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校本课程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内容提要【教学内容】:课程制度(案例)【教学目标】:掌握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促进学校改进;掌握通过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课程制度的生成的方式和路径关于学校课程制度的研究案例:特色学校建设研究研究的流程:行动研究计划执行(行动)勘察(收集实评价﹑修正等行动研究的缘起缘于美国柯额利尔在1933-1945年探讨关于改善印地安人与非印地安人之关系的方案。他把这种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称之为“行动研究”。库尔特·勒温在社会心理研究中也采用了行动研究方式,并在1946年第一次在其文章中“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描述了研究过程,规范为三个步骤:问题计划-问题实行-连续评价。20世纪50年代行动研究思想被引入到教育领域,这一时期重要的倡导者是柯雷(M.S.Corey),在1953年《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将行动研究的定义用到教育中来。概念界定行动者和研究者共同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并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以指导行动。对行动研究的归纳主要有三种: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如何开展一个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流程的典型学说考瑞:明确问题-确立目的和过程-按设计好的步骤行动-整理材料-检验原则艾略特:诊断或发现问题-初步研究分析-拟定整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评价行动研究我国台湾学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批判和修正-试行与考验-提出报告。案例:特色学校建设研究缘起:直接原因:为何要进行这个研究?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发展,从一般校变成优质校。背景原因: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F省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教育发展的三阶段:1,全面普及发展重点的建国初期教育发展阶段,数量扩张。2,教育从非均衡向均衡发展时期,十二五规划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质量提升。3,发展有特色的学校,打破千校一面。追求卓越的优质教育。地区原因:F省S区教育发展的阶段,适合进行特色学校建设阶段。如何展开展研究?发现问题确定问题:特色学校建设调查问题制订计划: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完成任务、期限、工作方式开始实施:采取措施评估与反思上述也是行动研究的流程行动研究实施的过程下校调研,基线调查,围绕课题,找出核心问题不断反馈方案,随时调整前期要制定调研工具,如访谈提纲、座谈提纲、问卷、量表等确定要调研的内容,受访对象,教师、校长,还是学生,事先确定好组织形式,时间安排。问题?现在由你来主持和推动这个课题,接下来你会怎么做?怎么理解诗之校?(大同老校区校园:红墙环抱、碧玉成荫,古朴典雅、如诗如画。胡校长:温润宁静、拥有小纯真与大教育的理想。)如何推动?首先,对特色的定位。解题!诗之校之印象?诗之校是一种理想的高雅的教育,充满审美与精神追求。令人向往。在我所见过的众多学校之中整个学校给人一种文化上的宽松感,精神一致,浅显地说,很有文化。为什么要建设诗之校?教师的疑问?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课题研究?给我们添麻烦、上好课就完了、任务已经很多很累了……、跟我相关吗、对我有什么好处……、会占用我多少时间、校长会不会让我参加、我想不想参加……大同学校特色建设分析:优与劣优势学校文化比较明显,形成了很好的制度规范,无论从后勤到教员,融通一体。将诗之校特色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精神力量。学校有一个好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坚定地发展大同的教育理想。有一个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中层集体、有规范的教员。诗之校特色已有一定的基础。从2002年以来,诗之校特色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学校有弹性和可提升的空间。劣势学校高中部生源为四类生源。教师在理解诗之校特色上有些困难,不能达成一致,并且难以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与体现。基于第二点,还存在对诗之校理解的偏差。诗之校特色等同于诗歌教育?诗之校将培养出具有什么气质的学生?太飘逸?太细腻的男孩子??理科在把握诗之校上的认同度低。文科在把握诗之校上是否过犹不及?特色学校的建设只是学校改进、提升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切入点。诗之校只是力图将学校变得更好的众多课题中的一个,希望把学校变成优质,优而更优的学校,推进一个学校更好,需要有一个目标,共同的愿景,可以是诗之校,也可以是别的任何形式,例如,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特色等,但是需要有一个核心精神理念,使全体成员认同一致。我们都说好,可能你认为的好和我认为的好,我们彼此认同的好,以及好学校不在一个程度或层面上,要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使我们对于学校的认同一致。这样在这个群体里生活的人有共同愿景,有一致的文化,有归属感,对于外人来讲,能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文化,成为一个品牌。“诗之校”定位与特色什么是诗之校,具有包容的教育精神。什么是诗之校,能上(宏观),能中(中观),能下(微观),具有包容的教育精神。诗之校之诗的内涵与诗歌的内涵是不同的,源于诗歌而超越诗歌,抽象到诗意,融合为诗性。是一种对于理想的审美的充满乌托邦的超越实用主义的教育精神的追求。诗之校特色要与大同中学精神相融如何建设诗之校?推进步骤:最初的摸索:在诗歌教育的形式上投入的比较多中期的推进:逐渐由诗歌教育延伸到诗意的提升,拓展推广到以诗意课堂教学、科研为核心的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教育后期的提升:在学校文化上核心精神理念融合一致,使学校的文化提升,上一个位。诗之校的发展阶段:从形到神的过渡具象为诗歌教育——初级阶段抽象为以诗意课堂教学、科研为核心的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教育——中级阶段提升为诗性弥漫校园的教育,形成稳定一致的学校特色——高级阶段诗之校的结构图,具象的积聚。具象之一:诗歌,开始与辅助。具象之二:课堂教学,诗的另一种表达,标准:美与妙。具象之三:教师科研,自主参与,群体解读,成规范化。具象之四:中层集体,研讨与反思,负责与自主,不断建构。具象之五:学校文化,兴。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卷入,希望教师们都成为学校的主人,成为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意见,和批评的人,共同促进学校改进,文化提升。诗歌教育到底到什么程度,和应该把握的方向:“有余力则学文”如何建设诗之校(发展的重点)?1、德育为根基2、课堂教学为核心把这两件事扎扎实实的做好:基础不牢,基本工作没有做好,诗歌教育特色容易流于飘逸。寻美而没有核心精神也容易根基不稳。因此要老老实实的研究课堂教学与德育。如何将诗意落实于课堂教学?诗意课堂标准(宏观),什么是诗意课堂?1、越符合学科教学规律、教学特点的越是诗意课堂,探索本学科的思维特质、教学特点与学科规律。在教学之中反映出来。.2、前提是有效,这是最基本前提。如果有效都达不到,谈不上诗意,我们追求基于第一点基础之上的实实在在的教学。在有效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整体尽可能体现出诗的丰富与美的特点,而在教学方式与方法及环节上体现出诗的妙的特点。例如:折纸探究展现平行四边形判定就很好,数学课它的诗意可能展现为简约、规律、探索。每个学科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一些核心词、关键语词,能体现这个课堂的理想状态。诗之校的德育目标?诗意人生中倡导尊重、感恩、文明、自由的精神;——摘自《大同中学特色发展规划》提出重视爱心教育、礼仪教育;内有爱心,外塑礼仪,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自《大同中学特色发展规划》希望能够在德育处或者校本课程里开发设置一门课程,推动圣贤教育。诗之校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读诗写诗创作诗,其一提升他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是最基本的,包括作为人的一些优美的特质,将来可能过上诗意人生的一些品质奠定基础;第二,通过他们读诗、感受诗、创作诗而培养他们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审美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们理解、宽广、悲悯、责任、使命等的这种和大同中学一脉相承的精神气质。但是不要偏了,男孩子太飘逸,这些不是我们希望追求的。选拔种子教师组成课题组五个(每个课题形成一个新的课题组,教师的行动研究)一、学科课程改革史与现状研究。二、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评价。三、诗教校本课程开发与体系建构。四、校本课程审议制度研究。五、毕业生去向的追踪研究。课题分组:教师的行动研究“中学理科诗意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召开研讨会3月22日下午,进行“中学理科诗意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交流会。交流对“理科诗意课堂”中的“本真”“灵动”“尚美”核心概念的理解。陈希梅副主任主持会议。傅天朝、蒋惠芳老师发言;罗炳杰老师点评林峰、邱丽华两位老师的数学课,胡育安校长讲话。附件:“本真、灵动、尚美”的物理课堂——构建诗意的物理课堂研讨傅天朝、解读“本真、灵动、尚美”——构建诗意的高中生物课堂·之一张羽、打造“本真·灵动·尚美”的物理课堂文化。夏春阳、本真、灵动、尚美概念学习心得体会。刘一苇注释:资料来源詹荣康。“本真、灵动、尚美”——构建诗意的物理课堂研讨.傅天朝:一、物理课堂本源问题的思考1、“为何教”——教学目标(价值本真):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尤其是他们的科学素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物理并不是为了明天去进一步研究物理,而是有助于他们去正确面对和决策今后所遇到的大量的非物理问题,从而为一生文明、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正因为这样,要回归学生本位的取向。注释:资料来源詹荣康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及课题论证意见学校:演武第二小学论证时间:2011年11月24日规划题目:“墨化教育”特色发展规划对课题的中期反馈: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及课题论证意见一、主要优点通过SWOT分析,学校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墨化教育”的学校特色,以书画立品、墨化立德、润化为人的理念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特色鲜明,定位准确,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体现出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目标。(一)“学校特色规划”思路比较清晰,逻辑严谨,体系完整,语言流畅,完整地表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二)“规划”提出的五个子课题,涵盖了学校文化建设、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墨化课堂建构,子课题设计合理,能够对特色学校建设起到支撑作用。(三)特色课题研究队伍结构合理,教育研究水平较好,积极性很高,有浓厚的研究氛围和扎实的研究基础。第三章课程编制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课程编制的基本理论课程编制一词来自英语curriculumdevelopment,又译为“课程编制”、“课程编订”、“课程发展”或“课程研制”。课程编制:1、钟启泉参照日本人的观点,把课程研制看成“是指借助学校教育计划——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改进课程功能的活动的总称。”这种理解的合理之处,一是揭示了其活动性,二是概括了课程研制的目的——改进课程功能,三是触及了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问题。但不明了之处有二,一是把课程等同于教育计划,二是似乎与课程改进概念有相混淆的地方。2、陈侠没提课程研制,而提法与之比较接近的课程编订,并将其定义为:“实验、研究、编辑和审订教学内容的全过程。”这就揭示了课程研制的过程特征,但是也把课程研制游离于学校活动之外了。3、英国的菲利普·泰勒和科林·里查兹在70年代末,考察了欧美运用“课程研制”一词的比较混乱的状况,把它定义为:“那些精心计划的活动总和,通过它们设计出学程或教育活动模式,并提供给教育机构作为其学程或教育活动模式的方案。”这把课程研制的活动性揭示出来了,但仅被当成悬浮于学校之外的活动。4、美国的奥利瓦,则从分析课程的定义和课程的目的入手来探讨课程研制的涵义,这种理解,视野比较开阔,着眼于课程目的的实现,揭示了课程研制是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的过程。但是,他只看到了学生学习经验的媒体,没能揭示这种媒体的实质。课程研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了从提出变革课程的动议、确立理论原理、制定课程文件,到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的一系列环节。从课程价值来看,课程的实质就是预期教育结果的重新结构化序列,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实现预期教育结果。所以,课程研制就是将预期教育结果结构化、序列化和现实化的过程。):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curriculumdevelopm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