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审计目标总目标具体审计目标审计过程计划审计实施审计终结审计审计目标的实现一、审计总目标(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表3-1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发展阶段时间审计总目标详细审计1844~20世纪初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资产负债表审计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所有数据检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会计报表审计20世纪30~80年代对会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等发表审计意见舞弊审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查错、防弊,合法性公允性并重。(二)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就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合法性公允性评价财务报表合法性(应考虑)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评价财务报表公允性应当考虑以下内容: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三)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的导向作用界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只关注与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有关的内部控制,而不对内部控制本身发表鉴证意见。注册会计师关注被审计单位的违反法规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影响到财务报表,而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法规行为提供鉴证。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审计意见。(四)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遵守质量控制准则3.遵守审计准则(五)财务报表审计范围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价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时,都离不开职业判断。(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1、职业怀疑态度的定义。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责任方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它有助于降低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这些风险通常包括:忽略了可疑的情况;在决定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使用了不恰当的假设;对证据进行了不恰当的评价等。2、职业怀疑态度要求职业怀疑态度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假设管理层是不诚信的(但是,必须考虑管理层不诚信的可能性),但是也不能假设管理层的诚信毫无疑问。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应将鉴证业务过程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证据不一致,可能表明某项证据不可靠,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程序。如果管理层的某项声明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矛盾,注意会计师应当调查这种情况,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考虑管理层作出的其他声明的可靠性。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异常情况,注册会计师则应当做出进一步的调查。以下有关职业怀疑态度要求陈述恰当的有()。A.如果管理层的某项声明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矛盾,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这种情况B.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不一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C.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D.注册会计师应当直接假定管理层是不诚信的。回顾:管理层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P3051.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1)管理层和治理层治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上市公司治理层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管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或组织。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3.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协助,但管理层仍然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1、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所作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审计总目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审计具体目标二、审计的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意见一、管理层的认定认定是指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小张:你身上带了钱吗?小李:我身上有50元。明示性认定暗示性认定如货币资金1000万明确表达:有、1000隐含表达:被审计单位的、随时可用的。图审计专业判断程序审计总目标管理当局认定审计具体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标准实施确定确认获取充分、适当获取审计抽样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管理层认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的再认定具体审计目标总目标: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5与审计目标发生-交易已发生完整性-均已记录准确性-记录准确无误分类-已恰当分类截止-已记入正确的期间发生-是不是已发生完整性-是不是均已记录准确性-是不是准确无误分类-是不是已恰当分类截止-是不是是已记入正确的期间管理层认定审计目标表3-3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项目各类认定的含义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含义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否真实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确认已发生的交易是否确实已经记录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是否记录于恰当的期间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是否经过适当分类例子:1、注册会计师陈某在对某上市公司审计中发现,该上市公司2008年年末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一批商品,合同总价款为840万元,分四年于每年的年末收款。经对比发现,同样的商品如果是正常销售,售价总额为720万元。2、2008年末,该公司处置一栋原用来出租的房屋,处置时账面价值为350万,实际收到价款为400万,该公司确认营业外收入50万元。此外,注册会计师陈某在询问中了解到,该公司年末实际的结账日为12月29日,对于30、31两日发生的销售商品收入35万元,均记在2009年1月的账簿中。(假定均不考虑增值税、营业税等相关税费)与交易有关的认定:认定各类认定的含义举例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被审计单位2008年度记录的销货交易确实均已发生。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被审计单位在2008年已经发生的销货交易均已记录。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被审计单位2008年发生的销货交易均以正确的金额加以记录(本案例中,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当按720万确认收入)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被审计单位应在2008年确认的销售交易未推迟至2009年,应在2009年确认的销售交易未提前至2008年。(本案例中,由于错误的截止日,导致将2008年最后两天的收入确认为2009年的收入)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被审计单位正确地将库存商品的销售计入“营业收入”,将固定资产的销售计入“营业外收入”。(本案例中企业错误的将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正确处理应当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确认其他业务成本。)1.发生: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2.完整性: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潜在的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3.准确性:由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例如,如果本期交易推到下期,或下期交易提到本期,均违反了截止目标。5.分类: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例如,如果将现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则导致交易分类的错误,违反了分类的目标。(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补充:存在或发生、完整性认定的不同检查线路(1)存在或发生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项目的“高估”错报有关(资产、收入、利润等)。对于该认定的检查,主要采用“逆查法”(表→账→证→实物)。(2)完整性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项目的“低估”错报有关(负债、费用、成本等)。对于该认定的检查,主要采用“顺查法”(实物→证→账→表)。与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4与审计目标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计价和分摊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准确性管理层认定审计目标表3-4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项目认定的含义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含义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确认记录的金额是否确实存在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确认资产是否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确认已存在的金额是否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认定举例存在被审计单位2008年12月31日所列100万存货在当日确实存在权利和义务被审计单位2008年12月31日所列100万存货确实归其所有(不包括其他单位寄销或暂存的存货)完整性被审计单位2007年12月31日没有漏记任何归其所有的存货(包括委托代销存货、存放外地的存货等)计价和分摊被审计单位2007年12月31日的存货余额采用了正确的计价方法,并提取了充足的存货跌价准备。如:资产负债表上存货:100万元与列报相关的认定4与审计目标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准确性和计价分类和可理解性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分类和可理解性管理层认定审计目标表3-5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项目认定的含义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的含义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认财务报表列报的交易与事项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确认所有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交易、事项与其它情况是否均已包括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确认财务信息是否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确认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是否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认定各类认定的含义举例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新产品开发计划属实;可能获得的政府补贴属实;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所有的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均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了披露;所有重要的或有负债均已披露;所有对外提供担保的事项均已披露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存货的主要类别已披露(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