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小课题选题指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南(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实实在在地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第一,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第二,改进校本科研培训途径第三,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一、什么是教师小课题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用分析的客观的方法研究。将大问题分析为数十数百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至少有一人继续研究,如是,即使大问题也不难解决了。”——陶行知“教师小课题研究”,也叫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行动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其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一定实效。一般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二、“小课题研究”有什么特点?“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研究目标的研究活动。具有切口小、方向明、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小:即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例:“初中英语口语测试与学生英语成绩提升研究”实:即问题是本学科、本校、本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教中研,研中教,研究成果体现在教育教学改进和有效上,凸显实效性。例:“初中毕业班后进生转化研究”、“加强七年级学生自习课堂自主管理的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兴趣之研究”。短:即周期短。时间短则两至三周,长则三至五个月,一般不超过一年。三、小课题研究的理念(一)问题即课题可以研究如何教的问题,研究课程目标,研究课程内容,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考察并总结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和实践中的得失;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去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课程的开发;研究学生学的问题,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等。把问题转化成课题很关键,要将一个简单的日常问题进行有效转化,使之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才能得以持续深入研究。问题变课题的步骤:(1)罗列问题(把自己感到有困惑的问题列一个菜单)(2)梳理问题(找出重要的、根本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身,分析自己工作环境和条件)(4)剖析问题(找到切入问题的突破口)(5)整合问题(抓住研究问题的根本,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行动即研究“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的成员。”——英国著名课程学家斯滕豪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行动研究就是对行动的研究(三)成长即成果“经验十反思=成长”——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小课题研究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发布研究成果。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断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策略,由此促进了研究者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其成果既有显性可编码的文字材料,也有隐性不能编码的技能经验。四、小课题的来源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5.总结经验形成课题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6.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五、选题注意事项课题的选择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让课题变“小”细化课题的方法:短语+研究。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越小。如:小学提问研究小学数学提问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题有效性提问探究小学数学课堂行程性应用题有效性提问研究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一、怎样提出问题:问题:就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问题是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会对各种各样的现象提出很多为什么?比如:当我们站在学校西墙外,可能会产生“为什么这条河这么黑?”;当我们停电时,就会想“为什么停电?”“为什么海底光缆老断”;当我们坐面的从南沟里山上冲下来时,会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次事故?”;当我们看见马路垃圾很多时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当学生在听课时,脑海中会产生各种各样有关学科中一些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例如:“这道题有几种解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实验现象。”当我们到明珠公园散步或观景台游览时,会产生“花为什么会散发香味”、“山中空气为什么这么清新”,等等。总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问题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这些问题中既有我们感兴趣的,又有我们困惑不解的;有些问题在我们头脑中一晃而过,有些问题停留时间长一些。虽然我们头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真正要确定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我们又发现自己的头脑中的问题太一般化了,这些问题好象很难成为一个课题,不值得研究。相反的情况是,有些课题太大,无法下手。这就是学生刚参加研究性学习时,感觉到无法顺利确定课题进而开展研究的原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1、要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现象是指事物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征。事物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事物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在人们熟视无睹的、习以为常的、杂乱而纷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发现它们所显示的趋势、规律和本质。中学生在观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中的现象时,要特别关注三种有价值的现象:⑴新奇的现象、⑵重复的现象、⑶密集的现象。(1)新奇的现象能考察发现未来趋势。新奇的现象是指客观世界中刚发现的新鲜、奇特的现象。新奇的现象在刚出现时,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但这些偶然的现象或个别现象平时是容易被我们忽视,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要有目的地对这些偶然的现象、个别现象多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同学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好课题。例如:獐子岛出租车的出现、出租车档次的提高。不是一天出现的,统计出来、记录下来。(2)重复的现象能考察客观规律。重复现象是指同一事物在一定时空里或以一定形式多次性地出现的现象。例如:花开花落、鸟类迁徙、四季轮回、潮涨潮落,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周期性出现或阶段性重演的重要现象。对这些现象深入研究,就会有发现。例如:记录测定气温、记录风力、测量记录涨潮落潮、天气阴晴雨雾。测定海水温度(一天变化、一周变化、一个月变化……)(3)密集的现象能考察事物的本质。密集的现象是数量很多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集聚在一定时间、空间里,同时存在或短时间内先后相继出现。密集的现象后面往往蕴涵着事物规律。我们通过对密集的现象的研究就可能有新的发现。例如:〖“波尔多液”发明〗1878年,法国梅杜克地区盛产葡萄,到成熟时,咧口腐烂。可波尔多城市郊马路边的一片葡萄园的葡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葡萄上沾满了兰白色的东西,散发怪味。这一成群密集现象引起波尔多大学教授米勒德特的注意。他通过考察,发现原来为了防止路人偷吃,主人把白色的石灰水和兰色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喷到葡萄上,但却意外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米勒德特进一步研究,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方,即后来的“波尔多液”。我们的学生搞研究性学习当然不是都去搞科研,要有重大发明发现。但我们可以通过密集现象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如:蚂蚁成群过马路,蜻蜒成群聚集在船上。下雨完后,青蛙、蝌蚪集中出现鸣叫,鱼群出现的规律等等。2、要学会观察和思考,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有的人当看到别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会说“这种观察我也看见过,当初我怎么没想到呢。”这是因为有的学生不会观察和思考。有的学生认为观察不就是“看”嘛,人人都会,有什么难处,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要做到正确、全面、深刻地观察是很不容易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从中观察的现象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第一、观察现象应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有问题意识,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对事物或现象有特殊的敏感,用创新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别人认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或新奇陌生,甚至不起眼的东西,想人所不想,见不所不见,发掘其潜在的意义和价值。第二,进行观察时思想应当不受任何约束,以免先入之见去搜寻预期的结果。要尊重客观真实、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密切注意任何意外现象的出现,因为,意外情况往往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重要事实的发现。第三,观察必须与思考相结合。观察是积极的,应是一种调动已有知识储备与眼前观察对象相比较、判别,并积极猜测联想、推理和整理的过程。如:测海水温度,同一时间,不同深度水温。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水温的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天水温变化的规律。观察公路上车的流量:不同路段,不同地点。獐子岛方言研究,“拿东西”→“喊东西”。3、要建立问题库。我们在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时,问题的产生有时是很短暂的,在大脑中一晃而过,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就会不复存在,而有时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很大价值。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记问题的习惯,不要过多追求问题的质量档次,建立自己的问题库。教师也要,学校也要建立问题库。4、学会从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提出各种问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