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申金波小学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数学能力的初级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有更大的积极性才是关键所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继续学习中激发的。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愿意学、快乐的学、有效率的学。反之,如果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就没有求知过程,学习也不过是灌输知识,是不会出好成绩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的主要的方法是创建一个幸福和光明的教学环境”。兴趣是一种感情的色彩的理解,是要知道,保留一些东西的必要性,是推动人的认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最活跃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有意识的动机,一种探索的驱动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数学学习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中表现的最重要、最活跃的成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学习数学,让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好坏,一旦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数学有负担,反而会认识到学习数学,这将是一个愉快的活动。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所以笔者根据调查和研究大致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新型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感兴趣程度往往和对任课教师的喜爱程度有很大的联系,如果学生喜欢这一门课的任课教师,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这一学科的学习中。所以教师要充分给学生爱的关心,充分信任学生,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1.1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的是热爱学生,平时多找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还可以多和学生互动,比如:一起参加一个集体活动,这样就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所以,学生们会更加喜欢教师的课堂,从而喜欢上了这门学科。小学生大多数都很敏2感,尤其是在学生思想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教师要真心地帮助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朋友的身份体会孩子的感受。反之,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侮辱或行为上不当的举止,学生就会产生反感和不信任的情绪,大大影响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教师更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微小的动作,每一个微笑,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1.2营造新型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应充分调动好的课堂氛围,充分与学生合作,放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做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好参谋,为学生解决困难,提供帮助。好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令人心驰神往的事情,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体现。做一个询问者和仲裁者,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轻松感,将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平台,数学学习中一些抽象的概念,空间想象等要求都可以通过多媒体使问题变得简洁明了。向学生提供有趣的多媒体环境,具体形象地表现出知识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小学生在课堂上不免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通过多媒体特有的画面、声音、图像等特点,形成对学生的刺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习兴趣。如:在“平均分”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计出学生喜爱的“西游记”里的四位经典人物,有26个桃子,要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如果有16个桃子,那么平均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呢?让学生现场用鼠标操作,将桃子拖离箱子,分到每个人的面前,这样将枯燥的抽象概念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兴趣而且不易忘记。另外多媒体还有很多元素可以使用,图形的变化、声音、变色等。这样的教学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圆的周长”一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用绳绕硬币一周,测绳的长度从而知道硬币的周长,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一过程,伴随着声音的突出,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化曲为直”的数学学习思想。无论现代信息技术是多么好的一个平台,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和工具,不能直接替换教学本身,不过是教学过程的方式变化,感受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运用的艺术,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帮助和收获。3、创造和建立多样的教学形式1.1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3新课改中指出把“学”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1.1.1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只要一说到故事,就立马跟随着教师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地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对故事的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所蕴含的教学内容中。创作故事的情况下,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获得隐含在故事中的知识。例如:在“比较大小”教学时,可以编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美猴王要过生日,就请动物园里所有的小动物来吃饭,还说哪一种小动物来的人物最多就会有特别的奖励。听到这个消息,动物园的小动物们都欢舞雀跃。到了生日那天,果然来了很多的小动物,美猴王就派小猴子清点各种小动物的人数。小猴子不一会就点好了,大象有15头,蚂蚁有65只,小狗有45只……可是小猴子不知道究竟哪个数字大,又不敢去问美猴王,急得直挠头,不知道该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可以帮帮这位小猴子吗?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这个机会,愿意帮助小猴子完成任务,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学生就会很快的学会比较大小,最后也顺利地帮助小猴子解决了难题。故事情境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阶段而变化。对低年级的学生,有趣的童话故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创作有趣的情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创建一个有趣的故事的情况,应该创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让他们的心中有成功的经验和情感上的满足,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六年级的《圆的周长》这一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一年一度的比赛就要激烈的开展了,可是这一次的比赛有很大的创新,两位选手是绕着一个圆形的跑道进行比赛。教师在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学生中却有人在说:“又是龟兔赛跑……”;“这种故事都听了几十遍了,真烦。”……一节课下来,收获的学习效率当然是很低了。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阶段,对故事背景的兴趣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的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并积极热衷于参加其中的角色。中高年级学生对于这些童话故事反而感觉幼稚了。因此,故事的情况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利用。1.1.2创设游戏情境小学生爱玩的性格,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这点,一味枯燥的说教必定使他们感到疲劳乏味,达不到好的效果。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好玩的特点,设置有趣的游戏情境,把新知识蕴含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高度集中,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既能达到教学效果又不感到乏味。例如:在九九乘法表全部学结束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游戏,一个学生说七七,后一个同学就要说49,反之一个学生说32,另一个学生就说四八……这样的游戏既锻炼4学生对乘法表的掌握熟练度又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时刻保持大脑的高度集中和兴奋状态,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1.3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能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常常会表现出对新的东西有很高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悬念,有意识地创造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困惑”,从而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处在渴望解决问题的高亢的情绪状态中,激发探索问题根源的兴趣。例如:在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给出一句话:“树上和树下一共有19只松鼠。”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然后给全班同学提出只能用减法去计算的问题。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多又好,并能计算准确。树上和树下一共有19只松鼠,有小松鼠宝宝的7只。没有宝宝的有几只?算式:19-7=12(只)树上和树下一共有19只松鼠,大松鼠有10只,剩下有几只?算式:19-10=9(只)树上和树下一共有19只松鼠,在睡觉的有9只,没有在睡觉的有几只?算式:19-9=10(只)给出一句话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又开发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也许学生会提出一些大胆的问题,教师应给以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1.4生活和教学有效地结合生活即数学,数学的本身也就是源于生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找到有效的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最好方法之一,也是一个好的方式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发现,适当的时候可以作记录,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出生活性,应注重学生的“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在教学时设置一定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数学处处存在在身边的亲近感,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与除法的应用题时,出示这样的题目:甜甜和芳芳住同一栋楼,甜甜住四楼,甜甜住五楼甜甜每天走60阶到家,那么芳芳需要走多少阶才能到家?将数学的应用题充分联系到现实生活,同时不能忽略一楼没有台阶这个重要的信息。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认识到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1.2给学生提供自主表现的舞台1.1.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习兴趣5活泼是小学生的独特性,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组织学生以活动为主要事件,进行一些操作和参与到实际问题,给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的动手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相对比较抽象的汽车行程问题中,有一题:小汽车每小时行驶80km,大卡车每小时行驶100km。两车分别从相距250km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两小时后两车的距离是多少km?在这一题的解题过程中,有一个隐形的未知条件,就是并没有说明行驶方向,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两个学生进行现场演示:第一种情况是两个学生同时相对而行;第二种是同时背道而行;第三种是两位学生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行驶,速度快的在前面;第四种是两位同学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行驶,速度慢的在前面。通过学生演示过后再进行解题,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之后很快会意识到需要分四种情况讨论:第一种:两车相对同行,相遇后继续前行。算式:(80+100)×2-250=110(千米)第二种:两辆车背道而行。算式:(80+100)×2+250=610(千米)第三种:两辆车相向而行,速度快的大卡车在前。算式:100×2+250-80×2=290(千米)第四种:两车相向而行,速度慢的小汽车在前。算式:80×2+250-100×2=210(千米)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然而在教学时,组织学生集体合作,也是非常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形成学生们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