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工程》课程学习的思考摘要::《网络工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实践性课程。一方面它是网络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与延伸,另一方面它有着与传统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不同的特点。本文就结合《网络工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提出笔者的思考建议,旨在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些建议。关键字:网络工程;实践;建议一、引言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结合教育的理论性与计算机科学的技术性的专业,而《网络工程》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发挥我们的学以致用精神的关键场所。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的主要内容,是一门知识面宽、理论性强、应用广泛、实用性强,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此项课程较为全面地教授我们局域网的有关技术、网络设计及网络故障的排除等网络工程技术,它的重点方向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故,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主要采用了理论与操作结合,偏重于实验操作的教学方法,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学习过程以及经验提出笔者的思考建议。二、《网络工程》的学习过程(一)教师的教本课程的学习之初,老师提出了要我们课前认真预习的要求,在正式开始上课时,学习委员根据我们班的人数和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情况,将学生分成了两大组,在两大组中分成了三到五人一组的小组形式,同学们在课前查阅相关教学资源和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上课前,老师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大体的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课前的预习,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实验原理理解的更加透彻,然后大部分的时间是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在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上帮助学生解答,并且在学生课上对举手示意已经完成实验的小组进行检查,符合实验结果后,老师会根据实验内容进行提问,再该过程通过后,学生在课后去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以上主要是杨老师的教学大致流程。(二)学生的学作为教育技术系的学生,尽管已经接触过很多实际操作类的课程,只是大部分是基于软件的操作和系统搭建的内容,这样的和网线,网络的原理直接接触的实验类课程还是第一次,在学习前,大部分同学会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开始真正的分小组进行合作,刚开始时,对于路由器、交换机等还不是很懂,第一次实验时,有一点手忙脚乱,不清楚路由器间线的链接原则,拿着一捆线布置如何是好,根据实验教材的内容,进行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刚开始,配置结束,实际连接接口和配置的接口不匹配,导致信息不连通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小组成员再进行交流讨论或者是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有时我们回自己解决这一问题。有时就需要请教老师,这时,老师会过来会仔细的从线路的连接到配置的代码,一个一个的检查,然后问我们相关的问题,从本质上解答我们的问题,然后重新做一遍相关实验,检查通过了,我们可以选择去帮助其他小组或者提前下课。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的动手去验证哪些理论的结论,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或是自己各种方法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方法,在课上弄懂,课下再根据课上的理解整理成为自己的系统知识。三、《网络工程》的实验特点(一)合作性突出任何一个网络工程实验的进行,至少要两台以上微机才能组建网络环境,而且环境不能过于简单,那样会约束实验质量和数量,同时,为了保证实验效果的可靠性,每组可能要多台微机和相应的网络设备,或组建更大的网络环境,以尽可能接近实战的效果。相对于其他的可以在一个实验平台上均可在一套实验设备中独立完成的实验来说,网络工程实验的操作环境更为复杂,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网络工程实验时更加适合小组合作的。(二)综合性和连续性强网络实验具有它独有的特殊性,知识跨度较大,一般实验是在一两个教学课时后根据单科课程的学习内容来开设实验,而网络工程实验却要结合《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等多门课程来开设实验。有些实验与实验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后面的实验均要在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实现。这就成为了该实验课程的学习难点。从上述《网络工程》实验的特点中不难发现,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连续性。了解该课程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中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四、《网络工程》的教学特点《网络工程》根本目的是在对我们进行基本理论和技能教学后,使我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个中小规模的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维护等任务。因此,在本学期《网络工程》课程上,杨老师把实验室作为课堂,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杨老师很好的应用了创新思维教学方式:(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我们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我们学习的强化剂,它决定着我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决定着我们最终的学习效果。杨老师自身经验丰富,对大三的学生心理把握的比较清楚,在教学中经常给我们举例一些学长学姐或者老师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网络工程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的重要性,并且将网络工程与我们自身关注的就业等相联系,激起了同学们对网络工程这门课程的兴趣,保证了本课程的学习效果。(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以交流协作和相互督促的方式进行预习、实验探究,课后整理。在课前预习阶段和实验课程的操作阶段以及实验后检验阶段,教师围绕课程知识点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最后的全面、清晰的答案。在课后形成实验报告,有效的将分散的点整合在一起,这样大多数的问题是在小组协作下完成的,课后的实验报告主要是自己的归纳总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总结、归纳和反思的能力。(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杨老师把大部分的上课时间留给我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让我们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有更多的实践。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就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很难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一种动手能力。因此,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花费一小部分的时间来讲解理论知识,留更多的时间,给我们动手操作,将讲解糅合到实验的指导中,从而既减少了学习中的困难,又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对基本操作的认知。像网络工程实验,如果只是老师一味的讲、我们听的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老师讲得滔滔不绝,我们听得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得蔫头耷脑,我们学得一头雾水。这种课如果上成操作课,让我们自己动手,反倒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使我们了解了操作过程,学得轻松,效果更加明显。综上,笔者认为杨老师对本课程实验采用“实验时间不限、逐个检查提问”的方法是很合理的。“实验时间不限”是指课堂内完不成实验,网络实验室开放,杨老师陪着我们一起做实验,直到实验成功。“逐个检查提问”是指小组同学做完实验,然后杨老师对所有我们的实验进行检查并且提出与这个实验相关的过程要求学生会的。通过这些环节避免了我们的惰性,督促我们认真实验,也有效避免我们由于基础实验没有掌握而影响后续实验的情况发生。五、《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建议(一)课前预习验收机制教师在课后可以通过QQ群下发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学生课前更好的预习,在上课的时候,之前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的时间,可以改用问答式,再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进行补充和纠正,这样的方法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更加重视,实验得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的支撑,实验会做的越爱越好,越来越快,同学们也可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二)课后小组间交流机制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实验的完成情况,选择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每个组遇到的问题都不同,共同交流共同解决,这样更有利于组外与组外的同学的全面的发展,也有利于实验做的比较慢的小组能够充分了解到实验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没遇到类似的问题额小组也是一种学习。(三)严格检查提问体制实验结果固然重要,但实验过程更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考核我们的实验表现时,不仅要看实验结果,还要看我们做实验的逻辑性和判断性、实验总结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这样的考核才算系统、全面。实验后的提问,也可以根据实验的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这样才能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是真的解决了,这样会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更加准确,而且认真实验的同学受到鼓励,调动他们的实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动手方面比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六、结束语结合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实际情况和杨老师对《网络工程》的教学特点,本着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突出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十一周的学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在网络工程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网络工程》课程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以较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反映这样的课程哼适合我们。更能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当然,任何一门课的教学过程都有不同的特点,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式方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很重要,笔者通过亲身感受的课程,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于以后的《网络工程》的学习,提供参考。参考文献胡胜红,毕娅.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第三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李文.浅谈高校网络教学中网络工程实验的优化.张文渊,王健.《网络工程实验》学习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