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永中学白绪全说课流程12543教材与学情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材与学情教材阐述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北民南迁以及孝文帝改革的史实。本着线索清晰,知识系统的原则,我将教材整合为两部分:政权更替与民族融合。八年级学生对三国的知识比较熟,而且很感兴趣,同时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表演、自主学习能力,但缺乏足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朝代更替脉络,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掌握北民南迁和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地图、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历史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观点;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的精神,拥护改革开放政策。重点:赤壁之战与孝文帝改革难点:政权的更替与民族的融合教法:利用多媒体,采用谈话法、情境教学法相结合,设疑,激趣、启发。学法: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思考,探究。重难点与教学法教学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政权更替民族融合北民南迁;孝文帝改革(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作业练习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提问学生影片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故事,你能否说出与之相关的几个历史人物?渲染气氛,起兴凝神东汉末年形势读诗知史——了解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东汉末)曹操《蒿里行》思考:读诗句,谈谈你的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阅读诗歌,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乱不断的历史背景。赤壁之战背景通过选词游戏、诗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自主学习—了解赤壁之战背景请选出合适词描述“隆中对”。A、北伐曹操,光复汉室B、东攻孙权,统一江南C、联孙抗曹,三分天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末)曹操《龟虽寿》思考:曹操的“志”与“壮心”是什么?刘备与孙权如何应对?战争的过程影响讲故事说成语——了解赤壁之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调动课堂气氛。提问:谁能说出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故事或成语?故事组成语组三国鼎立观察地图,动手绘制示意图,填入政权名称、建立者等相关信息,并能说出三国政权的地理方位体现史地结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代。读地图——了解三国鼎立263年266年280年316年317年将魏、蜀、吴、西晋、东晋等政权名称填入合适的框内中国历史纪年表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魏东晋宋齐梁陈隋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25220221222265304439534581386317420479502557589唐让学生了解政权更替的过程,感悟政权分立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而非掌握繁琐的时间。魏蜀吴对立,西晋来统一;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对峙。南朝北朝北民南迁材料:课本90页两段材料使学生在阅读地图、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认识北民南迁的原因及对江南经济开发产生的影响提问: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更希望自己生活在哪里?为什么?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状况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孝文帝改革通过角色扮演,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体会孝文帝改革的决心。【情景:孝文帝与诸大臣进行朝议】通过孝文帝与大臣甲、乙、丙的对话,体现鲜卑族由落后到进步的变化,展示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表现孝文帝改革的决心。突出以下关键词:居高山深谷、姓独孤、鲜卑语、衣冠、儒家礼法、联姻汉族历史情景剧三国鼎立材料一:《魏书》……洛阳……十分萧条,“野无烟火”。另据史书记载……洛阳人崇尚礼仪,生活十分富裕……材料二:(鲜卑族)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同中原高度发展的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米文平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材料一中反映孝文帝改革前后,洛阳有何不同?通过材料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培养学生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习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突破重点。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影响汉族礼仪改穿汉服少数民族汉族胡床、方凳、少数民族风格挂饰思维拓展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请尝试归纳出民族融合有哪些方式?民族迁徙与改革……合作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在不断交往、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中华文化,培养学生民族史观。【要点提炼法】①一个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②二项内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③三国鼎立:鼎立基础、三国名称、位置、都城;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孝文帝⑤五项改革:说汉语;着汉服;用汉姓;与汉联姻;用汉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大发展,但改革中却遭遇种种的艰难险阻。请查阅相关资料并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要求:小论文形式,字数300-400字将遥远的历史带入课堂,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与学生一起感悟历史,体会历史。深圳市福永中学白绪全