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60年代后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它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20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其包括:①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②师生关系的民主化。③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4)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度、方法等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孔子: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记录《论语》中。①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主张“有教无类”。②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③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④重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⑤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2)《学记》的教育思想——第一部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①“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②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③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④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他的“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和他的《理想国》3)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和他的《政治学》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他的“泛爱主义”,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1)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2)人与自然遵循同样的法则。3)提出“把一切知识给一切人”,也提出教育普及的理想。4、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爱弥尔》,2)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3)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4)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的和谐教育,5)主张遵循自然,6)教育应和儿童的本性一致,7)使儿童自然发展。8)英国洛克的“白板说”,9)认为人的心灵如同10)白板,11)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主张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通教育学》——构造教育学体系贡献:1)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2)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内容:1)教育的一般目的,发展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的目的。2)论述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的过程,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个形式阶段。3)讲座道德性格的形成。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2、杜威与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中心说”的提出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1)主张教育即生活。2)教育也是生长。“教育就是不3)断生长,4)在它自身以外,5)没有别的目的。”6)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7)主张“在做中”。三、20世纪教育学在中国的演变1、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社会主义中国教育学研究的指导2、凯洛夫的《教育学》及其它国外教育学理论对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影响贡献: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缺陷:1)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2)在学校与教学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4)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3、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多元化美国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4、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制约,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4不是说学校要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形成某种舆论,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4、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劳动力的数量,制约着教育普及的程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地发展更新。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劳动者基本劳动素质的优劣,技术人员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受的教育的程度和质量。教育具有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使命。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知识而2)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3)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4)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其扩大科学技术再生产的功能。三、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0年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1、什么是人力资本理论: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人力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重要作用。与物质资本相比,在经济活动中是更活跃,更具发展特性的因素。在现代经济中,常常是更具关键性的因素。2、人力投资的内容: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信息等。3、教育投资效益的计算:33%。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5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与技能,它还物化在生产工具、设备中,体现在对生产程序的策划、规定上。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3)科学技术可能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3、可能的影响转化为现实的影响1)科学技术以理论形态进入教育领域,影响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影响教育的内容。2)科学技术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的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的物质资料的更新,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3)科学技术以方法、手段的形式进入教育,引起教育方法、手段的更新。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与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应用上的技术化,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三、新科技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