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完整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哲学导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郑召利第一章哲学人类精神的精华一、何谓哲学●辞源哲学一词最早出自希腊文“philosophia”,即“爱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尚书·皋陶谟》记载大禹说过的话:“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解释:“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知”字从“矢”,像射箭那样又快又准地了解和判断出一个事物、一个现象,就是“知”。有智慧的人就是比一般的人知道得快,知道得准,知道得多的人。在汉语里,“哲”(通“喆”)字表示“智慧”、“聪明”、“贤达”,等。“哲”之为“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一、何谓哲学●通常的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何谓哲学●科学家谈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爱因斯坦一、何谓哲学●文学家谈哲学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德国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一、何谓哲学●白居易诗云:“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白居易:《重题》)●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一、何谓哲学●哲学家谈哲学德国哲学家谢林(schelling)曾给他自己的精神哲学命名为一篇《精神还乡记》,一篇《精神漂泊归记》。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或者换言之,凡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于是,科学、艺术创造活动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哲学活动。一、何谓哲学●哲学的简要定义哲学是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目的在于使我们自己更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二、哲学何为●哲学是非功利的。●西方谚语: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面包的滋味更香甜。●哲学不能当饭吃,但它给让你明白吃饭是为了什么,让你明白活着的意义。●哲学是求根本的学问。二、哲学何为●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它对一切问题追本溯源寻根究底,作一番反省性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哲学思维就是向传统观念挑战。二、哲学何为●西方当代政治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说:“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进行检验,将它们束之高阁,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教条,想象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社会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大觉,就有可能会渐渐烂掉。要激励想象,运用智慧,防止精神陷入贫瘠,要使对真理的追求持之以恒,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思想家》三、哲学的基本领域●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分类:(1)理论性学科:(数学、物理、形而上学)(2)实践性学科:(政治学、伦理学)(3)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逻辑学在上述三类之外,称之为工具学科。三、哲学的基本领域●西方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Descartes)将哲学分为:(1)形而上学。他喻之为大树的树根。(2)物理学。这是树干。(3)伦理学及其他各门具体科学。这是树枝。三、哲学的基本领域●18世纪德国哲学家沃尔夫(Wolff)的分类:(1)理论哲学: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和神学,统称为形而上学。(2)实践哲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导论。三、哲学的基本领域●黑格尔(Hegel)将他的哲学体系分为三大类:第一部分:逻辑学(主要是形而上学)第二部分:自然哲学。第三部分:精神哲学。三、哲学的基本领域●胡适对哲学的门类进行了如下划分:(1)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2)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和方法。(名学及知识论)(3)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4)怎样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5)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6)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三、哲学的基本领域●一般分类:本体论(有时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语)知识论或认识论价值论第二章哲学的起源一、哲学思考源于惊异●柏拉图(Plato)《泰阿泰德篇》:“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形而上学》:“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说明。”一、哲学思考源于惊异●惊异并不等于哲学,惊异是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哲学起源不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而只是起源于人对种种事物的迷惑和惊奇。由于这种种的惊异,人们便开始探索,力图解开自然、社会、人生的奥秘。二、对普遍性问题的思考●黑格尔(Hegel):“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为无所不包的存在,则哲学便从那里开始。”●罗素(Russell):“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苏菲的世界》一开始就提出了两个最大最高最普遍的问题:“你是谁?”“世界是从哪里来的?”三、历史的考察●雅斯贝尔斯(K.Jaspers):“轴心时代”理论在诸多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产生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并且,这三个民族中的哲学是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诞生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Jaspers)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把人类精神的这一突破时期称为“轴心时代”,即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从大约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个时代,世界上所有三个的地区的人类都开始了剧烈的精神活动,从而奠定了人类的精神基础。三、历史的考察●轴心时代在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形成了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中国哲学的传统;在印度出现了最早的哲学文献《奥义书》和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佛教典籍;在这一时期,希腊哲学诞生了,涌现了一大批哲学家,出现了非常繁荣的景象。三、历史的考察(以古代中国为例)●中国是大陆国家。其经济条件是农业。作为农耕民族,以农业为生,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即四个传统的阶级:士、农、工、商。士就是地主,农就是耕种土地的农民。农为“本”,商为“末”。重本轻末。崇尚“耕读传家”。●由于经济的原因,中国的家族制度成为世界是最复杂、组织得很好的制度之一。儒家学说主要是论证这种制度的合理性。●祖先崇拜也由此发展起来。三、历史的考察(以古希腊为例)●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背景希腊半岛贫瘠而多山,随着人口繁衍,希腊人只能向海外谋求生存和发展,他们在爱琴海、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和岛屿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地。公元前6世纪波斯自东向西入侵,造成了国家领土的变迁、民族的迁徙和融合,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三、历史的考察(以古希腊为例)●在这些城邦中,希腊人根本上都是商人,所有的劳力都由奴隶担任,因此市民有充分的闲暇,可以将所有的时间都投注在政治与文化上。●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思辨活动。希腊贵族崇尚的高尚活动是战争、游猎和思辨。思辨风尚造就了一批职业哲学家。第三章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一、本体论的概念●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哲学史上,通常把本体论视为形而上学的同一语。在现代哲学中,形而上学是研究事物本质与基本原理的学问。Metaphysics.源于早期对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论述的称呼,这部分论述正好安排在亚氏《物理学》之后。●西方哲学具有深厚的本体论传统。本体论这一概念是17世纪德国经院哲学家郭克兰钮(R.gocleneus)在《哲学辞典》中最早使用的,创造了这个概念作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语。一、本体论的概念●第一个给本体论下定义的是德国哲学家沃尔夫(Wolff):“本体论,论述各种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如‘存在’……,在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中进一步产生出偶性、实体、因果、现象等范畴”。●《不列颠百科全书》(15版):“本体论:关于‘存在’本身,即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或研究。”●简单理解:本体论就是关于存在的理论。二、自然哲学:本体论雏形●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关于世界本原的学说可以说是本体论的雏形或前本体论,是关于宇宙起源的学说。●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就是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这样的现象被称之为“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二、自然哲学:本体论雏形【泰勒斯(Thales):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Anaksimandros):无定说】【阿那克西美尼(Anaksimenes):气本原说】【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火本原说·逻各斯学说】【毕达哥拉斯(Puthagoras):数是世界的本原】【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四根说·爱恨说】【阿那克萨戈拉(Anaksagoras):种子说·奴斯】【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原子论】二、自然哲学:本体论雏形●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世界本原的思考有两条线索:“一”和“多”以及“变”和“不变”。●自然哲学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就是对世界统一性的追问,亦即对存在的本质的追问。所以说,存在问题,即是本体论问题。●早期自然哲学带有明显的“整全性”思维特征。三、古代本体论学说的开端【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本体论】●巴门尼德存在论:第一个提出“存在”范畴的哲学家。意见之路和真理之路,感性现实世界是非存在。存在是唯一不动的,是本体世界。●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思想,是他对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他的关于“存在”的本体论是从认识问题开始论述的,因为他把理性和感觉区别开来。三、古代本体论学说的开端【爱利亚学派·芝诺(Zenon)悖论】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他针对自然哲学中关于变化的本原观,提出否认运动可能性的论证。亚里士多德推芝诺为辩证法的创始者。●二分法●飞矢不动●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四、古代本体论学说之完成形态(一)柏拉图(plato)的“理念论”●柏拉图理念论的主要来源:其一,爱利亚学派即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客观世界二重化,作为理智对象的本体世界和作为感觉对象的现象世界。理智对象的本体世界叫做“理念”世界,也叫“存在”,是事物永恒不变的本质。但对于现象世界的看法,柏拉图则有别于巴门尼德,并没有对感觉世界简单地打发为“非存在”。(一)柏拉图(plato)的“理念论”●柏拉图理念论主要来源:其二,柏拉图吸取了赫拉克利特关于事物不断流变的思想,主张感觉世界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即介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但他又认为对于感觉世界的认识是“意见”,虽然不是知识,但又不等于完全无知,而是介于二者之间。他调和了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矛盾。其结论是:可感领域不是真正的存在,但也不完全是非存在:真正的存在是知识的确定对象,属于理智的领域。可感的与理智的是两个分离的领域。黑格尔说:“柏拉图哲学的特点,在于把哲学的方向指向理智的、超感性的世界”。(一)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理念论主要来源:其三,师承苏格拉底的哲学。苏格拉底的哲学兴趣主要在于人事伦理方面。主要探讨什么是美德?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探讨问题的方式主要是从许多具体事情中寻找出普遍的东西,并试图对这种普遍性东西作出定义。这种思想方法对柏拉图有很大影响,激发了他在哲学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把从特殊推出普遍的方法与关于世界性质的本体论联系起来,认为事物的共相是绝对存在者,是具体事物的本质和根据,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他把这种共相称之为“理念”,

1 / 1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