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职代会行政工作报告(定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炼钢二厂十一届一次职代会材料之一投身改革凝心聚力快速落实迸发钢厂逆势成长动力——在炼钢二厂十一届一次职代会上的行政工作报告(2014年1月20日)刘亮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向炼钢二厂十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作行政工作报告,请审议。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2013年,全厂职工围绕预算目标,创新思维,深挖潜力,持续优化资源,全面激发活力,取得来之不易的较好业绩。全年钢总量813.68万吨,其中碳钢534.86万吨,不锈钢278.82万吨。实现利润15.98亿元,完成预算目标的93.5%。1、创新改善、提高效率,推进全厂管理变革。实施员工成长积分管理,建立绩效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员工成长;健全完善全厂绩效考核体系,对重点工作和项目实施督察、外协整顿、推行新型点检系统等各项管理活动;实施北区电炉配料业务由原料车间划转至冶炼三作业区、重新设置北区渣跨岗位编制并对管理界面进行优化、连铸三作业区实施操2检合一管理模式、外协回归143人等流程优化工作;组织完成新建项目的岗位设计及人员配置,积极稳妥安置临钢援职及大学生顶岗实习人员。20个“命题承包”活动开展,促进了全厂生产经营工作的持续攀升;作为公司试点单位,完成操作岗位能力标准编制与员工职业技能测评工作,推动了员工技能提升和全厂人力资源优化。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能上以下机制进一步完善。依据干部绩效评价结果,对7个作业区共计15名科级干部进行了任免(调整),全厂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2、逐级检查、稳定受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认真落实“0123”安全管控模式,严格执行班组安全值日制度,实施领导干部现场安全带班制度,狠抓生产、检修、技改三方交叉作业安全管控工作,推动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创建“现场量化检查+严格+认真+保护”的安全文化,促进了全年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持续强化现场检查,规范人员作业行为。开展厂领导带班检查,专业科室专项检查,作业区主管、助理、安全员每日安全检查,安全员每月互动检查,节假日跟班检查,定期岗位夜查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活动,共检查16个单位,68个区域,查处各类问题383项,整改率100%。3持续开展现场专项安全大检查工作。开展厂内特种机动车辆专项整治活动。全厂共排查有限空间756处、96处窒息性气体相关场所,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深入开展新设备专项危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活动。扎实有效推进班组岗位安全达标工作,全厂133个班组评选出16个厂级三星级班组。规范外协单位安全管理,组织36家外协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和《职业健康管理协议》,严格进行《安全准入证》年度复审。组织各外协单位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危险认知强化培训,累计受训1638人(次)。3、融合贯通、科学组织,推动生产精益控制。落实每周生产例会制度。融合技改和生产计划,做好分阶段生产规划,充分发挥新增设备优势,实现产能最大化。11月24日不锈钢产量10334吨,12月15日碳钢产量21035吨、25日钢产总量29529吨,均创历史新高。以韩国浦项和德国巴登为对标对象,以北区电炉工序为试点,建立误工档案,开发并形成误工管理系统。生产组织实施节点管理,强化过程操作控制,电炉热停工时间相比上年减少63.7%,不锈钢相比上年增产13.4万吨。关键指标明显提升。南区不锈钢转炉炉龄最高674次,创投产以来最好水平。南区2号、3号转炉炉龄先后达到21668次、21407次。北区不锈钢炉产量相比上年月均增加1.45t/炉,4北区碳钢连铸机作业率提高1.57%。4、完善体系、精益控制,质量管理不断进步。针对薄弱和瓶颈环节,技术质量系统形成南、北区不锈钢和全厂碳钢质量监控体系;每周召开质量例会,通报情况、制订措施、安排落实;建立南北区各工序生产历史情况查询和钢种操作要点提醒机制,避免重复性和主观性错误;开展每月质量竞赛活动。开展宽幅304表面质量攻关、400系钢种提速、400系钢种水爆研究及无修磨试验、不锈钢异钢种连浇、SUH409L局修试验、包晶钢角部缺陷攻关等一系列质量攻关活动;开发不锈钢换中包操作工艺,采取铸坯预判、取酸洗试样、辊缝仪检测铸机状况等措施改善碳钢铸坯角部质量状况;完成了复合喷吹工艺、南北区中频炉、连铸机、AOD炉、转炉、LTS等新设备投产前工艺规程的准备和投产后工艺质量的改进和跟踪工作。全厂国家受理专利43项,授权31项。发表科技论文25篇,其中:国家级4篇、省级2篇。“结晶器高液位中间包快速更换技术开发及应用”成果获全国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5、规范点检,计划检修,推进设备管理体系化。适应装备多样化、现代化、自动化、精细化的要求,积极推动点检仪上线运行,固化点检员每日工作流程,点检实现路线化、格式化、数据化、网络化、专业化,点检实施率达99.91%。5开发备件库存“超市”模式管理系统,机旁库由52个整合为7个大型库,全年修旧率30%,利用积压库存200万元。持续推进TPM管理,全厂职工改善提案参与率79.71%,实施率99.61%,人均提案数2.62件;六源整治持续深入,整治率99.98%。完成北区3号转炉、公用系统、天车系统年度检修以及南区2号、3号转炉出钢滑板挡渣设备安装,对不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南区偏跨50吨天车予以拆除。6、优化结构、精细测量,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开发转炉脱磷铁使用铬渣钢工艺以及在南区冶炼铬钢加铬废,全年消化铬渣钢2.19万吨;使用镍铁替代纯镍,全年累计使用镍铁1735吨,替代纯镍611吨。全年累计使用铬镍生铁总量88.8万吨,相比上年增加8.9万吨;铬镍生铁单耗完成641.5kg/t,较预算提高41.5kg/t,7月份北区不锈钢铬镍生铁单耗691.2kg/t,创历史新高。降本增效完成6.27亿元,完成预算目标的95.3%。实施不锈钢冶炼工序能耗分类管理,能源介质消耗按钢种统计分析。北区1号电炉采用双枪吹氧,降低电耗20kwh/t,AOD除尘风机变频改造,月降低电耗约180万度;实施余热发电冷凝水回收利用、改造钢包底吹氩系统自动接通等项目;北区1号转炉在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活6动中获“优胜炉”。7、统筹安排、资源共享,技改工程有序推进。统筹安排,南北区资源共享,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工程建设问题。南区中频炉、脱硫站改造、4号转炉、4号连铸机、1号连铸机改造等工程项目均热试一次成功。2号RH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北区0号连铸机、LTS、0号AOD炉、3号50吨中频炉相继竣工投产。在陆续实现投产目标的同时,极大地锻炼了职工队伍,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和项目管理人才。8、层级培训,互动提升,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在全厂创新形式多样、注重效果、互动强烈的多角度、多层级的实用培训机制。每周利用双休日对主办以上人员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全年组织培训45次;每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课题汇报,定期举办大型专业讲座;对岗位员工的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进行强化培训,安排组织考试11期79场、共4840人(次),促进了职工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岗位技能的提升。拓展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通道,积极推进首席师队伍建设,7名专业人员受聘首席师岗位。冶炼二作业区吕涛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连铸一作业区张润平荣膺山西省“十大最美劳动者”之首。79、提高职工职业操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促进党建工作。在公司企业文化引领下,适应二钢发展的需要,不断赋予“千锤百炼、始终如一”新的内涵和意义,形成积极向上、正气压邪、道德高尚、不断学习的行为习惯。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公司第一批活动单位,是省督导组指导的唯一单位,严肃开展“四风”整治运动等等。成绩催人奋进,不足尚需改进。通过对标,部分关键指标仍然存在差距;产品质量还有波动,已经解决的质量问题时有反复,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影响全厂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设备功能精度的实现和保障仍显不力,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厂产能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随着技改工程的相继建成投用,现场作业环境愈加复杂和多变,安全管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安全管控不容许丝毫懈怠和马虎;外协的回归和运营效率的提升,需要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存量人员组织;在企业大变革行将付诸之际,一些干部职工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缺乏,思想存在惰性,缺乏闯劲。二、2014年的工作任务随着主要技改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投产,全厂生产经营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工艺、新设备、新职工全部处于磨合8期;产能过大成为前后工序的瓶颈,规模突增以后的变化,迫切需要固化流程和格式化工作、计划尤显重要;成本控制成为核心,环保成为重点,质量控制成为难点,工艺创新成为增长点、文化建设成为凝聚点;大规模工厂需要数字化记录、计划性工作、流程化执行、简单化创新、丰富化生活。2014年全厂的工作思路:以“稳”为核心开展经营工作,以“人”为中心开展党建工作,形成二钢特色工作模式;生产稳定受控:精细策划,统筹布局,形成计划与实际高度拟合模式;设备平稳运行:专业点检,重点改善,形成长周期无故障运行模式;工艺稳步固化:大胆设计,精心测试,形成不锈钢冶炼新模式;培训稳固实施: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形成互动、触动的学习模式;流程稳妥改善:群策群力,规划周密,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通过强化基础管理,约束人的细节行为,实现人员思想稳定,生产经营稳定,安全稳定,成本可控。采用积分制等管理手段,团结职工群众,打造信息化智能工厂。2014年全厂的工作目标:1、成本:完成公司分解降本任务7.5亿,其中纯镍使用低于1000吨/月;2、质量:不锈钢废品率低于1%;3、安全:无微伤(含)以上人身事故及恶性生产事故;94、设备:无故障运行;5、产量:完成355万吨不锈钢,同时不铸铁。2014年,要紧紧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以落实“0123”安全管控模式为核心,隐患快速整改为主线的安全控制。继续以法律为指导,定期识别和获取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及时修订安全管理制度、规程及标准,有效落实公司“0123”安全管控模式和“一高两严”的要求。狠抓逐级安全责任落实,严肃安全生产奖惩。作业区管理人员检查设定数量要求,强制推行,逐级检查,快速整改,完善标准,形成各层级“责任—履职—测量—追究”的闭环管理。针对“四新”设备工艺开展专项危险辨识和风险防控,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安全运行。分层次、分专业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提高专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生产现场、办公现场、工房现场的清洁定置作为安全工作的第一基础。开展标准化作业区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岗位安全达标工作。深入开展班组自主管理,完善安全值日制度,强化岗位职工安全互保,大力推进以星级班组创建为载体的岗位安全达标10工作,引导职工“写下要做的,做好写下的,记下做过的,跟踪要改的”。客观分析安全现状,细致诊断安全问题,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核心,突出重点环节,制订具体措施,全员动员,全方位管控,狠抓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快速营造具有二钢特色的安全氛围。2、以计划值一贯制管理为核心,误工管理为主线的生产精益控制。以周生产例会为载体,充分体现生产计划的科学性、高效性,发挥新增设备优势,实现产能最大化。应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生产组织的周密性。将生产组织的格式化工作做精、做细、做极致。通过计划值管理,结合标准时间,设计生产组织模式,快速试行,优化完善;明确工序标准作业时间,制定组织模式,严格按计划组织生产和设备定修。以误工记录作为现场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全面总结,优化提高,建立完善误工管理体系。弱化调度室对现场格式化工作内容的控制,强化突发事件或非格式化工作的处理能力。规范异常处置原则,减少异常损失;根据铁水状况和废钢情况,动态调整铁水消耗,确保碳钢产能最大化。结合生产组织模式动态平衡原料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不锈钢冶炼成本。通过异钢种连浇、调宽等措施提高连11铸机作业率;着力解决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瓶颈环节,加快物流速度。3、以修磨损失最小化为核心,钢水纯净冶炼为主线的质量控制。加快实施中频炉最优工艺方案,快速突破,炉料结构完全成型,创造最大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