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学分制的实施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左效慧[摘要]中职类学校由于受教学资源不足和教育对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实施学分制较之本科院校存在重重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时下各中职类学校的热门课题。本文在有效总结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践经验就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力求从理论和措施上解决中职教育实行学分制出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分制教育近年来,中等教育的改革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学分制再度成为各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探索热点。学分制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在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和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方面,比学年制更具优越性。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客观条件制约,学分制在中职院校遇到重重困难。笔者认为只要把握好学分制的精神,针对实际需要与客观条件,解决学分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和难点问题,中职院校同样可以有效地实施学分制。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和其他学校相关成功经验认为,中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要解决以下矛盾:一、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与学分制人才培养观念之间的矛盾。教育观念的落后是阻碍中职院校学分制实施的关键,学分制真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加强引导学习的同时将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选时间与进度。但这些与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教”和“管”的传统观念相悖,使“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很难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者的教学管理与服务中体现,而让学生选择教师和学习方式的做法更让一些教师与管理者无法接受。观念的滞后成为中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首要阻碍因素。为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学校班子的观念应向以熟悉教育规律为内涵、运用市场规律经营学校为手段、突出教学中心和质效中心的方向转变;教学管理者应树立规范、效率、质量、效益服务的中心观念;教师在树立新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同时,要从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教育观念上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落实“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学校要改变“唯成绩论”的落后观,建立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允许学生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发展与进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使学分制为学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养育志趣、培养创新精神提供可能条件。二、教育资源紧缺与学分制大量投入需要之间的矛盾。学分制的弹性学制和选课的灵活开放制度,使教学资源的使用面进一步拓宽,要求学校要有足够的教师、场所、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图书资料、活动场地与校舍。但事实上,师资严重不足、教实验实训设备滞后、图书资料缺乏、学习与活动场地拥挤、校舍紧张、管理制度与队伍都跟不上配套需求等现象十分突出。这种现实不足与投入需求的突出矛盾,是致使中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步履艰难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除了按需投入外,关键是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做文章。可以采用如下举措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尤其是缓解师资的不足。三、应用能力培养的依赖性与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实训课程占有较大比重,其教学内容要依靠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足够的实验实训设备和一定的教学经验才能完成,很难通过学生一般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完成。如果把这部分课程也放给学生选择,必须配备大量的教师和实训设备,这对一般中职院校来说根本无法做到。因此,强调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不是通过学生自学和一般训练所能学到的,若作为选修课开出,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学习的依赖性与自主性矛盾十分突出。四、教学安排的刚性与学分制学业的弹性及教学灵活性之间的矛盾。由于中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在分数线下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针对生源的这种现状,教学安排必须体现足够的引导性,课程要有固定的教学计划,通过刚性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来实现引导性教学。这是不少学校实施“学年学分制”或“计划学分制”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形式依然脱离不了学年制的限制,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素质与能力的差异,学有余力的学生不能提前毕业,也不能依据爱好选择更多的辅修课程或第二专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或能力不足的学生,不能工读交替或延长学习年限,教学计划不能与市场需求,特别是不能适应企业需要进行灵活安排。即使是完全学分制依然存在教学刚性安排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现实情况产生矛盾,不能很好地贯彻学分制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精神。因此,学分制的推行不是学校孤立能实现的,需要政府营造一个政策上的宽松环境,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首先政府部门应出台学分制实施的许可政策,推动资源共享,强调政府的宏观管理、政策指导和资源共享的协调性;其次是为学校的自主办学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协调解决问题的服务;三是努力构建与市场经济、教育规律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使不同类型、层次的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参考文献][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二[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广西教育厅,全区高等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4.[3]周正华.职业院校成功办学模式管理制度与学分制教学改革实施手册[M].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4]徐浩.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创新及课程与结构设置与职业指导实务全书(下)[M].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5]苟建忠肩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索[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浅谈学分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