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18世纪启蒙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文学自测题及参考答案第五章18世纪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是(C)。A.斯威夫特B.理查生C.笛福D.菲尔丁2.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A.《格利佛游记》B.《鲁滨逊漂流记》C.《汤姆·琼斯》D.《克拉丽莎》3.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A.现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4.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A.《鲁滨逊漂流记》B.《格利佛游记》C.《克拉丽莎》D.《汤姆·琼斯》5.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A.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B.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C.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D.布莱克的《经济之歌》6.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A.拜伦B.雪莱C.彭斯D.济慈7.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C.《天真汉》D.《拉摩的侄儿》8.“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A.《天真汉》B.《老实人》C.《波斯人信札》D.《爱弥儿》9.《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A.狄德罗B.卢梭C.孟德斯鸠D.伏尔泰10.《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A.尤丽B.苏珊娜C.绿蒂D.玛加蕾特11.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D)。A.20年B.40年C.50年D.60年12.“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B)。A.《力士参孙》B.《浮士德》C.《普罗米修斯》D.《阴谋与爱情》二、多项选择题1.法国哲理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C.《新爱洛绮丝》D.《爱弥儿》E.《熙德》2.狄德罗的三部哲理小说是(BCD)。A.《新爱洛绮丝》B.《修女》C.《拉摩的侄儿》D.《宿命论者雅克》E.《天真汉》3.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中代表作品是(CD)。A.《浮士德》B.《赫尔曼与窦绿苔》C.《少年维特的烦恼》D.《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E.《威廉·退尔》4.《浮士德》在艺术上的特色是(ABC)。A.以幻想为主,将写实与幻想结合B.用辨证的方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C.作品形式多样化,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D.作品情节集中,完全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E.神秘梦幻的中世纪手法三、专业术语解释1.启蒙运动2.“狂飙突进”运动3.感伤主义文学4.哲理小说5.正剧四、理解简答题1.启蒙运动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五、六、2.狂飙突进运动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到70年代,出现了“狂飙突进”运动。这是一个具有德国特点的资产积极的文学运动。不同于其他国家,这是一场民族文化运动,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反封建斗争达到高潮的标志。参加这个运动的作家大都是青年,他们不满于启蒙运动的温和精神,不满于统治阶级,要求进行公开的斗争。此运动并无明确的目标,往往带有个人反抗的狂热性质,领袖是理论家赫尔德。其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代表作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和《少年维特之烦恼》。3.《少年维特之烦恼》思想意义和影响。五、综合论述题1.《浮士德》的思想内容及其意义。2.“否定精灵”梅非斯特形象分析。3.浮士德形象分析。4.浮士德和梅非斯特的辨证关系。第五章18世纪文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A6.C7.A8.B9.B10.C11.D12.B二、多项选择题1.ABD2.BCD3.CD4.ABC三、专用术语解释1.启蒙运动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质的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2.3.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产业革命以后,现实矛盾加剧,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寄希望于艺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感伤主义这一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阶段。他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传统小说大都以情节为基础,遵循着因果规律重新组织现实生活,而感伤主义则开辟了一种以心理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事方式。这种新方式的产生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4.哲理小说是德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目的不在于全面的描写个性和细致的描写历史环境,而在于以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的形式,使读者了解作者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它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5.正剧由法国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这种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它采用散文的形式,描写现实社会斗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四、理解简答题1.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表现。它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具有全欧性质的又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是清算“中世纪废物”(列宁语),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准备,为新的社会经济关系而斗争;但由于这个运动在各国的发展不平衡,任务也不完全相同。英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其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任务。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国家。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首先就是要用那个永恒的理性及建筑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摆脱愚昧、麻痹世人的宗教迷信的谎言;另一方面,还要从政治上,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基于天赋人权的理性国家而奋斗。2.德国启蒙运动发展到70年代,出现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反封建达到高潮的表现.参加这个运动的作家大都是青年,他们不满于启蒙运动的温和精神,不满于统治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大喊大叫,崇尚天才和叛逆;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崇尚自然和自我。狂飙突进运动并无明确目标,往往带有个人反抗的狂热,是一个具有德国特点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3.歌德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小说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其他见闻写成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有才华,有热情,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是,社会却是丑恶的:庸俗麻木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保守腐败的官场……,这一切就象一张无形的灰暗的网,罩在维特的心头。他不断的与之冲突,也不断的逃避,性格也日甚一日的内向和忧郁。他逃离城市的庸俗与烦闷,来到了乡村,在大自然的怀抱和淳朴的民风中得到了短暂的安慰;他同绿蒂一见钟情,但面对她及其未婚夫,只能给他再添上一层精神苦闷。于是他回城到外交部门工作,可又受到上司的歧视和贵族的当面侮辱,他再次逃离城市,又回到绿蒂的身边。面对已婚的绿蒂,他更陷入嫉妒的忧伤。至此,他感到无处可逃,生命已无价值,精神崩溃,饮弹自尽。总的看来,维特是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他比那些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者要清醒得多,激昂的多;但正因此注定形成了他性格的软弱性,他总是以逃避的方式来反抗,缺乏战斗性。维特的性格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正因为如此,它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竞相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维特自杀者不乏其人。五、综合论述题1.《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其主要有:(1)对德国丑恶现实的描绘;(2)对教会伪善的讽刺;(3)对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揭露;(4)对反动思潮的嘲笑抨击。但其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诗剧的意义,在于它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憧憬、追求、成功、幻灭,再憧憬、再追求、再成功、再幻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超越自身、发展进步的;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与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现代人格基础。2.梅非斯特是《浮士德》中的另一重要人物,是一个来自北欧传说和基督教传统的形象(即《圣经》中的撒旦)。他在诗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这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典型,是情欲的化身,“恶”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寓意型的形象。梅非斯特是情欲的化身,寡廉鲜耻是他的本性。梅非斯特主观作恶,客观行善,是对浮士德形象的补充。他对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观上起着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尘世,主观目的是要诱惑浮士德堕落,实际上却帮助他摆脱阴暗的书斋,投身于社会实践;他多次诱惑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使浮士德从错误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进步;他忠实地完成了上帝赋予他的使命:鞭策人们精神中的懈怠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另外,作为长期观察社会邪恶的厌倦者,作为虚无主义者,梅非斯特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好事情,他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使他能机警的表现社会的邪恶和人的弱点,所以他有时候能讲一些精辟的话语。总之,梅非斯特在诗剧中的调侃、讥笑,不可否认的构成了对社会邪恶的批判,虽然他主观上是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站在魔鬼邪恶的立场上来看待社会现实中的邪恶。可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嘲讽格外辛辣,他的批判更切中要害,产生了以毒攻毒的效果。同浮士德一样,在梅非斯特身上,也同样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思想。3.《浮士德》的主人公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为了人生的真义,为了体察那短暂的、至善至美的一瞬,他不怕以鲜血和灵魂做低押;他在探求人生意义、探索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生无所惜、坚韧顽强、非凡毅力和品格。他经受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离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无论是在人间或在天上,没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